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辅佐了曹魏四代人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还要造反

司马懿辅佐了曹魏四代人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还要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70 更新时间:2024/1/8 18:29: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最让我们诧异的当属统一后的三国竟然归了司马懿所有。司马懿凭借自己顽强生命力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成了最后的赢家。在当时,司马懿并没有一个名门望族的出身,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总共辅佐了曹家整整四代人。后来他颠覆了魏国,获得了国家政权。其实也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才发动了政变。

司马懿的名声不是特别好,小说中的司马懿是个非常狡猾的老油条。实际的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呢?即便是司马懿有造反的能力,可是他并不想这样做,还有了五十年的光阴,去证明自己的忠心。不过他在年老的时候才有所行动,所以他的反叛是否是他真实的本意?为什么等待这么久才动手?仔细研究,便会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感念恩情

难道是司马懿一直没有造反的机会吗?错。他不是没有机会,反而机会很多,之所以手握大权,却没有造反,是因为一个人。其实司马懿之所以决定从政,其原因就是感念曹丕的恩情。最初他并没有从政的想法,身处乱世,他只想保住自己家人的安全。司马懿的能力摆在那,曹操注意到后想要让司马懿归顺自己。看到曹操过来找自己,司马懿并不情缘,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直接用马车压断了自己的腿。见到这样的司马懿,曹操也无可奈何,比较人家已经不良于行了。不过,很快曹操发现司马懿的腿伤是假的,勃然大怒,把这个不识抬举的人贬去喂马。其实在司马懿的内心,很渴望自己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只不过他对曹操是有看法的,并不想为曹操服务。落到马场后的司马懿,不甘心养一辈子的马,心中也有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对于曹丕,司马懿也非常认可。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曹丕重用司马懿,司马懿尽心尽力为曹丕服务。这一场君臣知遇之恩,让司马懿对曹丕忠心耿耿,乃至曹丕死后,托孤给司马懿,让他辅佐曹叡,司马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从司马懿从政的经历来看,司马懿内心非常渴望建功立业,他其实是不甘于平庸的。

二、形势所迫

在曹丕过世之后,司马懿的处境开始变得艰难。因为被人离间,他的顶头上司曹爽对他充满疑心,处处与他制肘,他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困难。没多久曹丕的儿子曹叡死了,曹芳登基。曹叡给儿子安排两个元老,宗亲大臣曹爽,辅政大臣司马懿,辅佐曹芳治理国家。这样一看,曹爽与司马懿类似平级,曹爽的职位比司马懿稍微大一点,一开始两人配合不错,有事商量来。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加上曹爽的谋士丁谧在两个人中搞破坏,曹爽和司马懿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曹爽夺了司马懿的权力,自己一家独大。这个年纪的司马懿,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抵抗,即使自己的心里很不爽。而曹爽这边,有了权力,就开始对蜀国发动战争,结果失败。曹爽虽然没有将才,但是政治上没的说。曹爽在政治上很有能力,接受托孤之后,他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了很多新的政策。他还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将司马懿的权力渐渐架空。即使是司马懿告老退休,曹爽也没放松,紧盯司马懿。这使得司马懿无奈,虽然不想造反,但是曹爽逼迫自己造反。于是司马懿开始等待着机会。为了让那个曹爽放松警惕,于是司马懿趁着与李胜辞别的时候装作重病,曹爽放松了对他的监视。接着联络司马家族,集合自己的势力,为发动宫廷政变做准备。这件奏文经过皇太后的准许后,迅速将奏文送到高平陵。而当时的曹爽还在和小皇帝一起玩耍,当他看到自己的罪行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一党全部铲除,彻底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为推翻魏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三、举步维艰

其实司马懿是不想造反的,他想留一个好的名声,如果造反,后人定会说他为乱臣贼子。司马懿也很纠结。曹爽步步紧逼,招招打压,司马家族如履薄冰,有着灭族危机。作为掌权人,他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一个家族的生死存亡。曹爽最终肯定会对他家族的族人下手。没有司马懿出手,曹爽已经失去了人心了。他贪得无厌,广占良田,任人唯亲,嚣张跋扈,不可一世。长此以往,魏国危矣。曹爽已经是人人恨不得得而诛之的大奸贼,司马懿利用这一点,发动宫廷政变。不作死,就不会死。曹爽自作自受,让他在魏国朝政里面失去了民心和拥护,这才让司马懿宫变之时,阻力小了很多。为了百姓,为了族人,司马懿只有铲除曹爽。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留下一个千古骂名。否则名声虽有,但宗族灭亡,百姓危难。后来司马懿虽然取得了政权,也遭遇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为了平息叛乱,年近70岁的司马懿四处出征,最后才把叛乱平息。小编的看法是,一入官场,后果难以预料。司马懿所走的人生,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以司马懿的智慧,哪一种道路的选择,其结果他应该都能够预测。只不过实在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而已。这可能也就是当初司马懿最初不愿进入仕途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司马昭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诸葛亮死后,曹魏集团基本上放弃了对蜀汉的军事进攻,而是把重要军事力量都放在了对付孙权身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蜀汉姜维一行人,才会有短暂的喘息机会。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孔明死后不久,司马懿便奉命出征辽东,很快司马懿便平定了公孙渊,此时司马家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加之不久魏明帝

