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后和武则天同是一国之后 为何吕后没有称帝?

吕后和武则天同是一国之后 为何吕后没有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4/1/1 4:22:36

吕后和武则天是历史上两个极为相似的女性,她们都有极强烈的权力欲,都曾临朝称制,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而且她们掌权后,与民休息、发展经济,执政表现都还不赖。在私生活上,两人也很一致,都比较喜欢重用自己的男宠。这样两个女人,大概最大的不同就是武则天称帝了,而吕后却没有。吕后比武则天早了八百年,可以说,没有她的“承让”,武则天不会是历史上第一个女帝(也是唯一一个)。那么为什么武则天称帝,而吕后没有称帝?对于权力欲极强的吕后来说,不想的可能性不大,真正没有称帝,是因为不能。摆在武则天面前的是一盘可口的佳肴,她自然毫不犹豫就吃掉了。而摆在吕后面前的,却是一块硬骨头,吕后咬之前,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牙口到底咬不咬的动。

为什么说李唐是软柿子,而刘汉是硬骨头?这得从中国自古的宗室制度说起,在古代,皇帝老婆众多,儿子也多,动辄几十个儿子,但是皇位只有一个,剩下的怎么办?毕竟都是亲儿子,就封为王。这些王又开枝散叶,最终形成庞大的宗室群体。有多庞大?举个例子,明末时,皇帝宗室一共有三十多万人,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直系后代。

采取何种宗室制度成为皇帝们的一大难题。古代皇帝们做了很多尝试,例如秦朝,实行无功则无爵制度,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也只能享受锦衣玉食却无爵位和封地,这导致宗室力量过于薄弱,结果随着起义军旗杆一立,帝国立刻分崩离析,汉朝吸取教训,采取封国制,王子掌管地方,都有很大权力,结果却招致七王之乱。唐朝中后期,为了消除宗室威胁,将宗室全部养在京城,好吃好喝供着,但是没权力,地方大权都在节度使手上。结果呢?节度使羽翼渐丰,最终形成藩镇割据。

吕后不能称帝,问题就出在宗室制度上。刘邦的封国制是非常彻底的,各封国俨然就是国中之国,各封王享有军事、人事、财税的自主权。汉初时,刘邦的大儿子刘肥占据齐国,其他儿子掌握代国、赵国等,此外他的兄弟侄子还占据楚国、吴国。这构成强大的宗室势力,领土、军队、人口甚至远远超过汉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这一集团盘根错节,虽然他们未必是铁板一块,不过有一个核心诉求是相同的,那就是维护刘氏的正统,因为只有天下姓刘,他们才能永保自己的王位。因而,吕后杀了少帝刘恭时,若她另立其他刘氏为帝,则诸王没有意见,但要是她自己称帝,则诸王必然群起而攻之。不光是在外部强敌环伺,内部也是阻力重重,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功勋大臣是另外一股制约吕后的力量。事实上,即便经营多年,杀了不少宗室,扶持不少吕氏势力,去世前还令吕氏亲信两人掌握兵权,但外地诸王一经发难,内部陈平周勃响应,结果吕氏势力完全不堪一击,可见,即便到吕后去世前其势力仍然不足以与宗室抗衡。

反观武则天这边,在唐高宗李治还在世时,就整垮了长孙无忌于志宁为首的老臣集团,为将来扫平一大阻力。唐朝另外一个重要的先天不足就是宗室制度了,唐朝没有封国制,初期宗室亲王虽然可以去封地,但只是兼领刺使一类的官职,没有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因而,在武则天登基这样对李唐来说生死攸关的时刻,居然是外姓徐敬业兄弟起兵反武。四年后,李氏中才有琅琊王李冲(博州刺史)、越王李贞(豫州刺史)起兵讨武。不过一个打了七天就兵败被杀,一个坚持一个月后自杀。可见李氏宗室力量之薄弱。也难怪武则天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对李氏随意屠杀了。

由于太多的势力觊觎皇权,往往导致皇帝制定的政策防住这个漏掉了那个,比如汉朝,重用宗室,使得吕后没机会称帝,但却导致了七王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后,宗室威胁消失,不过宗室被闲置,重用外戚,却间接成就了外戚的崛起。唐朝也是,完全不用宗室,结果导致藩镇割据。宗室、外戚、权臣、将甚至是宦官,都可能成为皇帝的威胁,没有哪一个制度,可以完美的解决所有的威胁,也最终导致没有哪个王朝可以超过3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皇庄是什么样的?朱见深的皇庄都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菽园杂记》里对皇庄有一段记载,大意是说,前代虽然有汤沐邑、脂粉田之类赐给公主、王侯的庄田,但还情有可原,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为什么还要设皇庄作为自己的私产呢?从这一点来看,明代皇帝对于钱财的追逐,显然有一种变态的心理。从明代中期设立皇庄,到明代后期派太监充矿监、税监,目的都是为皇室搜

  • “传奉官”有着怎样的来历?与明宪宗朱见深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明史》对此的简要记载是:“二月庚子,始以内批授官。”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

  • 明景帝朱祁钰是怎样的皇帝?明景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罪人之子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侍女吴氏也在其中。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吴氏。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宣宗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却继续住在宫

  • 景泰帝是怎样对待朱祁镇的?为何爆发“夺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景泰帝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突如其来的王爷变皇帝,大权在握,景泰帝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此,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景泰帝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景泰帝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这个皇帝。这个时候,于谦说,您已经当了

  • 历史上蒙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看完《神话》,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吗?”电视剧里的大将军在历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现过,然后留下一些痕迹?他们是否有像剧里那么绚丽斑斓的人生,敢爱敢恨,饮酒对歌,驰骋沙场。据史料记载,蒙恬是秦时的将军,山东省蒙阴县人,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

  • 明景帝朱祁钰是怎么死的?朱祁钰死亡之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景帝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与朱祁镇是同父异母兄弟。正统元年(1436年),长子朱祁镇即皇帝位,是为英宗。英宗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发动瓦刺军侵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结果发生“土木之变”,英宗成为也先的阶下囚,国不可一日无主。留在北京的众臣请郕王朱祁钰监国,未久即皇

  • 明景帝朱祁钰生平简介 朱祁钰一生的功过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景帝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是在瓦刺入侵,其兄英宗蒙尘塞外,大明王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被太后、于谦扶上皇帝宝座的。因此,他的即位有其特殊性。年轻的景帝不同于英宗。即位后一改过去胆小怕事的性格,大明王朝的复兴在他的统治时期落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在位时间虽只有短短八年,却将大明王朝推向了繁荣。作为一个帝王

  • 为何说明英宗身世有争议?明英宗身世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

  • 为何说朱祁镇身世有争议?朱祁镇身世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

  • 海陵王完颜亮:第一个让北京成为一国之都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北京正式作为首都已有 800多年了,800多年前曾作过辽陪都,她为什么作了这么久的首都呢,全是因为这个人——这个人的本名有点拗口,叫迪古乃,还是中文名叫的顺口,叫完颜亮,他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金朝第四位皇帝海陵王。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得从他的爷爷辈说起,他的爷爷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他是金朝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