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习珍是什么人?为何会落得自刎而亡的结局?

习珍是什么人?为何会落得自刎而亡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3/12/16 17:16:14

习珍,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自刘备西取益州之后,关羽就长期镇守荆州。公元219年,关羽在和曹仁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是,让关羽没有想到的是,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更为关键的是,麋芳和傅士仁等人背叛关羽,归降了东吴,这让关羽进退失据,最终兵败麦城,不仅丢掉了性命,还让蜀汉损失了荆州三郡。不过,在关羽被杀后,有一个人宁死不降,和东吴将士拼杀到了最后一刻,最终自刎而亡,其事迹可谓可歌可泣。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人是谁呢?

首先,此人名为习珍。习珍(?-220年),襄阳人。早在东汉末年,习珍就开始跟随刘备了。对此,在笔者看来,习珍跟随刘备的时间,和诸葛亮等人差不多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获得了立足之地,任命习珍为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北部都尉,加裨将军之职。在汉末三国时期,裨将军是地位较低的武将官职,一般要低于偏将军。

因此,在蜀汉的文臣武将中,习珍自然是不太起眼的一位。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时,习珍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后人的称赞。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习珍留守零陵郡,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兵败麦城,最终被东吴将士斩杀。对于关羽来说,之所以兵败麦城,显然和麋芳、傅士仁等人的背叛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关羽被杀后,荆州各郡陆续降于东吴,只有习珍在零陵郡一带抵抗东吴的进攻。

面对坚守的习珍,孙权派使者前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的予以拒绝。

《襄阳耆旧传》中记载:珍谓群下曰:“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卽仗剑自裁。刘备闻珍败,为发丧,追赠邵陵太守。

虽然习珍坚守不降,可是,在荆州其他郡县丢失的背景下,东吴得以派遣大军围困了零陵郡。在敌众我寡的背景下,习珍向手下表示,自己受到了汉朝的恩惠,所以宁愿为汉朝而牺牲,也不愿意归降东吴。最终,习珍在城池被攻破之前,选择仗剑自刎。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得知习珍自尽的消息后,为之发丧,而且追赠习珍为邵陵太守。当然,在笔者看来,习珍又岂在意区区一个邵陵太守,他恐怕希望的是关羽成功北伐,恢复汉室江山。也即在东汉末年,习珍和诸葛亮、关羽等人一样,都是心怀汉室的。基于此,这些人自然不愿意归降曹魏或者东吴,并且愿意为志同道合的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习珍的先人从习郁开始出仕为官,在汉末三国时期,习珍所在的家族已成为襄阳的名门望族。在此背景下,不仅习珍是关羽麾下的部将,对于习珍弟弟习宏,也是刘备和关羽的手下。

《襄阳耆旧传》中记载:珍弟曰: “驱甚崩之民,当乘胜之敌,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不如暂屈节於彼,然後立大效以报汉室也。”

在关羽兵败被杀后,荆州郡县望风而降。对此,习宏曾建议哥哥习珍伪降,约樊胄举兵。也即通过假意投降,以此降低东吴的警惕,从而趁机起兵反抗东吴。当然,不管怎样,因为荆州的疆域基本上都被孙权攻占了,而刘备的支援不是短时间可以到来的,所以习珍最终战死沙场。而就他的弟弟习宏,则来到了东吴。

最后,如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习宏来到东吴后,也是有问无答。

《襄阳耆旧传》中记载:弟宏在吴,凡有问,皆不答。张邵伯难宏曰:“若亡国之大夫不可以访事,败军之将不足以言勇,则商之箕子当见捐於昔日,赵之广武君无能振策於一世也。”

在不得已来到东吴后,习宏有问必不答,终身不为孙权发一言。与此相对应的是,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下令贺齐突袭蕲春,麋芳等人跟随,也即麋芳等人不仅归降了东吴,还为东吴继续征战。

对比习宏来说,麋芳等人的行为,自然是受到人们鄙夷的,比如虞翻就评价麋芳: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而在笔者看来,不管是习珍还是习宏,都是可以称得上忠义之士的。也即在汉末三国时期,习珍、习宏因为对于刘备、关羽乃至于汉朝的忠义,所以坚持抵抗到了最后一刻,最终一个自刎而亡,可谓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一言不发,可谓身在东吴心在汉。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关羽死后赤兔马去了哪里?为何会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死的时候多大,三国赤兔马活了多久,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现在在哪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说道三国武将排名,第一肯定是吕布,他的武力值是大家公认的,关羽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二人合力却都拿不下吕布,需要三兄弟齐上阵才可以。后来吕布更是一人独战曹操账下八名大将,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吕布就是学不会刘备的厚脸皮,如果

