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琚为什么被称为内宰相?他未发迹时经历了什么?

王琚为什么被称为内宰相?他未发迹时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8 更新时间:2024/1/24 19:25:44

王琚,唐朝时期内宰相,唐玄宗朝重臣,他的奋斗史很好的诠释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这句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王琚是大唐开元初年的名臣,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帝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其实他的最高职务只是户部尚书,并非真正的宰相。

王琚之所以为“内宰相”,是因为李隆基对他十分宠信,整日待在大内禁宫,皇帝帷幄之侧,就连休假日,玄宗都要派宦官去家中接他。皇后也多次派人慰问他的母亲。

在这期间,王琚参与决策了许多大政。所受荣宠无人能比,群臣无不羡慕。虽非宰相,实胜宰相。所以,大臣们的私下里称他为内宰相。

王琚的今天十分成功,那么他昨天与前天遇到了怎样的残酷呢?他又是怎样战胜这些残酷的呢?

武则天时代十分混乱,从推翻女皇的神龙政变,到李隆基坐稳皇位的先天政变,八年间出现过七次宫廷政变。而王琚的资格很老,神龙政变时他就参与其中。

当时,王琚是中宗女婿王同皎的门客。在政变中,中宗李显还是太子,由于畏惧母亲武则天的威严,不敢去逼宫,几乎是被王同皎硬架到了集仙殿。

政变胜利后,为人正直的王同皎,不忍胜利果实就这样被武三思窃取,也看不惯武三思的为人。便与他所器重的王琚等人一起密谋刺杀武三思,却被宋之问兄弟告密。王同皎被杀,王琚亡命天涯。

王琚隐姓埋名,隐匿在江都一个富商家中教书。然而,他终究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雍容典雅。富商知道他绝非常人,便将女儿嫁给了他,并赠送给他一笔财产。

然而,娇妻相伴的小资生活没有消磨掉王琚建功立业的雄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朝廷动向。几年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睿宗李旦登基。王琚再也不用隐匿自己的身份,便对岳父如实相告,准备进京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岳父十分支持,资助了许多金银。

此时,李隆基正与太平公主斗得不可开交。到达长安后,王琚认真分析了形势,并没有选择权势滔天的太平公主,而是将宝压在了势单力薄的李隆基一边。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安早已物是人非,王琚此时孑然一身,虽有些资财,但只是个平头百姓,如何能够巴结上当朝太子呢?都别说太子了,就连太子身边的宠臣也是遥不可及!

在消极的人眼中,一切困难都是放弃的理由;而在积极的人眼中,根本就没有困难。

王琚看中了一个名叫普润的和尚。这可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一个拥有紫袍金鱼袋的三品和尚。普润在唐隆政变中为李隆基通风报信立了大功,被授予三品。

虽然王琚那点小钱巴结不上权贵,但击倒一个三品和尚还是绰绰有余。很快,王琚成为寺院里出手最为阔绰的香客。方丈普润心花怒放,多次热情款待王琚,一来二去,普润被王琚渊博的学识与雄辩的口才忽悠得五体投地,认为他绝对的高人,便极力向太子李隆基推荐。

面对普润的推荐,李隆基很不以为然,但又不好驳了功臣的面子,就随手赏了一个诸暨主薄的小官。

几乎所有的金银都在寺庙上了香,结果只换来一个芝麻大的主薄!王琚此时的沮丧可想而知。换作他人,恐怕这时会自认倒霉,抱着满腹怀才不遇的牢骚前去上任,而王琚却没有。

面对困难,消极的人会被困难本身击倒;积极的人却会看到困难背后的机遇,因为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困难也有有利的一面。

短暂的失落后,王琚看到了困难背后的机遇。那就是,依照惯例,获得太子推荐的官员都要到东宫当面谢恩。这就提供了宝贵的与太子见面的机会。然而当面谢恩,其实是名义上的,只有推荐成为五品以上的高官,才能得到太子的亲自召见。像王琚这样的芝麻官,只能远远地磕个头,了个心思就可以了。

上天可能屡屡将你置于绝望的境地,并不都是坏事,她是想考验你有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勇气与决心,如果有,等待你的就是美好的后天。

王琚不但有坚持的勇气与决心,还很有办法。来到东宫后,端起的架子比三品大员还大,摇头晃脑就往里奔,宦官连忙阻拦,说:“别放肆,太子就在帘下!”王琚扯着嗓门大声说:“太子?我在外面只听说过太平公主,没听说过太子!”

