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世祖忽必烈为何要重用文人?其中有何隐情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要重用文人?其中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62 更新时间:2024/2/29 9:35:42

许衡是元代的著名学者,他在汉、蒙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起过不小的作用。忽必烈即位后,曾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有一年盛夏,许衡遇到一件急事要外出处理,便顾不得烈日当空,带着几个人匆匆出门了。

骄阳似火。许衡一行在酷暑中赶路,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喉咙干得像要冒火。忽然,他们发现前面有一棵梨树,不禁高兴得争先恐后地向梨树跑去。

大家抢着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端坐树下。

两个下属摘了梨给许衡吃,却被他谢绝了。

“天气这么热,您难道不觉得口渴吗?”下属问。

“盛夏赶路,酷热难当,怎么会不口渴呢!”许衡回答。

“那您为什么不吃梨子呢?”下属又问。

“不属于我的东西,我怎么可以随便拿来吃?”许衡反问道。

下属劝他:“这梨树没有主人,您何必这样拘谨呢?”

许衡坚定地说:“梨树无主,我的心不可以无主!不管天下是混乱还是太平,不管他人是高尚还是卑鄙,我都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够不觉夏日的炎热烦躁,不怕口渴难熬;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够事业有成,无往不胜。”

许衡一席话,说得随行人员都很感动,也很羞愧。

忽必烈原来对中原文化并不熟悉,但他在当亲王时,就留意招揽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汉族读书人中有才干的人。许衡只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早在元太宗时,元太宗窝阔台曾下令考试儒术,许衡参加了考试,并且考中了,由此他开始出名。忽必烈当亲王时,特地派了使者去请他,并任命他为京兆提学。许衡到任后,大力兴办学校,讲授程朱理学。由于他名气大,来求学的人很多。

许衡当了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后,正式设立了国子学(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学生都是从忽必烈手下的蒙汉大臣的子弟中挑选出来的。许衡以朱熹的《小学》等为教材,向他们讲授程朱理学等儒家文化,课余还教他们学习儒家的礼仪和技艺。使他们了解了中原文化和儒家的治国方法,为元朝廷培养了不少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宰相、大臣的有近十人,成为各部和地方长官的又有数十人。

忽必烈手下还有一位刘秉忠,是他最信任,也是最早任用的汉人谋士。刘秉忠十七岁时就担任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二十二岁时到山中隐居,学全真道,后来又在天宁寺出家当和尚。1242年,禅宗高僧海云应忽必烈的召请,去讲佛法,他带了刘秉忠一同来到忽必烈的王府。在交谈中,忽必烈发现刘秉忠知识很渊博,天文地理、工程水利、诸子百家,他没有不知道的;对天下大事也了如指掌。 因此海云禅师返回南方时,忽必烈把刘秉忠留在王府当书记。刘秉忠一直追随忽必烈,经常参加重要政治问题的决策,对忽必烈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聪书记”。

忽必烈即位后,刘秉忠按忽必烈的命令制定各项制度。他糅合蒙古的制度和中原的传统制度,制定了元朝的新制度,在建立中书省、使用“中统”这一年号、选用官员等方面,他都起了很大作用。他还和许衡等人策划立国规模,议定了官员的任命、俸禄等制度;又参照唐代的《开元礼》,主持制定了元朝的朝廷礼仪。

成吉思汗建国以后,一直用“大蒙古国”这一国号。忽必烈即位后,政治中心转到了中原。公元1271年,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思,将国号命为“大元”。早在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燕京被定为中都,但因旧城被破坏得较厉害,126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主持建造新都城。刘秉忠将旧城东北的空地定为新城的城址,按中原都城的传统制度和规格作了全面规划,建起了一座新都城。1272年,按他的建议,中都改为大都,成为元朝的统治中心。

此外刘秉忠还向忽必烈引荐了不少有才干的汉族知识分子。如张文谦、姚枢等,都是他推荐给忽必烈的。在这些人的辅佐下,忽必烈巩固了他在中原的统治。从1279年灭南宋后,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唐代末年开始的分裂局面,并且奠定了包括以后明、清二朝在内的长期统一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宋真宗反腐倡廉的“七种武器”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在位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这个伟大的时代,将北宋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而它的缔造,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首先,宋真宗有一个传诸后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一是清心,要平心

  • 唐肃宗李亨听信小人之言竟害死自己最喜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肃宗李亨,生于公元711年,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登上皇位,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忧伤中度过的。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作为大唐的子女他肩负起了拯救唐王朝统治的责任,所以说在历史上李亨还是有一定作为的。唐肃宗李亨一辈子都过得不是很安生,当太子的时候防范着李

  • 为什么说是地震帮助成吉思汗攻灭了西夏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史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今为宁夏银川市),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

  • 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成吉思汗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给后世留下的诸多谜团,吊足了无数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历史悬念都是与死有关:一是怎么死的?二是死了葬哪?依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当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诏篡修的《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元史》总编辑

  • 司马道生: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嫡长子,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嫡长子,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被幽禁而死,此人便是司马道生。出身尊贵的嫡长子,本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司马道生为何年仅24岁便去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说一说他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司马道生出身尊贵,他是司马昱的嫡长子,母亲是正宫皇后王氏,他的出生让简文帝

  • 宋理宗赵昀即幸运又悲催,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赵昀,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他即幸运又悲催,为什么这么说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宋理宗赵昀有幸运的一面。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相比很多人都知道,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登基了,此后,大宋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这与赵匡胤的后世,基本上都流落民间了,与百姓无异。就说赵

  • 兰陵王高长恭是什么形象?在战场上他为何要带面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王朝兰陵王名高长恭(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儿子骁勇善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若问他是不是美男子,答案当然是。古代有四大美女,而相对的也有四大美男子,高长恭就是四大美男子之一。古代四大美男子说法不一,其中一个说法四人分别潘安、兰陵王、宋

  • 张任是刘备最深爱的大将,诸葛亮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张任以强项著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之时,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文如诸葛司马郭嘉贾诩,武有吕布关羽赵云典韦。我们都知道在三国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拥有一身本领便能在这乱世中谋一番事业。对于三国的领导人来说,能识人善任是基本原则。就

  • 探索李重茂身不由己的一生,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细看唐朝历史,盛极而衰是最好阐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武皇帝时期,唐朝的政权落到了武氏手中,一位女人登基,也颠覆了大唐给人的印象,统治也奠定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结局。从武氏废帝登基,到李显登基为皇,大唐的气运就出在下坡的路上了,而李显的软弱无能,也让韦皇后集团有了可乘之机,把

  • 李重茂为何在位不到一个月就被废黜?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细看唐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最辉煌的时期,能让八方来拜,纷纷俯首称臣,而最黯然的时期,统治者甚至连皇位都保不住,举国上下都忧心忡忡。李重茂就是一位保不住皇位的帝王,在朝仅十七天就迎来了退位诏书,并且他自己都不知道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李重茂的故事吧。李重茂是武则天的孙子,唐中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