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祖朱元璋文字“前后矛盾” 明代有无阅江楼成谜

太祖朱元璋文字“前后矛盾” 明代有无阅江楼成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25 更新时间:2024/1/11 10:50:25

阅江楼是南京长江边的一处名胜。如今,狮子山上有一座十多年前重建的阅江楼,其依据的蓝本,是朱元璋曾经撰写的《阅江楼记》。不过,这其中依然隐藏着一个南京历史之谜。朱元璋和其大臣宋濂都写有《阅江楼记》,但明代初年,狮子山(以前称为卢龙山)上是不是真的建成了一座阅江楼,却一直存在争议。最近,有文史专家在“老南京”版撰文,认为明代时狮子山上真的建有阅江楼。不过,也有收藏家从古地图的角度出发,认为明代狮子山的阅江楼并没有建成。

朱元璋的文字“前后矛盾”

南京文史作家杨松涛先生告诉记者,狮子山是朱元璋打败劲敌陈友谅的地方。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写过一篇《阅江楼记》,其中有“乃于洪武七年甲寅春,命工因山为台,构楼以覆山首,名曰阅江楼”的文字,大意是洪武七年(1374年)在狮子山上建阅江楼。文中还提到了“今楼成矣”,让人产生狮子山上阅江楼建成的印象。

不过,有点诡异的是,朱元璋还有另一篇《又阅江楼记(并序)》存世,文中他写道:“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入谏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即日惶惧,乃罢其工。”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概意思是:朱元璋本来想叫囚徒在狮子山上建阅江楼,但由于上天呈现一些“天象”,叫他不要急着建楼,因此停止了这项工程。

“今楼成矣”和“乃罢其工”,都是出自朱元璋的手笔,却又相互矛盾。杨松涛怀疑,《又阅江楼记(并序)》写在《阅江楼记》之前,那就可以推断阅江楼最终是建成了,只是“又阅江楼记”的“又”字难以解释。另一方面,如果《又阅江楼记(并序)》写在《阅江楼记》之后,则可以说明,明代那座阅江楼最终没有建起来。

明代文人的记载也有两种说法

从明代开始,有多位文人在诗文中留下了关于狮子山阅江楼的记载。杨松涛说,明朝思想家守仁写有一首题为《登阅江楼》的诗:“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山色古今余士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今古新亭一沧情。”证明了明代狮子山上的确有阅江楼,但已经荒废。与王守仁同时代的陈沂则在《金陵世纪》中写道:“(阅江楼)在狮子山首,洪武七年建。”

地图收藏家朱炳贵给记者举出的史料,也是来自明代文人的记载,却与前面的史料并不一致。比王守仁年龄要大几岁的明吏部尚书乔宇在《游卢龙山记》记述:“今楼(阅江楼)已毁,故址尚存。”另一位和王守仁同时代的明代官员吕楠在《游卢龙山记略》写道:“乃至其(狮子山)巅磨盘平,即阅江楼旧址也。”同时代的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则有诗《次汪司成秋日登狮子山寻阅江楼故址韵》。

明万历年间印行、葛寅亮编纂的《金陵玄观志》卷三“狮子山卢龙观”:“阅江楼:址在山顶,拟建,不果。”这句话说,阅江楼地址在狮子山山顶,本来打算建造,但后来没有建成。

朱炳贵说,明代人的记载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一方面,有人说当时狮子山上的确有阅江楼。一方面,也有好几条记载说,明代时狮子山上仅存阅江楼基址、故址,甚至还有记载说,阅江楼本来选址在狮子山顶,打算建,最终却没有建成。

地图上没有找到

更多的“阅江楼”

文献的记载存在相互矛盾之处,那么古地图上的标注呢?

杨松涛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刊刻的《海内奇观》收录的《金陵总图》上查到,图中左上角画有阅江楼,并明确标有“阅江楼”三个字。这也是目前他查阅到的唯一标有“阅江楼”的明代南京古图。朱炳贵则查阅了多种明代地图,他告诉记者,成书于明洪武年间的《洪武京城图志》收录的多幅地图上并没有标注“阅江楼”;而成书于明正德年间的陈沂的《金陵古今图考》中的“皇朝都城图”上也未标注“阅江楼”,却在“卢龙山”旁边标出了一个“望江楼”。‘

