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秦始皇一生经历了多少次刺杀?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上秦始皇一生经历了多少次刺杀?背后有何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78 更新时间:2023/12/29 14:53:35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虽然是个高危职业,但大多都是源于权力斗争,真正遭受刺杀的几率反而相对较小。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却堪称历史上遭遇刺杀次数最多的皇帝,仅史料明确记载的刺杀事件便有四次,那么这些刺杀背后到底含有什么仇怨呢?

第一次,荆轲刺秦:避免亡国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早已凌驾于六国之上,秦王嬴政铲除嫪毐和吕不韦集团后,重用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以致各国更加衰败。之后,秦国开始发动灭国战争,先后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和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攻灭韩赵,之后秦军兵临易水,燕国开始直接遭受威胁。

眼看燕国随时面临秦国进攻,便有大臣劝燕太子丹联合齐、楚、魏合纵抗秦,但曾在秦国为质的燕太子丹,知道这么做已经毫无意义,并决定派刺客胁迫秦王嬴政退还侵占土地,否则便将其赐死。为此,燕太子丹找到卫人荆轲,荆轲表示要接近秦王,需要献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樊於期于是自刭献头,燕太子丹则将淬有剧毒的匕首交给荆轲。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荆轲以燕国使者身份和秦舞阳一起,带着夹有剧毒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咸阳觐见秦王嬴政。然而由于秦舞阳临阵退缩,荆轲只得独自面见秦王,“图穷匕见”后,荆轲一手持匕,一手拉着秦王衣袖想要刺杀,结果被嬴政挣脱,秦王被迫绕柱而走,侍医夏无且情急之下以药箱砸向荆轲,嬴政则在大臣提醒下从背后拔出长剑,将荆轲刺伤后,荆轲被赶上殿的秦国武士所杀。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嬴政一怒之下派大将王翦攻打燕国,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因李信率兵追击甚急,燕王喜便在代王嘉的建议下,缢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给秦军求和,秦军这才撤回。

第二次,高渐离刺秦:为荆轲报仇

高渐离乃战国末期燕国人,善击筑,乃荆轲生前好友,两人常常在一起饮酒,酒过三巡便由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荆轲刺秦离燕,高渐离曾与燕太子丹一起送其于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灭六国之后,下诏通缉曾与秦国为敌者,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便在通缉之中,高渐离无奈之下只得改名换姓隐居求生,后到了宋子城一户人家做酒保。一天,高渐离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便忍不住点评了几句,结果却被旁人告知了家主,家主于是便请高渐离上前击筑,众人听之纷纷叫好,主人就此将其奉为上宾,时常请其击筑唱歌。

随着时间推移,高渐离的名声也渐渐传开,宋子城里的人都轮流请他做客。俗话说“树大招风”,随着高渐离名声越来越大,结果便传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听说之后,便派人召其觐见,结果被人认出他就是被追捕的高渐离,不过秦始皇惜才,见其击筑的确出色,便赦免了他的死罪,但却熏瞎了他的眼睛,将其留在宫中做乐师。

凭借着高超的击筑技艺,高渐离获得了时常接近秦始皇的机会,而为了给荆轲报仇,同时也为了不再这么屈辱的活着,高渐离便将放进筑中,再次为秦始皇击筑时,突然举筑砸向秦始皇,然而由于眼睛看不见,没能击中。高渐离则被武士拿下,最终被秦始皇下令诛杀。

第三次,张良刺秦:亡国之恨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其父祖两代曾连续担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其中祖父张开地曾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国相,其父张平则曾为相厘王、悼惠王的国相。韩国被灭后,张良心怀国破之恨,遂决定刺杀秦始皇。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在此期间见到了仓海君,两人共同谋划刺杀始皇帝,想要闯宫刺杀难度自然极大,而当时秦始皇时常出巡,因此最终决定在秦始皇出巡途中行刺。后来,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为他打造了一个重大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然后便派人打探秦始皇出巡的路线。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在东巡队伍即将抵达阳武县时,张良最终将行刺的地点,选在了抵达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然而,秦始皇由于多次遇刺,早已做好了充足准备,其车驾虽然采用了“天子六驾”的规格,但却多准备了几辆副车,全部用六匹马拉着,而且经常换乘座驾。

张良由于根本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车驾,在见到中间那辆车最豪华后,便让大力士奋力击去,120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与大力士则趁乱穿过芦苇逃之夭夭。然而,被大力士用铁锤击中的只是副车,秦始皇根本不在其中。事后,后怕不已的秦始皇下令天下大索十日,但因毫无线索,导致张良得以“逍遥法外”。

