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杨贵妃真的是命丧马嵬坡吗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杨贵妃真的是命丧马嵬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1/19 13:23:01

安禄山叛乱爆发后,唐玄宗派重兵守卫长安的门户潼关。潼关守军每晚会在烽火台上烧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所以,当时长安的君臣和百姓天天都翘首盼望“平安火”。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初九夜,唐玄宗接到报告:今晚看不见潼关烽火台传来的“平安火”。自从叛军屯兵潼关,逼近长安以来,唐玄宗最不想听到但又预感迟早总要传来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他的面前:潼关失守!这就是说,长安的大门已经打开,安禄山的叛军只要向西一挥鞭,骑兵就随时都可能出现在皇宫。

安禄山来势不善,长安的兵力却不足以抵挡叛军,各地的兵马一时之间不可能调来。国难当前,身边却无分忧之臣……玄宗急得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便召集百官们来商讨应变之计。那时,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任右相,权倾天下。他提出一个方案:到成都去。因为杨国忠身兼剑南(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早在安禄山刚反叛时,他就叫人在剑南悄悄储存物资,以备急用,所以这时便建议入蜀。朝臣们急得团团转,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吵了一阵后便一哄而散了。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开后,长安城中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准备出城逃避。杨国忠就叫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入宫去,劝玄宗和贵妃赶快离开长安,到成都去。

第二天上朝,殿上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玄宗在勤政楼上装模作样宣布,他要御驾亲征。不过,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话。当天晚上,唐玄宗通知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悄悄地集合士兵,每人都给以重赏,又挑选了九百余匹良马。一切准备就绪,六月十三日天刚蒙蒙亮,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和她的三个姐姐,还有皇子、妃子、公主、皇孙,以及杨国忠、陈玄礼、大太监等,匆匆逃出皇宫禁苑的西门,把那些在宫外的公主、妃子和皇孙,都丢下不管了。车驾经过国库时,杨国忠下令烧掉。玄宗阻止说:“留给叛贼吧,否则,他们更要抢掠老百姓了。”

玄宗一行匆匆逃出长安后,玄宗派宦官王洛卿打前站先去通知沿途郡县准备接驾。但是,等玄宗一行来到咸阳望贤宫,王洛卿和县令全都逃走了。太监们找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索要食物,竟无人应对。到了晌午,玄宗饿得肚皮呱呱叫,杨国忠只好自己到市上去买了一块饼来给玄宗吃。后来,总算有老百姓送来粗饭,饭里还拌着麦子和豆子。

玄宗非常感激,拿出钱付给老百姓。但是,当时没有碗筷,皇子皇孙们都用手抓着吃,一会儿就把这些粗饭抢个精光,他们的肚皮却还没有吃饱。

那天将近半夜,一行人走到金城(今陕西兴平)。县令早已逃走,唐玄宗只好歇在驿馆里。夜里无灯,大家累极了,都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

六月十四日,一行人走走停停,到了马嵬(wéi)驿(今陕西兴平西)。将士们又饿又累,都有一肚皮怨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火气越来越大。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深知众怒难平,他认为根子都在那个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就打算将杨国忠诛杀,以安抚将士们。他叫东宫太监把这个想法转告太子李亨。

李亨正犹豫时,有二十余个吐蕃的使者围住杨国忠坐骑要饭吃。杨国忠尚未回答,周围士兵便大声呼喊:“杨国忠与胡人勾结谋反。”于是便有士兵向杨国忠射箭。杨国忠拍马而逃,逃到西门,被追上来的士兵团团围住,一阵乱枪,便将他捅死在地。士兵把杨国忠的首级挂在枪上,放在唐玄宗所住的驿馆门外示众。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以及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在混乱中被杀。众军兵围住驿馆大喊大叫,不肯散去。

玄宗听见外面的吵闹声,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左右回答说:“外面喊杨国忠谋反,已被杀掉了。”

玄宗拄着拐杖,穿着薄底鞋,慢慢走出驿馆的大门,一边慰劳军士,一边命令他们收队回营。军士们依然吵吵闹闹,不予理睬。玄宗便叫高力士去打听,究竟什么原因还不散。这时,陈玄礼直截了当地对玄宗说:“杨国忠谋反,已被大家杀掉。他的妹妹贵妃娘娘不适合再侍候皇上,请皇上割断恩情,把她一并正法。”

