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让费祎蒋琬接班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用意

诸葛亮让费祎蒋琬接班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4 更新时间:2023/12/14 14:55:04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谨慎的诸葛亮从二十八岁追随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十一年的不休征战,鞠躬尽 瘁殚精竭虑,既没有大胜也没有大败。

诸葛亮数(不是六)出祁山消耗了多少人马钱粮,这个不难统计,“民有菜色”也不是发生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咱们今天要聊的是,是诸葛亮临终 前的一个安排,为蜀汉续命数十年:这位人们眼中的“好战丞相”,为什么选了两个鸽派接班?诸葛亮这是在弥补自己从前的过错吗?诸葛亮真的错 了吗?刘禅对诸葛亮的安排持什么态度?

其实诸葛亮的是非功过,历史上早有定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要解析的,是诸葛亮临终安排,对蜀汉政权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蜀汉民有菜色,该不该由诸葛亮来负责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数次北伐劳民伤财,弄得原先的天府之国“民有菜色”。但是蜀汉民有菜色,真的需要诸葛亮来负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蜀中“民有菜色”的评语,是东吴使臣薛珝在曹魏景元二年、蜀汉景耀四年、东吴永安四年,也就是公元261年说的:“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薛珝说这番话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辞世二十七年,两年后蜀汉也就灭亡了。所以民有菜色跟诸葛亮屡次兴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诸葛亮北伐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耽误农业生产、不疲敝民生。

一向跟诸葛亮有些仇怨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所谓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提到的是两个著名贤相良辅:人们感念召公,连他曾坐在下面断案的甘棠树都精心呵护,郑国的子产,更是被誉为春秋第一贤相。

陈寿把诸葛亮跟召公、子产相提并论,从侧面也证明了诸葛亮治蜀有方,要不然他也不会得到蜀中百姓的爱戴——如果诸葛亮真让大家饿了肚子,那就只有骂声没有赞歌了。

二、明知徒劳无功,但诸葛亮有不得不打的理由

世界上的一切战争,其实都是政治的延续。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切军事行动,出发点都是蜀汉政权的政治需要。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按照刘备诸葛亮一贯宣传的说法,是曹丕弑君篡位,大汉正统随着国都和社稷宗庙都迁到了成都,讨伐乱臣贼子,是他们应尽的职责。

如果诸葛亮不擎着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帜北伐,刘备父子就成了鸠占鹊巢的外来户和割据势力,名不正言不顺,总有一天会被蜀中门阀士族赶出去。

其实蜀中门阀士族在刘备入川之后,一直蠢蠢欲动,比如刘备刚在夷陵战败,就有人造反了:汉嘉太守黄元一开始是想断刘备回川之路,后来还想抄了刘备老巢: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

黄元之乱很快就被诸葛亮平定了,黄元本人也被绑到成都开刀问斩。一个黄元被杀了,还有很多潜伏的黄元在摩拳擦掌,这些人一旦逮住机会,会毫不犹豫地推翻刘禅的龙椅——“刘协尚在”的消息是瞒不住的,这样一来,刘禅和曹丕就画了等号。

诸葛亮北伐,让忠于大汉的蜀中士族看到了一线希望:如果北伐胜利,营救出被贬为山阳公的前大汉天子刘协,汉室还有望复兴!

为了证明自己是大汉正统,也给蜀中官民一线希望,诸葛亮只能不停地北伐,但是既避免倾巢而出进行大规模决战:刘备战败,有诸葛亮赵云魏延看家,如果诸葛亮败得太惨,那个“顾命大臣”李严就会第一个跳出来闹事——所以诸葛亮稍有失利,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往回跑,生怕撤军不够迅速导致无家可归。

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是不敢不谨慎。势单力薄的蜀汉再也经受不起一场大败,子午谷奇谋虽然有一定可行性,但万一失败,就会一败涂地,想要卷土重来都不可能了。

