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为何杀魏忠贤?崇祯后悔杀魏忠贤了吗

崇祯皇帝为何杀魏忠贤?崇祯后悔杀魏忠贤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30 更新时间:2024/1/8 18:26:06

崇祯即位之初,在几番试探之后,不动声色地以雷霆手段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魏忠贤的倒台,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崇祯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

然而,十七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四日,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兵压境、大厦将倾的绝望中,竟然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下了秘旨,重新收殓魏忠贤的遗骨,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魏忠贤,字完吾,河北沧州肃宁人,汉族,原名李进忠。

因为欠下一屁股赌债,自阉入宫。明熹宗时期,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野史记载,魏忠贤之所以能快速上位,是因为他去势未尽,也就是阉割不彻底,和明熹宗的乳母客氏对食,深得其欢心。

魏忠贤一代权奸,专断国政,残忍阴毒,骄狂跋扈是历史事实,这翻不了案。但魏忠贤这个人,由于他和控制舆论文官集团的矛盾,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真实面目也变得脸谱化,污名化了。事实上,说魏忠贤“专权”也罢,“独裁”也罢,他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很有办法的。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一、魏忠贤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遭受谗言的熊延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

二、朝庭没钱要收税,当时的情况是南方的商人有钱,农民没钱。但是商人的代表是东林党,他们反对向士绅、商人、手工业者、矿主加税。魏忠贤不管这些,极力向中上层征税,使大明帝国不至于被财政拖垮。

三、辽东战事吃紧,急需马匹。魏忠贤依明朝旧例,大臣有特殊贡献者可赐给在宫中骑马的特权,作为条件,骑马者逢年过节要向皇帝进献好马一匹。魏忠贤就一下子赐给几百名太监在宫中骑马的特权,而后就不断地降谕旨让他们进献马匹,逼得这些太监直骂娘。魏忠贤通过强售禁宫骑马权,来筹集马匹,得罪了一大批官员,也并没有向农民伸手。魏忠贤还向国家捐款,用自己的私产资助辽东战事兵器马匹等物品。

四、魏忠贤集团在全国各地征收各种商税、海税,虽然大有贪污,但没有加重百姓赋税。河南当时遭灾,还能免除赋税,两浙受灾,内库尚能拨款赈灾。阉党集团主要和文官集团矛盾尖锐,但并无多少侵害百姓,肆意杀民的行为。因为魏忠贤本身就是农民出身,他知道农民的难处。 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种能力、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魏忠贤死后,崇祯一上台,立即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但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那些擅长空谈、治国乏术的文人儒将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重新上台的东林党为了争取民心,免了许多赋税。盐税、布匹税等商税不再征收;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只得增加农民税赋,各地无论是否有灾,赋税照旧,一分不少,以前的欠税,还要补交。

李自成老家,阉党掌权时,每亩地赋税二钱,东林党再次掌权后,每亩赋税二两;商人不加税,只在农民身上括钱,再加上几百年不遇的连续天灾。农民活不下去,只得参加流民起义。钱收不上来,该花的钱一分不少。光东林党人的守辽,每年就要耗去国库九百万两白银,几年下来耗光了明朝的财政。

李自成兵围北京,国库亏空,崇祯向朝臣借钱,个个都没有了平时激昂高亢的爱国辞令。是他们没钱?不是。李自成一进京,从他们身上就搜刮到七千万。他们是宁可国破,也不肯出钱。从这点看来,文官大臣对朝廷的忠心,还不及魏忠贤阉党。

朝中少了魏忠贤阉党的制约,文官集团内部党争加剧,相互攻讦,彼此掣肘。以倡谈儒学为己任的东林党人,呈上来的奏章大多是大话、空话连篇的愚腐之见,纸上谈兵之奇谈怪论,国事无补的道德文章。崇祯再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也难以应付这种局面。他十七年中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和五十个内阁大学士,都于事无补。

崇祯即位,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贤这样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和把握动荡时局能力的“能人”来独挡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但崇祯自认为自己会比哥哥高明,对治国理政的艰巨复杂估计不足,轻信东林党的空谈标榜,终于自酿恶果。崇祯死前哀叹:“文臣皆可杀”,“此皆文臣误我"。 大明朝没有亡在魏忠贤那帮流氓无赖的手中,偏偏亡在这帮自以为饱读贤圣之书,治国有方的腐儒手中。实在是一个笑话,也值得人们深思。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太监曹化淳也说了这样的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从事后看来,是有些道理的。至少魏忠贤是忠于大明朝的,而且能以国家大计为重。