第四次,兰池逢盗:原因不详

前面三次行刺,由于相对出名,因此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这第四次行刺恐怕就没几个人听说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载,“三十一年十二月……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从这段记载来看,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4年)十二月的一天,秦始皇带了四个侍卫微服出巡咸阳城,结果在兰池遭遇刺客,不过这次行刺并未成功,反倒是刺客全部当场被杀。事后,秦始皇下令于关中大索二十日。不过,由于史料记载有限,关于这一次的刺客是谁,又是谁指使的,已经无从知晓了。

根据考证,兰池应该在当时的咸阳县东25里,秦始皇于此修建兰池宫,水流曲折,水域宽广,山水相依,宫阁掩映,实为园林佳境。另有说法认为,兰池宫可能在今咸阳市东北的杨家湾附近,且是一个人工湖,湖面可以荡舟,又配以蓬莱山、鲸鱼石等景观,与秦都咸阳近在咫尺,是皇家的游乐场所,秦朝末年,兰池宫遭毁弃。

虽然有说法认为,《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是“逢盗”,所以遇到的应该不是刺客,而只是盗贼。不过,关于张良刺杀秦始皇,《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也是“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由此可见,“盗”在当时也有指代刺客的意思。

始皇帝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于当时面临着制度改革、文化冲突、国家认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时恨秦国、恨秦始皇的人不在少数。虽然史书只记载了以上四次刺杀,但恐怕秦始皇遭遇的刺杀远不止这四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光宗朱常洛是怎样当上太子的?经过哪些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明光宗的悲剧人生从呱呱坠地就已经拉开了序幕,他的出生仅是因为明神宗一夜风流。他的生母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偶然的机会受到临幸,没想到竟为神宗诞下了一个长子朱常洛。面对这个未曾料想到的儿子,明神宗的心里也很纠结。一方面,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明神宗也是父亲一夜风流的种子,生下来一直不受父亲待见,在宫中受尽了

  • 朱元璋登基典礼什么样?朱元璋登基典礼概况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即位时,典礼比较简单。当天,朱元璋先在圜丘坛行祭天之礼。礼毕后,校尉在郊坛前设下一把金椅,面向南,并在金椅前摆下冕服案。丞相率领文武百官启奏道:“告祭礼已经结束,请即皇帝位。”百官簇拥着朱元璋,扶他坐到金椅上,然后退下按照官阶高低排好次序。执事官捧着冕服案和宝案上前,

  • 朱棣天安门城楼登基大典简介 登基大典有何程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皇帝的登基大典越来越隆重。明仁宗朱高炽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城楼(时称奉天门)举行登基大典的皇帝。在他父亲朱棣去世后,会有一个由公侯、官员、德高望重的人组成的请愿团,来请求皇储登基,叫做“上表劝进”。皇储答应后,礼部就开始筹备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典礼。礼部有四个机构来负责典礼的筹备工作:

  • 朱元璋是怎样惩罚出轨的女人的?真的很残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非要废除再想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宰相自古就是皇上的得力助手,可是到了明代,宰相制却被朱元璋废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宰相的权力被描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明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那么,在明代以前,宰相制为何一直存在着呢?原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在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上,是不断扩大中央的权力,在中央政权内部,是不断强化皇

  • 朱元璋真的血洗过湖南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血洗了湖南吗?查《明史》等正史并无记载,但此说流传甚广,皆为民间传说。1血洗长沙说1368年,朱元璋灭元,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他手下的各路人马,纷纷入京向他朝拜和庆贺。他见如此多的人马一下涌入京城,不但住宿困难,自己也难于应付。于是赶紧下令,要各路人马按顺序进京。当他听说西南的一路人马日夜兼程

  • 明神宗为何三十余年不上朝?他都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即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明朝第13位皇帝,年号“万历”,史称“万历帝”。公元1572—公元1620年在位,共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间却有30余年不上朝,创造了历史之最。明神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并在内阁首辅张居正、高拱等人的辅佐下,开创了“万历新政”,使大明帝国获得

  • 真实的明宪宗是什么样的?明宪宗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18岁的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开始了他23年的统治,年号成化,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世人皆知,明宪宗搞姐弟恋,宠幸大他17岁的万贵妃,专信宦官汪直,殊不知,他也算是一位好皇帝。成化年间是明朝相对较为稳定的时期,时称太平盛世。这不仅是因为前朝的积累,更可贵的是这位谦和的皇帝

  • 朱棣比朱允炆多哪些优点?朱元璋欣赏朱棣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尤其欣赏他的“武”,这是朱允炆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朱棣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长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于南京,正是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岁封燕王,17岁迎娶徐达的长女,20岁就藩北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

  • 咸丰皇帝是怎样争得皇位的?道光把皇位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晚年,传位大事一直没定,在钟爱的六皇子和素以"贤德"闻名的"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当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阿哥老师的是山东滨州人杜受田,杜受田考取过榜眼,老实稳重,博学多才,谋略过人。他窥探到皇上的心意,万分焦虑,从自身利益考虑,必须全力帮助自己的学生。一次,道光皇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