作为地图收藏家,朱炳贵没有查到有更多的明代南京地图标注出“阅江楼”。他认为,《金陵图记》虽然标注了“阅江楼”,但可信度不高,因为这不完全是一幅现势图,“怀旧”意味较浓,图上标出较多的旧时风物,如劳劳亭、凤凰台、乌衣巷、六朝故宫、胭脂井等,这些景点有多个在当时已不存在了。图上标出“阅江楼”的注记,可能的确表示一个景点,但也可能是标出阅江楼的故址。

杨松涛认为,根据目前出现的文人记载、古地图来看,还不能就明代的阅江楼是否建成下一个肯定的结论。

朱炳贵则认为,很有可能朱元璋本来打算建阅江楼,但不久又罢建,罢建时已打下基础,因此后人诗文中常出现“故址”、“旧址”的说法。

明代南京狮子山上的阅江楼到底建成没有,仍然存在争议,还需要更多史料才能廓清这个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却和谁有扑朔迷离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一个四大美女的组合,一直被人传颂,杨贵妃是一个被逼伺候公公的悲惨女人,王昭君更悲惨直接被送到了国外,貂蝉更倒霉,就是一件男人的玩物,专门用来离间人,剩下的一位就是西施,直接被国家培训成了女间谍,而且还是色情间谍,靠着美色来侍候吴国大王夫差。可在西施的世界里,一直有一个男人的影子,而且两个人的关

  • 揭秘: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一个大缺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古代美女,相信大家一定会想起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吧。其实,西施原名叫施夷光,是越国的美女。出生于春秋末期,而由于她的美丽是天生的,在当时基本无人能敌,故当时她的名字就是美的代名词。所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西施的美貌的。而这也是西施浣纱时候的经典写照。而西施在四大美人中,是位居

  • 秦二世胡亥的母亲是谁?秦二世胡亥身世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猜想说,秦始皇大概是没有立皇后,之所以没有立,是因为后宫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来。不过,动动脑筋就可以知道,后宫多少,秦与历代一样,自有制度,自有规定,与立不立皇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立后是为了王位继承的秩序,也是为了后宫的秩序,与是否花了眼倒是关系不大,这个说法太不专业,拿不上桌面。也有人猜

  • 历史上的冠军侯霍去病:汉武帝为何喜欢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和霍去病之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雇佣关系,霍去病是汉武帝手下的一员猛将,他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屡屡建功,是年轻有为的少年将军。这也证明汉武帝有着一双发现人才的眼睛,他相信年仅18岁的霍去病能独自带兵出征,正是由于汉武帝的信任才使得霍去病有这样的建树。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非常的善于骑射,且在用兵之

  • 戚继光谈选择兵员:明朝最强士兵到底来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戚继光抗倭时,在浙江各处募兵练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在《纪效新书》中总结出浙江各地兵员的特点。戚继光一开始招募的是浙江处州(丽水)的兵员,这里的人多是山中的矿工,好勇好斗,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但是,他们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处州兵在每次作战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

  • 武则天的肚量有多大?武则天是怎样容忍别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有谁痛骂我们,我们一定会怒火中烧。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讨伐自己的檄文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文采来,她感慨道:“这样有才能的人流落到那边去了,这是宰相的过错呀!”换了别人,早打听好骆宾王家的地址,派人拿他的人头去了。此外,哪怕是至亲至宠,武则天也不会任其为所欲为。一天,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大

  • 武则天名字的来历是怎样的?武则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武则天是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和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样,都是在以男权为核心的中世纪里备受世关注和责难的物。她们一方面得到史学家和后的喝彩,另一方面又被史书描绘成集专横、淫荡、无视传统秩序为一体的专制统治者。武则天这位生前曾在世界东方最大的国家不断制造悬念的女,死后又给

  • 武则天为何不喜欢牡丹?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

  • 历史上的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从尼姑到女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从小就是个“白富美”,其父武士彟(yuē)是个木材商人,反隋有功,是政绩卓着的高级官员。但即便是这样的出身,武则天想挤进皇亲国戚的圈子,当上皇妃、皇后乃至改元称帝,仍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一步走错,轻则被废黜、进冷宫,重则掉脑袋、株连亲人。武则天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呢?入宫主要困难:未

  • 大汉朝卫长公主:容貌绝色深受宠爱最后为何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她舅舅是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表哥是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容貌绝色深受宠爱,最后为何被腰斩?如果舅舅与表哥不是死得早,结局又是不是不一样呢?卫长公主(当利公主),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长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本名、生卒、排行皆不详。西汉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姐妹才可称长公主。卫长公主越级称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