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在蜀汉担任过前将军官职的都有哪些人?

三国时期在蜀汉担任过前将军官职的都有哪些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28 更新时间:2024/1/19 18:45:42

前将军,古代重要军事职官名称。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得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并顺势自立为了汉中王。进位为王后,刘备对部下大肆封赏,其中跟随其南征北战多年,被授予镇守荆州之重任的关羽官拜前将军,在诸将中地位最高。令人遗憾的是,担任前将军的第二年,关羽就遭到东吴偷袭而兵败身亡,与此同时,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也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在整个蜀汉历史上,总共有过五位前将军,也就是说除了关羽之外还有四位。那么,剩下的四人分别是谁,他们中又是否有谁可以说真正配得上前将军这一重要的官职呢?

首先来说,蜀汉的五位前将军除了关羽外分别是李严、袁綝、邓芝和胡济,其中李严和邓芝的知名度或许更高一些。李严生于荆州南阳郡,于刘备入蜀时投入其麾下,并于成都平定后被封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在此之后,李严又受命与诸葛亮法正等重臣共同制定了蜀汉法律的基础《蜀科》,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章武三年(223),刘备伐吴失利后忧愤交加,最终于白帝城病逝,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李严二人。按理说,这二人应该在日后通力合作,共同支撑起蜀汉政权,但李严却逐渐与诸葛亮产生了嫌隙。建兴四年(226),李严被封为前将军,负责在诸葛亮北伐时镇守后方。又过了四年,李严升任骠骑将军,并受命率领两万军队前往汉中,以应对南下的曹魏大都督曹真。

建兴九年(231),李严奉命在诸葛亮北伐时负责粮草供应,但当时正值阴雨时节,粮草运输困难,于是他写信说明了情况,要求诸葛亮撤军,诸葛亮也答应了下来。然而,等到诸葛亮真的撤退,李严又故意装出不可思议的样子,声称粮草十分充足,想要以此掩盖自己没能供应好粮草的失职。面对李严的“表演”,诸葛亮直接将其前后矛盾的书信上呈给了后主刘禅

相比于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李严一直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诸葛亮此前之所以厚待他,也是为了用利益换取其尽心尽力做事。然而,李严此番推脱责任实实在在地触怒了诸葛亮,于是后者上书弹劾,将其废为了平民。尽管沦为庶民,但李严一直期待着某一天诸葛亮能因为他的才能而将其再度起用。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重去世,李严听说后自知再无被起用的可能,于是也发病而死。

上文提到,李严在当了四年前将军后升任了骠骑将军,而接替他出任前将军的便是袁綝。袁綝生于颍川郡,此前经历不详,在蜀汉的功绩也未知,只知道在受封前将军的第二年曾随诸葛亮一起弹劾了为逃避责任而撒谎的李严。诸葛亮去世之后,袁綝升任征西将军,前将军之位则由邓芝接任。

邓芝生于义阳郡新野县,于汉末入蜀定居,官至郫邸阁督。刘备入蜀后偶然路过郫城,与邓芝进行了一番交流,并对其才能感到惊讶。自此之后,邓芝便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从县令升为太守,又当上了尚书。章武三年(223),邓芝出使东吴,不但修复了蜀汉、东吴之间因为荆州问题破裂的联盟关系,还与吴主孙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次北伐时,邓芝被封为中监军、扬武将军,受命与名将赵云一同吸引敌方主力部队,尽管未能取胜,但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诸葛亮病逝后,原本的前将军袁綝升迁,邓芝则继任为前将军。九年之后,邓芝升任车骑将军,蜀汉也迎来了最后一位前将军——胡济。

胡济和邓芝是老乡,都生于义阳郡,他曾被诸葛亮引为主簿,并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而受到后者的夸奖。邓芝升为车骑将军后,胡济继任前将军,又于大将王平去世后继任为汉中都督,后来官至镇西大将军、右骠骑将军。延熙十九年(256),大将军姜维出兵北伐,与已是镇西大将军的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师,但胡济失约未至,孤立无援的姜维最终被邓艾大败。

