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迁都北京,朱高炽登基后怎么又想迁回南京?

朱棣迁都北京,朱高炽登基后怎么又想迁回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05 更新时间:2024/1/24 3:09:39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自此明朝正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明朝最初的京师选在南京,但早在朱元璋在位时期,他就曾有迁都的想法,因为南京离北方边境太远,无论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都难以做到及时有效。

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前往关中考察,打算将国都迁至长安。可是迁都的想法还没具体计划出来,朱标就病逝了。晚年痛失爱子让朱元璋变得意志消沉,此后他便不再提迁都之事了。

1398年,朱元璋去世。他将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然而没等建文帝把皇位坐热,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四子)就以“清君侧,靖国难”名义起兵造反了。经过三年时间的“靖难之役”,朱棣打败建文帝,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皇帝。

对朱元璋来说,南京虽不是个理想的国都,但还可以接受。可对朱棣来说,南京作为国都那就是怎么看怎么别扭了,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朱棣的势力根基在北平而不是在南京。虽然他用武力强行镇压了一切反对声音,可却无法争取到江南士子的人心。因此与其留在南京与这些貌合神离的南方士大夫们斗智斗勇,还不如直接把首都搬到自己的老家北平,回到主场总是对自己有利的。

二、北平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要地。定都北平并屯驻大量军队在北平周围,既可以防止北方蒙古势力的偷袭,也可以将兵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一点对用武力夺取到天下的朱棣而言尤为重要。

三、北平作为朱棣的“龙兴之地”,从封建迷信的角度来说,也更有利于朱棣一脉的发展。

永乐元年(1403年),“思乡心切”的朱棣下令将北平更名为“顺天府”(北京),在名义上与“应天府”(南京)并驾齐驱。三年后,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紫禁城)并扩建北京城。经过长达十四年的修建,紫禁城终于完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自此,酝酿了十八年的迁都大计终于在朱棣晚年时大功告成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师途中去世,皇太子朱高炽奉遗诏即皇帝位,史称洪熙皇帝。

洪熙帝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倒数第二短的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八个多月。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却干出了许多对明朝后来发展影响非常深远的事情,为他的继任者铺平了通往盛世的道路。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朱高炽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皇帝。

洪熙元年(1425年)4月,朱高炽突然作出了一个在当时满朝文武眼中都非常震惊的决定:迁都回南京。要知道,他的父亲朱棣为建造北京可以说是倾尽国力,如今仅仅过了不到五年,朱高炽就打算搬回南京,这对父子究竟在搞什么呢?当然,在古代皇帝的决定肯定是不容置疑的。朱高炽一声令下,全体朝臣自然就要开始准备动迁工作了。两个星期后,朱高炽派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祭典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南京负责朝廷回迁事宜。

朱高炽为什么打算搬回南京呢?其实他的理由很简单:南京的开销远低于北京。古往今来,京师都是大量人口的汇集地,每天光粮食消耗量就非常惊人。北京虽然战略位置极佳,但它远离经济中心,大部分资源供给都要通过漕运从南方输送过来。古代交通不便,运输成本极高,定都北京自然就会造成大量沿途消耗。而南京位于南方经济中心,紧邻江南各产粮区,运输成本较轻,每年可节省出大笔钱粮。此外,朱高炽对向北方地区开疆拓土并不感兴趣,他只希望让自己的子民们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定都北京的战略意义就没那么突出了。

可是,正当回迁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时,朱高炽却于洪熙元年(1425年)5月29日突然驾崩,终年47岁。在临终前,朱高炽还在遗诏中再三表达了还都南京的心意:“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也吾之素心。”然而,他的继任者宣德皇帝朱瞻基在性格方面却更接近于他的祖父朱棣,朱瞻基显然认为北京比南京更适合作为国都,因此朱高炽的遗愿最终没有得到实现,自此以后北京便一直是大明王朝的国都,直至明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惠文王有哪些成就?他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秦国的崛起可以说正是从秦惠文王这一代开始。秦惠文王19岁继位,一上来便用车裂商鞅稳固自己的地位,但他并没有因此废除商鞅变法,他只是想用商鞅的死堵住公子虔等人的嘴。此后秦惠文王铲除异己,立

  • 王翦晚年时为何能善终?他是如何伪装自己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秦始皇能够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大家对于王翦的功绩肯定不会陌生,不过王翦如此功高震主,在秦始皇称帝后可能未免是一件好事。实际上王翦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将才,他在一统大业完成一半之际,便极力推荐其他将领代他出战

  • 董士选是什么人?为何会被元成宗称为董二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董士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1302年春,元军统帅刘深奉诏劳师远征泰国北部的八百媳妇国,深途径顺元(今贵州省贵阳市)时,因不恤民情,加重摊派和徭役,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当地各少数民族大起义,“烧官粮”,杀知州,打得元军一败涂地。元成宗“闻师败绩”,回忆起不久前发生在金殿那一

  • 董卓在汉武帝墓中发现了什么 董卓为何要暴晒汉武帝的尸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和汉武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帝刘彻一生雄才伟略,吊打匈奴,堪称千古一帝。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他的陵墓被盗了很多次,其中最惨的一次就是董卓派吕布去盗掘他的陵墓,不仅盗掘了茂陵里面的珍宝,而且董卓还将汉武帝刘彻的尸体扔出墓外暴晒。那么,董卓到底在墓中发现了什么

  • 朱瞻基死后,是谁在处理朝政管理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直在追剧的人应该已经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驾崩,幼帝朱祁镇登基继位,女主角孙若微也从皇后变成了皇太后,并以摄政太后的身份替幼帝处理国事。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孙若微”是否真的在这一特殊时期主导了明朝的军国大事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

  • 揭秘:唐朝长安城是如何布局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七世纪至八世纪的唐朝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国家,而唐朝的京师长安则更是当时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布局最规范的天下第一城。唐长安城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长安城内百业兴旺、商铺毗邻,巅峰时期常住人口将近100万。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

  • 孙权得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是何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孙权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在此之后,刘备不顾诸位大臣的劝阻,他执意要出兵攻打东吴。孙权听闻此事后,当即派使者前来请和,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写来书信,希望刘备能认清他们共同的

  • 貂蝉说到底都侍奉过董卓 吕布真的不嫌弃貂蝉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布和貂蝉,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貂蝉有古代四大美人之称。若是说起她的一生,势必跟两个男人绕不开,那就是董卓跟吕布。董卓对貂蝉是一时拥有,而吕布则是天长地久。但貂蝉终究侍奉过董卓,作为天下第一武将的人中吕布,真的不嫌弃貂蝉这段不堪的过往吗?在我看来,吕布不会嫌弃貂蝉。为什么

  • 淳于髡为何能与邹忌齐名?他为齐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淳于髡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古代的宫廷中有一类人,他们身份地位不算高,但却是宫廷中难得具有言论自由的人,他们被称为弄臣。在历史记载中,弄臣也有不同类型,有的人是仅供君主逗乐的,还有一类人,则是以幽默的语言委婉劝谏君主,淳[chún]于髡[kūn]就属

  • 贾南风:不仅长相丑陋,心肠也十分歹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南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一般,历朝历代帝王身边的女子,长得那是倾国倾城,如商代妲己、周代褒姒、越国西施,要不就是闭月羞花,如三国的貂蝉、唐代杨玉环。但晋代(西晋)时,却有一名女子,相貌奇丑,可以说丑得天理不容。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