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年间和珅给灾民发放的粥里掺泥沙,他为何这么做?

乾隆年间和珅给灾民发放的粥里掺泥沙,他为何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99 更新时间:2024/1/20 14:19:43

和珅,钮祜禄氏,乾隆皇帝宠信名臣。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我们的印象中,和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他这一辈子贪污的东西,据后人考证可达到900亿元,可就是这样一个贪官,乾隆皇帝却一直对他睁只眼、闭只眼,这当然与和珅出众的才华脱不开干系,和珅做一些事情总是很有巧思,乾隆皇帝也因此十分欣赏他。

在乾隆年间,曾经也发生过自然灾害,为了赈灾,和珅在给灾民发放的粥里掺泥沙,以不了解和珅的人看来,这恐怕是和珅贪污了赈灾款,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和珅之所以那样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乾隆皇帝得知后也对他赞叹不已,这究竟是为呢?还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和珅与乾隆

我们的历史上曾经介绍过康乾盛世,然而真正归结起来,乾隆皇帝时期能如此强盛,恐怕要归功于雍正为他打下的基础,雍正皇帝兢兢业业一辈子,除了求道,一直为国家政事在操心。只是雍正在位时间太短,改革带来的成效全都归于乾隆皇帝了,实在是有些冤枉。

要说乾隆皇帝是真的好命福报大,有这么一个励精图治的老爹为他打基础,不仅不用操心民生、更不用担心之前清朝入关的余孽侵犯,他的日子过得可谓是非常逍遥自在,还十分有自信的“闭关锁国”,可见中国当时作为“天朝上国”是何等威风。

乾隆也不是什么败坏江山的二世祖,他也没有黑心到要欺负黎民百姓,把国家搞得动乱不堪,只是比较自在爱享受罢了。这时,和珅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乾隆每次下江南都是比不小的开销,和珅作为户部的主管,自然为他捞银子也出了不少力。

和珅在历史上除了是个美男子外,才华方面更是不输纪晓岚,他自己利用关系收取贿赂,还为如何充实乾隆皇帝的小金库出谋划策,提出“议罪银”制度,即如果有犯错的大臣,可以通过支付相应的银两免除责罚的制度,帮助乾隆从各级大臣身上捞到不小的一笔财富。

什么样的官员最有钱还最容易犯错?答案自然是各省的督抚、织造和盐政,这些都是很“肥”的差事,抓住他们的把柄也十分轻松,乾隆把“议罪银”制度全权交给和珅处理,也知道和珅在其中做事免不了要中饱私囊,可乾隆并没有计较,当时的和珅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

二、和珅赈灾

和珅此人虽贪,但在为官做人方面还是很有独到之处的,不然也不会十几年内平步青云,成为朝廷的一品大员。他心思非常细腻,十分会揣测圣意,都说伴君如伴虎,看不懂皇帝心思的人自然都走不长远,可和珅不一样,他做事总是能得到乾隆的赞赏,可见其能力非凡。

作为主管户部的官员,和珅也会被派去赈灾,可能有人有疑问,派和珅这样的贪官去赈灾,不是会出问题吗?其实不然,和珅虽贪,但还算比较有原则,对于这种天灾人祸,人们要拿去救命的口粮还是不敢贪污的,而且还会落到实处。

有一年赈灾时,和珅发现粮少人多,根本就没有解决灾民的问题,而且很多并不是吃不起饭的人都跑来蹭吃蹭喝,可对于灾民也不好核实什么,因为这反而会增加管理成本,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和珅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命人把赈灾的粥中掺上沙子,结果赈灾的粮食消耗的也少了,灾民相应的来的也少了。许多人这才恍然大悟和珅真正的用意,那些并不是吃不上饭的人自然不能接受掺了沙子的粥,而真正快要活不下去的灾民却仍旧对这样的食物感恩戴德,十分珍惜。

和珅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解决了这件让许多赈灾大臣感到头疼的问题,那些假灾民再也没有出现过捣乱,这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和珅的才华,他是真的可以从根本上看问题。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也觉得和珅的做法十分聪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也对他大加赞赏。

三、经济学角度分析

当时和珅的做法就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一些经济学家也对和珅的做法深感认同,这种做法看似无理其实十分有效,涉及到因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众多社会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推论,也可以得到一些比较有趣的观点和信息。

赈灾时粮食有限,如何分给更多灾民,这设置到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这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在分配粮食时,需要注意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如何筛选滥竽充数的人,官府难以甄别时,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也会引发赈灾粮食不能落到实处解决灾民难处的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中,曾经讲到信息不对称存在的问题,得到的结论是劳动者对于雇主往往更加了解,雇主想要解决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只能通过观察劳动者的行为判断,当然,缺乏信息的一方也可以利用某些有成本的行为对另一方进行质量甄别。