从上文来看,蜀汉自关羽之后的四位前将军当中,李严虽有能力,但心术不正,对蜀汉有功有过,最终郁郁而终的下场只能说是咎由自取;袁綝事迹不详,但从史书记载甚少来看应该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和精彩表现;邓芝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维护与东吴的关系上,在领兵作战方面就功绩寥寥了;胡济被诸葛亮赏识,但具体的战绩同样不见于记载,只有一次失约导致姜维兵败为人所知。总的来说,四人中可能只有邓芝没有愧对前将军之职,其他三人之所以能够官居此职,或许主要是因为蜀汉人才凋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简介:取得了对南汉作战的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汉刘继兴,南汉后主刘鋹,江北新四军取得的首战胜利是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潘美别名:仲询谥号:武惠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大名出生日期:公元92

  • 北宋懿德符皇后简介: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二位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太宗皇后,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什么关系,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后代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符皇后别称:懿德皇后、懿德符皇后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陈州宛丘出生时

  • 历史上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怎么样?他们是如何拯救齐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结果如何,齐桓公称霸管仲,齐桓公称管仲为什么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管仲与齐桓公的配合,经常拿来跟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来类比,他们都是中国最好君臣关系的典范。但把这两组人放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他们是差不多类型的人,但实际上这对君臣完全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们印象中,李世民和魏征

  • 历史上郜国公主是什么来历?最后被幽禁至死是什么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主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最惨的一位公主,历史上的兖国公主

    唐朝历史上有很多的出名的公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唐朝乃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朝代,开放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唐朝的皇后公主私生活都极为混乱,其中尤以韦皇后、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最为出名。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郜国公主,从史料记载来看,似乎也是因为“淫乱”而被幽禁至死,

  • 北宋著名大臣曾布简介:新政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各时期有名的大臣,清朝历代有名的大臣,有名的大臣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曾布别名:曾子宣别称:南丰七曾谥号:文肃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大宋出生地:江西南

  •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样的人?在乱世成功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歆的举动表达了他什么思想,管宁和华歆是怎样的一个人,华歆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华歆明显是个反面人物,先是投降东吴孙策,接着卖身投靠曹魏,还带兵到皇宫搜捕伏皇后。逼迫汉献帝让位给曹丕,可说是助纣为虐、遗臭万年的丑角奸臣。在割席断交的故事中贪婪、追名逐利的华歆与认真读书不在意功名富贵的管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历史上华歆真有演义中说的那么不堪吗?他的真实面目如何?跟着我

  • 立下不少战功的张弘范,为什么会留下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弘范,字仲畴,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元朝初期大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自古以来,一代代的青年俊杰积极入世,辅佐自己投靠的君王,为其建功立业后,渴望能够出将入相,乃至封侯称爵,福积后世。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读史书,看到汉代名将李广戎马一生,却是一直未能如愿封侯,乃自己

  • 萧观音为何饮恨而逝?十香词冤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十香词诠解,萧观音绝命词,回心院萧观音

    萧观音,辽朝女诗人,也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圣宗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之女。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后,因为一首诗词被赐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萧观音自幼容貌清丽,聪慧秀逸,个性内向纤柔,文采出众,精通诗词、音律,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萧观

  • 李宪有何独特之处?他为何生前身后都备受荣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宪,即唐让帝,他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皇帝”。李宪本名李成器,他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同父异母的长兄,本来是皇太子,却主动让出储君之位,甘愿做弟弟的臣子,这一让,让出一个开元盛世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李宪让太子位于弟弟李隆基,不仅一生平安,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即使在

  • 李贺的诗作有何特点?“诗鬼”之称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贺,字长吉,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后世称之为“诗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在唐代诸多诗人中, 一些诗文成就高的人都有一些不错的绰号,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可为什么到了李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