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在魏延死后并没有替他平反,原因是为何?

刘禅在魏延死后并没有替他平反,原因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38 更新时间:2024/1/21 16:00:16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大约在赤壁之战后,魏延开始跟随刘备,并深受刘备器重。公元211年,刘备入川时,魏延跟随。等到益州之战爆发后,魏延因为多次立下了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到了公元219年,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多年,确保该地区固若金汤。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魏延被拜为镇北将军。

自公元228年,魏延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诚然,魏延作战勇猛,但是,魏延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由此,对于魏延来说,并没有背叛蜀汉,而是因为他和杨仪之间的争斗,这才丢掉性命的。况且,杨仪还诛灭魏延三族,这就更没有道理了。那么,问题来了,魏延被杀后,刘禅为何不为其平反?

首先,《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认为魏延之死并不是因为谋反之故,因为魏延素来志向远大,又和杨仪等人之间的矛盾,所以才导致了被杀的结局。魏延后来却以谋反罪名被杀,的确是死得冤枉。并且,建兴十三年(235年),杀害魏延的杨仪因为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是,在被流放之后,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但是,杨仪被杀后,不管是蜀汉后主刘禅,还是朝廷的文臣武将,都没有人站出来要为魏延伸冤。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这是魏延确实违抗了诸葛亮撤军的命令。

公元234年的秋天,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议撤退的方案。按照诸葛亮的要求,是让魏延断后的。等到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不久之后,蜀汉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由此,本来应该断后的魏延,却跑到了大军的前面,还烧毁了阁道。更为关键的是,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命令,都鸟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

从这一角度来看,魏延确实有错在先,这给杨仪除掉他提供了把柄。如果诸葛亮病逝后,魏延按照要求断后,并撤退到成都,不仅可以保住性命,甚至还能加官进爵。但是,魏延的性格,促使他没有委曲求全。

就第二点来说,魏延性格高傲,得罪了太多的文臣武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芒。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除了杨仪,魏延还和刘琰这位大臣爆发了矛盾,这促使诸葛亮亲自进行了调解。刘琰(?-234年),字威硕,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和蜀汉的文臣武将关系太差,这导致魏延被杀后,没有人为他伸冤。换而言之,如果魏延被杀后,能有一些大臣上奏刘禅,替魏延鸣不平,那么,后主刘禅或许会顺水推舟,为魏延昭雪。但是,蜀汉的文臣武将普遍保持沉默,这促使刘禅也不好多说什么呢。

最后,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魏延被杀,看似是杨仪推动的,但是,在杨仪背后,其实还有不少蜀汉大臣。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得知这一情况后,刘禅不知道该相信谁,于是,他就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对此,蒋琬和董允,都担保杨仪没有造反,而是怀疑魏延。

魏延被杀后,蒋琬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被册封为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赐爵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蒋琬受命开府,被加封为大司马。对于此时的蒋琬,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至于董允,曾辅佐太子时期的刘禅,后来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刘禅一旦要为魏延平反,当初怀疑魏延的蒋琬和董允,自然会比较尴尬,也即刘禅不愿意为了魏延,去得罪蒋琬和董允这两位大臣。

总的来说,虽然魏延是蜀汉的一位大将,但是,他在蜀汉的文臣武将中,其实是长期被孤立的。当然,诸葛亮生前,重用了这位武将,也事实上保护了魏延。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对魏延早就不满,蒋琬、费祎等大臣,也不具备驾驭魏延的威望,这促使他最终留下了凄凉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邺为什么会被拥立为帝?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邺,即晋愍帝,他作为西晋末代皇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了汉赵,在这之后历经屈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从公元280年,晋武皇帝司马炎势如破竹统一全国,到末代皇帝司马邺即位于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313年),才三十余年。很符合那句话“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 司马炽是如何登基的?他登基时的西晋王朝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炽,即晋怀帝,西晋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皇室权力斗争日渐严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废孝惠皇帝司马衷自立仅仅两三个月后就被赶下台,司马衷由是复位。司马衷又做了皇帝,但是八王之乱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他接着先后成为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

  • 薛怀义是如何成为武则天的男宠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建立武周。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我国古代的“逆袭”故事,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从小小亭长逆袭成为大汉高祖的刘邦,或是曾经因为生计当过和尚、乞丐,最终却荣登大宝的明太祖朱元璋等。诚然,这些曾

  • 皇太极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皇太极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叶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

  • 皇太极的死与庄妃何关?皇太极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那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皇太极赴睿亲王府家宴。舞姬歌女的表演和金樽清酒的频进使他觉得晕眩——这晕眩是自从锦州战场上回来就开始了,近日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每日里时常心悸,身上虚汗沁出,夜间也往往惊梦不断。然而召太医来诊脉,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只开些宁神滋补的药来交差。他自己便也当是劳累太过,

  • 哲哲是清朝第一位皇后吗?她是怎样度过一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国号为“清”。称帝后,皇太极开始册封五宫后妃,将中宫皇后的宝座赐给了他的大福晋哲哲,哲哲于是成了大清后宫中第一位被封为皇后的人。哲哲,博尔济吉特氏,其父是蒙古科尔沁部的首领莽古思。蒙古科尔沁部早就归附了后金(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建),双方为了巩固政治关系

  • 历史中的海兰珠什么样?海兰珠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宸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汉译海兰珠,生于约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历史记载中,宸妃海兰珠可谓宠冠后宫,但是所有史料均无记载此人26岁之前的任何资料。《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

  • 孙权眼中的东方朔:孙策关羽之死都在他预料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桥段让诸葛亮的口才充分绽放了光芒,东吴的一干谋士,以张昭为首,当时在座的还有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秉等人,这些人都是东吴集团的智囊团精英,却被诸葛亮一一驳斥,成就了舌战群儒的佳话。不过演义终究不是史实,小说中的这些绿叶,在历史上却不乏顶级人物。小编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

  •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怎样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 揭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是怎样管理大秦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