不但蜀中士族看着荆州外来户不顺眼,就是荆州帮自己也窝里斗。魏延和杨仪都是荆州帮(杨仪曾经是关羽的功曹),但他们当着诸葛亮的面也会吵得不可开交,弄得诸葛亮十分头痛: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要想让蜀汉内部停止窝里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一起出去跟外敌打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三、鸽派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的特点以及诸葛亮选他们的理由

事实证明,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内部还是能维持表面上的团结的,但是心胸狭隘的杨仪和性格暴烈的魏延,明显都不是接班人的合适人选:杨仪接班,就会搞内部清洗,魏延接班,就会孤注一掷。

这两个人谁上位,都会干掉对方,而且这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会贪功冒进,贪功冒进就有可能有去无回。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薨逝之前,已经知道前大汉天子刘协已经以山阳公的身份辞世了(诸葛亮与刘协生卒均同年),再兴师动众北伐,未必会得到蜀中士族的支持。

为了稳妥起见,诸葛亮向刘禅建议,自己之后让费祎蒋琬接班——这两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鸽派。

蒋琬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稳”: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蒋琬是坚决反对主动对魏用兵的,他执政伊始,就提出了总的战略构想并得到了刘禅的认可,刘禅专门给蒋琬下诏:“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从这道诏书中,我们也能看出刘禅还真不是一个傻瓜,他比谁都精明。刘禅这是明确告诉蒋琬:你要采取守势,等到东吴跟曹魏死磕的时候,你看能捞就捞一把,吴不动,你就不动,千万别主动出击去找死。

蒋琬病故,费祎成了蜀汉第一臣,也成了唯一能控制姜维的人: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费祎对姜维说的话虽然很不客气,但却是实情:“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在鸽派蒋琬费祎的主导下,蜀汉政权迎来了难得而又短暂的平静发展时期。我们甚至可以说:刘禅能稳坐四十年皇位,就是诸葛亮打下的基础。如果真像演义小说写的那样,诸葛亮选择姜维当了接班人,那么可能三五年之间,蜀汉就玩完儿了。

四、究竟是谁消耗了蜀汉国力?

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任何一个政权出现这种状况,都是灭亡的前兆。

蜀汉民生凋敝,姜维九次北征,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却一寸土地都没有拓展,南中(孟获原来的地盘)也被压榨得灯干油尽。

陈寿在《三国志》中毫不留情地记载: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毒,怨恨、憎恶),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这我们要解释一句古语:治大国犹烹小鲜,并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而是千万不能瞎折腾。

不管蜀汉后期掌勺的是姜维黄皓还是后主刘禅本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都没少瞎折腾:魏延杨仪的内耗,对蜀汉产生的消极影响刚刚消除没多久,宦官黄皓和右大将军阎宇又想联手干掉姜维。

姜维名为在沓中屯田避祸,实为拥兵自保,这就有点武装割据的意思了。

文武不和,内外不和,所以钟会邓艾分两路杀来,蜀汉就毫无还手之力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尚(诸葛亮之孙)、张遵(张飞之孙,尚书)在绵竹牺牲,赵广(赵云之子,牙门将军)在沓中牺牲后,能够保护刘禅突围南下以图再举的人,一个都没有了。

结语:如果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不是蒋琬费祎,结果会如何?

诸葛亮与公元234年,与汉献帝刘协同年辞世,蜀汉政权于公元263年以刘禅投降告终。刘禅这个被称为“全无心肝”的庸主,在曹魏(司马)与孙吴的夹缝中间苦苦支撑了整整三十年,可见他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昏聩。

蜀汉能够支撑这么长时间,我们似乎也不能不承认:这要得益于诸葛亮的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如果接班的不是蒋琬费祎,而是杨仪魏延或者姜维,那么蜀汉可能都熬不到钟会邓艾来打,他们自己就打烂了。

最后当然是请读者诸君来下结论:诸葛亮这位“好战丞相”为什么要选两个鸽派当接班人?是他对北伐失去了信心,还是认为蜀汉再也经不起瞎折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时候 其父亲戚鳃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后和戚夫人的因果,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吕后为什么不杀薄姬