玄宗听说,沉吟片刻,缓缓地回答道:“这件事,容我来处理吧。”

玄宗一步一颤走入驿馆,双手拄着拐杖,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立着。过了好久,有个叫韦谔的官员走上前去对唐玄宗说:“从目前情况看,正所谓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之间,望陛下赶快作出决定。”说着频频叩头,血流满面。玄宗却还在犹豫,他喃喃地自言自语:“贵妃住在深宫里,怎会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情呢?”高力士在旁边劝皇帝说:“贵妃娘娘当然没有罪责,但是,将士们已经把杨国忠杀掉了,如果贵妃娘娘仍在陛下左右,他们自然感到不安。希望陛下细细想一想:只有将士们一心为国,陛下才能平安无事!”

玄宗听了这番话,无可奈何,才叫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绞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杨贵妃真的是被缢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

  • 安史之乱杨贵妃为何失踪?杨贵妃下落之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第二年,队伍途径马嵬驿的时候,军队哗变,逼唐玄宗诛杀杨国忠和杨玉环。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赐杨贵妃自尽,当时杨玉环只有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故事。杨贵妃自杀于马嵬驿的说法,是正史的记载。如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中说:“玄宗幸蜀,至马

  • 汉代皇后许平君究竟因何而死? 许平君女儿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许平君是汉宣帝的发妻,在汉宣帝还是落魄皇子的时候便与他相识,不嫌弃其无权无财,下嫁于他,成为他细心体贴的发妻。后刘询即位为汉宣帝,他为了让许平君成为皇后,以“故剑情深”之事成功让许平君坐上皇后之位。皇后许平君于公元前88年出生,她出生时家庭正处衰败时期,其父许广汉因工作上的失误被诬告成贼因此成为宦官

  • 秦始皇嬴政是私生子吗?秦始皇身世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

  • 赵高指鹿为马是怎么回事?秦二世又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会上,赵高弄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又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便随声附和着说是马。

  • 唐太宗李世民的秘密:竟然曾向突厥称臣纳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中国人在外国聚集的地方大都叫“唐人街”,有时候外国人会称我们为“唐人”。因为唐朝确实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况,出现了“大治”。然而一些史家几乎把出现这空前盛业的原因都归结到了我们民族所自备的能力——华夏民族自强的精神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有甚者,把这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了李世民的身上。然而并不仅仅

  • 雄霸一方的孙权竟因继承人问题使东吴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东吴的建立者,孙权能够顺利的建立东吴势力,多亏其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形势下为其打下的基业。孙权在位时,设置农官,促进了农业发展,且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但其晚年日益骄奢,为百姓带来沉重赋役,在立嗣方面犯下大错,为日后政变埋下祸根。孙权建立了东吴大业,论其

  • 汉武帝最宠爱的女儿卫长公主是否被处以腰斩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卫长公主,她是卫子夫进宫之后,所生的第一个女儿。她所得到的宠爱是超过其他所有同辈的,虽然她早期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她的结局让人叹息,据说她是历史上第一个遭受腰斩的公主。卫长公主出生之后,让汉武帝甚为喜悦。汉武帝在登基之后,一直没有子嗣,连个子女都没有,他何以巩固根基。卫长公主是他的第一个子女,足以

  • 睿智的汉武帝也想成仙吗?为成仙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武帝虽然好儒,也受黄老思想熏陶。而黄老尚自然、清净无为的一面似乎对他毫无影响,他独钟情于黄老神奇的一面。他17岁登基,“尤敬鬼神之祀”。第一个对汉武帝产生影响的方士是李少君。武帝有一旧铜器,考问少君。少君回答:这是齐桓公时代的铜器。后来武帝经案验,果桓公时代之遗物,于是他“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 揭秘:母仪天下38年的卫子夫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她本是奴仆之女,自小在平阳侯家学习歌舞。只因汉武帝路过平阳公主家,命运得以改变,成了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她就是卫子夫,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家的奴仆,西汉历史上很有名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是她的弟弟和外甥。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去霸上祭祀祖先,回宫时顺路去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见弟弟前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