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听范增的暗示杀了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听范增的暗示杀了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4/1/28 5:55:05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

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

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

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秀清的女人洪宣娇 洪宣娇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杨秀清的女人提到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国二号人物——杨秀清的女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个盛名不亚于潘金莲的淫妇洪宣娇。洪宣娇本是洪秀全同父异母的妹妹,亦是与西王萧朝贵有过事实婚姻关系的女人,那她是怎么和杨秀清搞到一块儿去的呢?这得从杨秀清作为萧家座上宾的时候说起。当年的杨秀清尚未加入拜上帝会,却频频以桂平富

  • 爱新觉罗载振简介 爱新觉罗载振后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载振‍‍‍‍‍‍‍‍‍‍‍‍‍‍‍‍‍‍‍‍‍‍‍‍‍‍‍‍‍‍爱新觉罗·载振,他是清王朝的一位皇室宗王,他出生于1876年的3月,于1947年的12月与世长辞,爱新觉罗·载振一共活了71年。爱新觉罗·载振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位亲王,根据宗谱记载,他是爱新觉罗·弘历的玄孙。爱新觉罗·载振在中国过

  • 揭秘:为何说蜀汉后主刘禅是个特别大度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的大度胸怀非一般帝王可比,从下面几个事例可见一斑。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呼,“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

  • 刘禅是个有智谋的皇帝吗?他的智谋用在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少主重臣,就是一对冤家,能够和睦相处的极少,更多的还是以悲剧告终,诸葛亮为了打破这个定律,实现双赢,他选择了北伐,离开权力中心,给刘禅空间。史载,诸葛亮生前辅佐刘禅不到十二年,只在朝中呆了三年多一点,还基本上都是在刘禅继位初年的那一段,而等到刘禅年龄大些后,诸葛亮几乎就没有回过成都,一直呆

  • 为什么说刘禅是个很有智慧的皇帝?体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称帝后两年即因夷陵一战惨败而归,在白帝城一命呜呼,刘禅接手的是三国中最孱弱的蜀汉,他爹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外部是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又成势不两立;内部是精兵良将所剩无几,诸多将领又先后叛乱更是雪上加霜。刘禅面对的局面可谓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即便是老辣的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一个年仅

  • 为何说刘禅不同于一般“官二代”?他吃过什么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禅真的那么无能吗知乎,为什么说刘禅装傻,姜维对刘禅说

    说起刘禅,对于他登基称帝前的经历,史料记载基本是个空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大家记忆中,恐怕只有《三国演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刘备怒摔阿斗”的记载,通过史料搜索查找,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早年时的刘禅,着实不同于曹丕、孙权等“官二代”,是吃过很多苦的。下面是南北朝时人裴松之注引的《

  • 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晚年生活非常的奢侈糜烂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评价为什么那么高,唐太宗李世民评价,怎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凡

  • 南北朝时期北周共有多少位皇帝 北周皇帝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周皇帝世系图,南北朝北周皇帝列表,北周王朝历代帝王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侄宇文护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1、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孝闵帝,名宇文觉(公元542-557年),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翊公

  • 北齐一共出现过多少位皇帝?北齐皇帝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庆余年北齐皇帝第几集出现,庆余年北齐皇帝第二次,北齐王朝历代帝王

    北齐废帝高殷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北齐第二任皇帝,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废他另立太子,在杨愔的劝阻下没有实

  • 楚霸王项羽为何要自刎于乌江?为何宁死不过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