  • 拓跋珪的驰骋北方的一代霸主,为何后来会精神失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拓跋家族覆灭的原因,拓跋珪和拓跋焘谁厉害,拓跋焘之死

    拓跋珪,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历经苦难,建立了北魏政权,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拓跋珪的祖父拓跋什翼犍曾经风云一时,建立了代国,但被前秦所灭,父亲为保护祖父也遇刺身亡,拓跋珪与母亲贺兰氏过着流亡的生活。但骨子里流淌着鲜卑

  • 历史上朱棣是什么身份来历?他的生母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朱棣的成功,朱棣迁都顺天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关于朱棣这个人,很多人知道他都是跟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或者是迁都北京有关,对他的印象也不算是那么坏,毕竟文治武功那么厉害在哪儿摆着。朱棣的历史评价很复杂,咱们先放到一边

  • 曹魏名臣贾逵是什么样的人?一生都有何种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魏五谋臣,曹魏功臣,贾逵简介

    纵观历史,每逢乱世,则必有无数枭雄人杰出世。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的人才的比例即便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较高的,当时分裂割据的诸侯都各自招揽,很多人投身政治,也有人退隐山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曹操身边的贾逵,历经磨难还能留存并被曹操重用的一个人才,一起往下看吧。贾逵,本名贾衢,字梁道,河

  • 稳居宰相之位二十余年不倒,房玄龄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让位后活了几年,唐朝的两位宰相是房玄龄和,房玄龄和谁是两位有名的宰相

    房玄龄,唐朝时期名相,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他是一个成功的宰相,其事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妇孺皆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房玄龄名叫房乔,字玄龄,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但杜如晦却英年早逝。之后,他辅佐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使大唐一步步强盛起来,是“贞观

  • 固伦靖端长公主:皇太极的掌上明珠,守寡长达36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静妃入宫20年靖王31岁,赵雅芝长平公主,明朝长平公主历史

    她出身显赫,是皇太极的掌上明珠,10岁出嫁,23岁时丈夫去世,独自守寡长达36年的时间,她就是固伦靖端长公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她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固伦靖端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三女,母亲为哲哲皇后。她是大清皇室的金枝玉叶,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长大,却也逃不过父母之命、媒

  • 历史上新城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城阳公主叫什么,回顾她的一生,李治的妹妹新城公主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非常昌盛的年代,出现了贞观之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歌行》的播放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盛世大唐的来之不易,其中唐太宗的女儿前期不谙世事,后期渐渐成长,敢于为百姓发言,唐太宗也是很喜爱自己的这个女儿,后来将她许配给杜如晦的养子,成全了这一对佳偶,但据说这位

  • 他是北宋名将但是却被历史传为奸臣?缘何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名将排名,古代名将100排名,北宋灭亡杨家将为什么不救

    《杨家将》中有两个首要人物,一个是杨继业,另一个既潘仁美。听说二人的原型即是北宋的名将杨业和潘美。以往大家一向习气把潘美当作奸人来看,本来这些劳绩还的归功于《杨家将》的作者和那些篡改前史修改们。不知道其时的潘大人和潘氏宗族是怎么的得罪过他们?近来爷们我老潘细读了《宋史》才突然发现,本来真实的潘美居然

  • 揭秘:北宋著名的将领铁鞭王呼延赞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铁鞭是什么,呼延丕显捉拿潘仁美下一句,灭南宋的汉人将领

    铁鞭王呼延赞,北宋著名将领,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因有一手铁鞭功夫号称“铁鞭王”、“靠山王”。其父是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琮。呼延赞年少时任骁骑兵,因其胆量过人,勇猛无敌,宋太祖补选他为东班头领,入宫受帝王差遣,后天靠个人努力,升任骁雄军使。淳化三年(992年),出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后改

  • 魏惠王为何不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格局太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膑和秦孝公是一个时期的吗,孙膑庞涓是兵家还是纵横家,孙膑与秦国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