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19 12:10:16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

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

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对于座主,则更为尊重。科举本身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金榜题名,决定了考生一生的前途。正如明代一位状元所言:“饮水则思源,依木则思荫;一冠、一组,安所非老师赐也!”

士子们自然对座主感恩戴德,一旦高中,在科举考试放榜后,门生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座主投“门生刺”,并“拜谒”和“贽见”(执持礼物以求见)座主,以确认座主、门生关系。

这还只是开始,门生们会经常登堂、贽见老师,除了这些人情往来,还要为老师结集出书,自觉地靠拢,在官场惟老师马首是瞻。老师生前要为其奔走效力,死后也要为其治丧,撰写纪念诗文,并照顾其家属。

而身为老师的座主对门生也会投桃报李,极尽照顾之能事,比如优先提拔门生,积极扩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门生犯错,也会尽力助其开脱罪责。

师生之礼之所以成为明代公认的亲密关系,因座主不惟是老师,他们更是科举新鲜人的仕途引路人。通常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都是内阁重臣,能够与这样的重臣攀上关系,是很多士人求之不得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座主与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同时又构成利益共同体。对于门生而言,朝中有人好做官,老师的提点和照顾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人脉资源。对座主来说,爱护和提拔门生,也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所以门生们对座主除了感情上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身为利益共同体的自觉。

内阁首辅张居正遭学生弹劾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座主和门生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反目成仇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张居正。

张老师自从隆庆年间成为内阁首辅,后来又得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信任,先后执掌大明政权达十年之久,可谓明朝有史以来最有权力的首辅,没想到在他身上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学生弹劾老师的丑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一个弹劾他的正是他的门生刘台,此人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张居正是那年的主考官,两人是实打实的师生关系。张居正对刘台有恩,本身是他的座主不说,在刘台中进士后只做了两年刑部主事的情况下,就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巡按辽东。

这样的际遇,是很多人一生都难得的机会。刘台对张居正自然是感恩戴德,但在他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却出了一桩事,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在对蒙古的战斗中取得大捷。

李成梁也是张居正信任的边臣,刘台大概是邀功心切,抢先把这件事上奏了朝廷。但是按照制度,奏捷本应该是总兵和巡抚联名上奏,刘台身为巡按,根本没有上奏的权力。

奏捷邀功,虽然不是大事,但按例应该降谪。按说以张居正当时的权力,是可以照顾一下门生,把这事压下来,但他大概想敲打一下这个弟子,就请旨予以申斥。

没想到刘台反而不干了,他愤懑难平,在万历四年上了一道奏章,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直接撕破脸皮,公然弹劾自己的老师张居正。

张居正故居

在这份奏章里,刘台列举了老师的七大罪状:一是驱逐高拱示威,又遗书市德,使朝廷无礼于旧臣;二是违反祖制,赠成国公朱希忠以王爵;三是任用张四维、张瀚等亲信;四是威福自用,目无朝廷,朝臣畏居正者甚于畏陛下;五是利用考成法,挟制六部;六是摧折言官,仇视正直之士;七是以权谋私,夺辽王府地,为子弟谋乡试,在江陵造豪宅,接受武臣贿赂。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这七条罪状,件件戳到了张居正的痛处。由于刘台的特殊身份,更增加了这次弹劾罪状的可信度。

刘台在奏折中甚至指出,张居正“辅政未几,即富甲全楚,何由致之?宫室舆马姬妾,奉御同于王者,又何由致之”?这种隐指张居正有不臣之心的诛心之语,可见必欲置张居正于死地而后快。

利益维系的师生共同体

张居正当然更是震怒不已,最令他愤怒的是“二百年来无门生劾师长者”,大明开国二百年,从未出现的学生弹劾老师的事情,居然落到自己头上。所以他当庭向万历皇帝提出辞呈,“计惟一去谢之”。

张首辅感情激动,当场伏地大哭,以至于万历皇帝亲自下御座搀扶他,再三慰留。张居正才勉强答应,但是依然杜门不出、不理朝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居正因何而死?他死后为何会被明神宗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新历7月9日),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

  • 唐顺宗李诵生平简介 唐朝史上唯一一位残疾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诵,唐朝史上唯一一位因中风而残疾的皇帝,但是,唐顺宗身残志坚,并且对唐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据悉,唐顺宗李诵在位期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为“永贞革新”。唐顺宗简介唐顺宗是唐朝的第十任皇帝,唐顺宗名叫李诵,是唐德宗的长子,出生于公元761年,做了26年的太子。唐顺宗是唐朝位居储君

  • 唐顺宗李诵是怎样的皇帝?唐顺宗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顺宗李诵,汉族,唐德宗的长子,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短。顺宗在位期间,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一个新年。即位当年的新年,他就已经是太上皇了。算起来,顺宗在位时间还不足20

  •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谁?明成祖生母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是元顺帝妃子洪吉刺氏所生。这个传说当时在民间流传很广泛,《蒙古秘史》里面记载,说朱元璋攻下大都后,把元顺帝妃子洪吉刺氏收入明宫,当时洪吉刺氏已经身怀六甲,大约七个多月了,最后生下一男孩,就是明成祖朱棣。洪武帝在临时前告诉大臣们,说太子朱标、晋王等人死后,虽然老四朱棣已经是最为年长的一个,但是他是蒙

  • 揭秘:戎马一生的军事家郭子仪为何总会化险为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郭子仪什么来头,为什么可以得到朝廷万般信任,公元779年,郭子仪还被尊为“尚父”,死后被追赠太师一职。而说起郭子仪,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足智多谋。郭子仪,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率军讨伐安禄山,后又收复静边军和云中,因为有功,被加封御史大夫。之后郭子仪又联合回纥首领,一同将阿史那除掉,掳获

  • 康熙皇帝的父亲是谁?康熙皇帝为何遭父亲冷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据悉,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努尔哈赤,人称之为太祖高皇帝。第二位则是康熙的也要 皇太极,谥号 太宗文皇帝,第三位就是康熙的父亲 福临了,人称世祖章皇帝。所以,由上所述我们可知康熙的父亲是顺治。顺治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代入关后第一代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

  •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人物:伏羲氏和女娲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伏羲画八卦的故事伏羲大帝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让人们拥有了可以自己生存的能力。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伏羲大帝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让人们拥有了可以自己生存的能力。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

  • 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皇太极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1年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曾发布过大赦令,也减少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甚至做过祈祷。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所以,由此说来皇太极应是病死无疑了。但是关于这位一手建立了大清王朝的帝王,清代官书记载却是“无疾而终”。但由于皇太极死的太过突然了,因此对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中燃气熊熊大火,烧死了无数宫女宦官,连皇后都不能幸免,因此很多人相信建文帝朱允炆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尸体被烧焦,无法辨认,再加上与建文帝亲近的太监指认被烧焦的尸体中没有建文帝朱允炆,而

  • 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是谁?朱允炆父亲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朱允炆,中国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他并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而是以孙子之身继承的皇位,那么,朱允炆到底是谁的儿子呢?为什么朱允炆能继承皇位呢?按照子承父制来说,朱允炆并不合适?他的父亲是谁?带上问题一起来看看吧。朱允炆是谁的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二儿子,因为太子朱标早逝,而朱标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