    很多人都不了解戚夫人和父亲,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戚夫人被吕后砍去四肢,剜掉眼珠,割其舌并将熏哑戳聋,做成了人彘置于厕中。汉惠帝看到后直言“这不是人干的事儿!”此后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最后抑郁而终。从这件事情上来讲,吕雉真可谓蛇蝎心肠,人神共愤!吕后为什么要对戚夫人下如此毒手戚夫人和

  •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相比谁的获利更多?谁是最大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赤壁之战到底有刘备什么事,赤壁之战主力是刘备,刘备打赢了孙权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在做什么 李渊为何没有调兵下手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渊是哪里人,李渊李世民是什么关系,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活了多久

    很多人都不了解玄武门之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渊的种种偏心举动成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嫉妒李世民的才能,处处排挤李世民,李世民在种种压迫之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战役当中,他杀死了他的两个弟弟,入宫逼李渊让出皇位。在这之后,李渊虽然还是皇帝,但却被李世

  • 李陵投降匈奴后不愿归汉,是不想还是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陵在匈奴有几个妻妾,西汉李陵兵败匈奴,李陵投降匈奴全过程

    李陵投降匈奴后为何不愿归汉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李陵一开始投降匈奴,也许是权宜之计,想找机会再次“反正”的。我没有根据,只是司马迁这样猜测,我也跟着司马迁说“也许”。但是考虑一下时代背景,汉对匈奴忍辱负重多年,终于开始全面反攻了,除了要对付匈奴的快马弯刀,还要克服汉人

  • 李牧如果领兵上党赵军的话 李牧最后能不能打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牧打过败仗没,如果李牧不死,李牧大败秦军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牧和长平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长平之战的时候,名将李牧还籍籍无名,所以没机会指挥上党赵军。但是,就李牧连却秦军的肥之战和番吾之战来看,如果当时赵国能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坐镇,至少不会落的被秦军坑杀四十万那么惨。甚至,李牧有可能把上党长平之战打赢。结合长平之战的秦赵形

  • 秦朝货币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用什么货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秦始皇统一货币图片,秦始皇用的文字是

    秦朝货币: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车同轨、书同文、修长城、筑驰道、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那么,秦始皇统一货币,是将哪一种货币作为通用货币的?网络配图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

  • 揭秘:励精图治的和尚皇帝缘何最终饿死于僧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僧看学诚法师,科学解释高僧死后不腐,明朝四代皇帝励精图治

    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

  • 揭秘谁是清朝历史上后宫妃子最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代王朝顺序,清朝后妃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后妃子女简介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八岁登基,十四岁除鳌拜,二十二岁平三番,为大清的鼎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一度被后人引为楷模。他统治下的康熙盛世也常常被人津津乐道,虽然现在我们对康熙盛世评价极高,但实际上这盛世来之不易,因为康熙登基的时代,恰恰是清王朝危机四伏的时期,当时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

  • 古代四大女猛将竟没有穆桂英 第一无人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四大巾帼女将哪一个是真实存在,穆桂英和杨宗保谁厉害,中国古代四大女将军

    古代四大女猛将居然没有穆桂英,第三位用百斤大刀,第一位盖世无双无人能敌网络配图第四名:毛皇后。前秦高帝符登之妻,貌美且壮勇,善骑射,她率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力竭马蹶被擒。姚苌竟欲纳她为妃,她怒骂姚苌,誓死不从,最后被斩首,年仅21岁

  • 揭秘朱元璋为何非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又被夺走,朱元璋孙子朱允炆下落,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

    在明初,太子朱标死后,其实朱元璋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如朱棣等可以做太子。而朱元璋为何独独选择了年幼而懦弱的朱允炆继位呢?朱元璋到底怎么考虑的?网络配图“传承有序”朱元璋在世时,为后世子孙做了很多安排,一方面是为了防微杜渐避免皇权不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江山有序传承。因此,他接受历史教训,企图建立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