崇祯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十七年执政生涯的否定、后悔。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巾帼不让须眉:乱世中铁骨铮铮的西凉女杰尹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巾帼勤王旧有名,巾帼不让须眉代表人物,赞扬女子巾帼不让须眉

    南北朝大分裂时代,每天都上演着令人落泪的悲剧,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人命如草。在众多的悲剧中,有一个尹太后,经历各种哀伤,似乎人世间的苦痛,她一个都没逃掉,但是她从来不哭,不向各种恶势力屈服,接受人生极限挑战。尹太后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她幼年时和男孩子一样勤奋好学,后来嫁给扶风郡的马元正,可惜少年夫妻

  • 谁陷害了赵国的廉颇和李牧:为秦国统一立下大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廉颇李牧是哪国的名将,廉颇做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廉颇杀了多少秦军

    在战国中后期,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成为东方六国抗衡大秦帝国的中坚。尤其是在齐国和楚国相继衰落后,赵国对秦国作战的胜败,对战国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战国后期,秦国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不过,在赵国内部,有一个人陷害了廉颇、李牧这两员大将,成为秦国统一天下中最关键的“帮凶”。这个人不

  • 战国信陵君:他是大秦帝国的克星为什么会死于酒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二世是暴君吗,信陵君军事才能,商鞅被哪个秦王杀死的

    在战国时期,有两个四大组合,一是战国四大名将,也即秦国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组成的四大将军。另一个则是战国四大君子,相对于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魏无忌被公认为四大之首。当然,以信陵君媲美白起、李牧的军事指挥才能,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名称,自然是当得起的。约公元前227年,魏无忌的兄长魏圉继承

  • 刘恒的皇后是窦漪房吗?窦漪房是怎样当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恒和窦漪房的故事,历史上的刘恒爱窦漪房吗,窦漪房是汉武帝的什么

    汉文帝刘恒窦漪房简介据记载,孝文窦皇后,名不详(《史记索隐》云名猗房)。约汉高祖初年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其父早年经历秦朝动乱,隐居于观津不问世事,过着清贫垂钓的生活,后来却不幸坠河而死。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弟名窦广国,字少君。阴差阳错 窦漪房前往代国公元前19

  • 汉文帝刘恒是怎样登基做皇帝的?刘恒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恒登基始末刘恒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是很幸运的。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使自己长期掌握政权,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吕后共害死了四个。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未被陷害,得以善终。吕后最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 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

  • 汉文帝刘恒的生母是薄姬吗?薄姬又是怎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的母亲是谁历史记载,汉文帝的母亲薄姬。薄姬(?―公元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

  • 薄姬是怎么死的?吕雉为何只杀戚夫人而不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吕雉杀功臣,吕后与薄姬,吕雉为什么放过薄姬

    薄姬,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吕雉专权后的幸存者,当就这一点,薄姬就值得令人称道,毕竟,同为汉高祖刘邦的小妾,戚夫人的下场可谓是历史上所有的妃嫔中最惨的一个,也由此我们可看出吕雉的手段,而薄姬能活下来并且登上皇太后之位,实在是太令人奇怪了,在这里小编想大家一定都想知道吕雉为什么只杀戚夫人而不杀薄姬以及薄姬

  • 杨贵妃是怎样保养自己的?杨贵妃的美容秘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贵妃美容,杨贵妃保养,杨贵妃的妆容

    秘术之一:摒弃浓妆艳抹,讲究淡妆轻扫,显示人体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铅、汞为主要原料,长期使用,会慢性中毒,脸部留下褐斑,皮肤老化。杨玉环为女道士五六年间,远离浓妆艳抹,不受铅、汞危害,以后也摒弃浓妆,追求蛾眉轻扫的淡妆。秘术之二:温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袭北朝习俗,设温泉宫,华清池是最为有名的一

  • 杨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杨贵妃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贵妃死亡之谜,杨贵妃的死是谁造成的,杨贵妃的死因

    死于马嵬坡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言国忠乱朝

  • 连续七代皇帝都是明君: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汉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是什么,明君最多的朝代,为什么汉朝那么多明君

    汉朝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奇迹。比如说,它是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之后,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超过了400年。它还是历代王朝里明君最多的,更出现了连续七代皇帝都是明君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拾遗君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七位伟大的帝王。1、汉高祖刘邦刘邦白手起家,开创大汉王朝,其功业千古少有。刘邦任人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