  • 关羽张飞对刘备的作用有多大?成也关张,败也关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张飞对刘备的作用有多大?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219年,关羽因为坐镇荆州有功,而被受封为前将军,假节钺,在此之后,关羽就率领荆州的将士围攻襄樊。此举其实是汉中之中的延续,毕竟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举益州之力抵抗住了曹操,却也元气大伤,此时关羽围攻襄樊,可有效地牵制

  • 公孙贺:汉武帝封他为丞相,不久后便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丞相是一个高危职业。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封十三个人为丞相,十三个人不是被免职,就是因罪自杀,善终者寥寥。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善终的丞相,而是没能善终的丞相公孙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孙贺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富二代,从小受父亲平曲侯公孙浑邪影响,能征善战,年

  • 孟珙完结岳飞未完夙愿 一雪靖康之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抗金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名垂千古,同时也道出了他终身的夙愿。在南宋那个动乱的年代,似乎很多的人都痛恨当时的皇帝的不作为,才会有了当年的靖康之耻的发生。但是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应用反击之下,南宋还是抵抗住了金朝的多次进攻。最终,在岳飞等人在天之灵的注视下,此人最终和蒙古联合灭了金朝,一雪靖康之耻。那么

  • 荆轲的剑术到底怎样?荆轲刺秦失败的深层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读了历代关于写荆轲的诗句,有写易水送别的;有写执剑入秦的;有的述古,叹事终不成;也有的讽今,叹再无荆轲。关于荆轲刺杀秦王失手的原因,众说纷芸,莫衷一是。不过,荆轲自己以为,为了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胁迫秦王归还强略的诸侯土地,便学曹沫,劫持齐桓公的方式来生擒秦王,因而不似专诸刺杀王僚那样,一剑毙命。专

  • 姜子牙为何没有上封神榜?前世竟然是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的前世据说是一头熊,潜心修行道教经典,他拜在元始天尊门下,依然没有机会成仙。元始天尊后来被他感动,让他来世化为人形,然后到阐教拜师,最终成为风云人物。说起姜子牙,此人虽然跟着元始天尊的时间不如燃灯道人,法力不如十二金仙。最后封神的事情却给了他,原来啊,这姜子牙的今生都是上一世的善果。网络配图话

  • 陈平贡献良多为何无法入选汉初三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手下能臣良将颇多,最著名的就有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有一句名言,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汉高祖刘邦的这句名言,就是“汉初三杰”称谓的由

  • 秦始皇生母淫乱后宫幕后真相:为保住儿子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赵姬红颜薄命,三十来岁便守寡,并卷入了一场无法选择的政治较量当中。她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像当年她带着年幼的嬴政在赵国东躲西藏保住儿子性命一样,在儿子亲政之前尽最大可能保住嬴政的王位,哪怕是一个阉人也去利用。战国的时候,秦昭王的太子死了,次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可是他最宠爱的

  • 揭秘刘邦能统一天下而刘备为什么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和刘备同是以巴蜀大地为战斗核心发家的领袖,为何刘邦能成功,而刘备却不能呢?网络配图在历史上,刘邦算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原本只是一介游手好闲之徒,却最终推翻暴秦,建立了大汉王朝。在这个过程中,占据的巴蜀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东汉末年,刘邦的后人刘备,同样入主巴蜀,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帜,可最后

  • 揭秘:刘邦曾用四万斤黄金成功离间项羽范增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1999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谭家乡出土了219枚金光灿灿的金饼。每枚重量227.6克~254.4克,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总重54116.1克,是迄今为止汉代金饼数量最大的一次发现。它们的出现,印证了史书上西汉“多金”的记载。网络配图金饼,又称饼金,为汉代货币之一。黄金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作为货币和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