和珅赈灾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富人可以伪装成穷人,而穷人伪装不了富人,因此他设置的机制考虑到了激励相容,即不缺粮的人不可能为了贪小便宜去吃掺沙的粥,而真正的灾民不在乎这些。以此来区分这两种人的状态,通过剥削物品达到目的。

进行信息甄别后,真正的灾民也分到了更多的粮食,拥有信息的人掌握着实际的权利,官府为得到这样的信息,选择牺牲掉灾民的部分利益,原本可以吃纯粮食的粥变成了掺沙子的粥,而导致这一切的是破坏规则的“贪小便宜”的人造成的,灾民也不会怨怼官府的行为。

四、总结

和珅的这种思维如今看来仍很有意义,他是真的很有才华,能够做一些实事,难怪乾隆皇帝对他这么喜爱了,又能给他搞钱、又能帮他解决事情,这样的七窍玲珑心比起纪晓岚、刘墉等文人,实在是更加的可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担任过奋威将军这一官职的人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奋威将军,将军名号。西汉时期设立,为杂号将军。三国魏、两晋,南朝宋沿置,皆四品。南朝宋与建威,振威、扬威、广威将军合称五威将军。北魏从四品。在汉朝时期,重号将军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

  • 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西晋经历八王之乱以后,终至晋愍帝遇害而灭亡。随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在王导与王敦的帮助之下,于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在司马睿决定来建康建立东晋时,江东的各大家族是看不起他这个落寞皇室宗亲的,是王

  • 探索章怀太子李贤的一生,他被卷入政治斗争无法逃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讽刺骨肉至亲之间互相残杀的古诗词中,有两首被奉为经典,一首是曹植的《七步诗》,另一首则是出自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之手的《黄台瓜辞》。与曹植相同,李贤也出生于皇家贵族,他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中,这也注定了他必将一生都被裹挟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而无法逃脱。下面就来说一说李贤的故事。李贤是在唐高宗李治

  • 海瑞公正廉洁却一生都未得到重用,到底是什么因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是明朝清官的典范,一生刚正不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海瑞不但在明代独树一帜,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著名的清官典范。但诡异的是,在明朝当时都已经很有名气的海瑞,一生都没有被朝廷重用,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公正廉洁,但他本人一直得不到重用。甚至是到了锐意改革的张居正时

  • 咸丰皇帝为什么31岁就英年早逝了 究竟是死于慢性自杀还是因为不良习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咸丰皇帝为什么三十一岁就死了?咸丰皇帝短命的原因是什么?所谓慢性自杀的原因是不是真的?古代人寿命大都很短,除了生活不好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医术不先进,很多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身子很差,老得也快。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咸丰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咸丰在位时期,重用汉臣励精图治,使有能力者都能得到重用,而

  • 历史上魏忠贤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掌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魏忠贤是有名的宦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太监是伴随是皇权产生的,甚至比帝制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如此长的时间里,太监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好。尽管太监中也有好人,但是2000多年以来,太监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好,因为大部分人寒窗苦读,逢迎拍马才能得到一

  • 历史上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掌权,最后改变了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剑指中原,安史之乱爆发。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是一个让后人向往的国度,我们喜欢那个朝代包容开放的思想,向往那个朝代人们可以科举制度走上仕途,我们向往那个朝代的强大,据说在那个时代唐朝的地理版图都扩展到欧洲国家,我们向往那个以胖为美的时代,人们不用因

  • 历史上徐达的真实死因是什么?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字天德,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年间,藩将安禄山悍然向唐帝国举起了屠刀,惊慌失措的唐玄宗,带着自己的宠妃杨玉环逃往四川。盛唐急转直下,从事历史在这里转了弯,尽管后来唐帝国平息了叛乱,但是最初叛唐的河朔三镇却一直脱离中央

  • 历史上清世祖废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后的地位无疑极为尊崇,雍容华贵。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古代一个女人被休就意味着此女不贞又不洁,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女子从小被教要知书达理,要为父亲和丈夫排忧解难牺牲自己,要懂得察言观色,要懂得孝敬公婆,在丈夫娶其他女子的时候还要贤惠的为其

  • 长孙皇后为什么能让李世民魂牵梦萦?她是如何自夸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是后世所公认的千古贤后,十三岁时就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二人少年夫妻,两小无猜,感情真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那个动荡变革的年代里二人堪称模范夫妻。李世民打仗,长孙氏在家照顾子女;李世民争位,长孙氏便进宫联络嫔妃给夫君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