这一句,使宦官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但却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将他招了进来。于是,王琚将天下大势,与对付太平公主的韬略对李隆基一一陈述。令李隆基觉得相见恨晚,于是问他:“公有何小艺,可隐迹与寡人游处?

王琚闻言,会心一笑,太子是想让他成为暗中隐藏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真乃妙计。便说:“飞丹炼药,谈谐嘲咏,堪与优人比肩。”

于是,王琚摇身一变,成为李隆基身边专事炼丹制药、插科打诨的佞臣,以掩太平公主的耳目。

之后,当李隆基身边的心腹被太平公主搞得一个个不是贬官就是外调时,身边可以商议对策之人,就只剩下了王琚。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琚并不是没感到绝望,他只是在绝望时又坚持了一下。所以,他熬过了残酷的今天,黑暗的明天晚上,看到了后天的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济度:清朝第一位简亲王,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他出身显赫,是清朝第一位简亲王,曾四处征战、平定海寇,却在28岁那年去世,令人惋惜,此人就是爱新觉罗·济度!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爱新觉罗·济度,清朝宗室,满洲镶蓝旗人,身份尊贵。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孙,舒尔哈齐的孙子,济尔哈朗之子。济度是皇亲宗室,自然会

  •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是如何封赏刘伯温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跟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尤其是传说中,刘伯温精通各种命理算卦,占卜预测等各种神秘方术。跟诸葛亮一样,刘伯温的很多事情的确是被夸大了,历史上确实存在刘伯温这样一个人,他名刘基字伯温,时候明

  • 靖康之变后赵福金是什么下场?她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中国经历了几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除了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朝代外,基本上其他的朝代都多多少少会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汉朝时期,霍去病就曾经带兵北上与匈奴进行过多次战争。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因为

  • 非嫡非长的李隆基为什么能登基?他得到了哪三个女人的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隆基,即唐玄宗,他只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为什么能登上皇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宗法中的重要原则,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夫多妻,准确讲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嫡长子制的核心,便是根据母亲的身份,区分孩子的尊卑贵贱,进

  • 历史上司马懿曾装过两次病,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当然,对于大将军曹爽来说,非常忌惮司马懿这位老臣,虽然司马懿之前称病,逐渐不理朝政,可是曹爽担心司马懿在装病。同年冬

  • 胡惟庸最后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胡惟庸本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因为和李善长是老乡,投奔了朱元璋之后,现在天下是大明朝了,李善长跟对人,选对了路,现在终于乌鸦变凤凰,成了大明朝的一个高级官僚,而且看形势,这官

  • 历史上杨玉环是什么容貌,能让李隆基如何偏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千古传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唐朝的繁荣发展让无数后人感叹至极,我们想要回到过去的唐朝去看看四方来贺是什么景象,穿着唐装走在街道上看一看唐朝的风貌,看着一堆外国人感叹唐朝文化博大精深,再看看街道上是不是有着许多体态圆润的女子,想要知道唐

  • 东汉后少帝刘辩:傀儡皇帝,最后被迫自尽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中原王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在古代史学家看来,东汉共传十二位皇帝,刘辩与刘懿的正统身份不被认可,但在现代史学界有观点承认两位少帝均为东汉皇帝。下面就来说一说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刘辩的故事吧。刘辩出生于汉灵帝熹平五年,父亲是汉灵帝刘宏,母亲是宫女何氏

  • 秦昭襄王在秦武王死后是如何获得皇位继承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也叫秦昭王,他是战国后期秦国的君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在秦国历史上,秦武王也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君主。比如秦武王设立丞相,结盟魏国,联合越国制衡楚国,促进了秦国的

  • 朱元璋在临死前为何要让自己的所有妃子殉葬?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死后为什么还要人陪葬,朱元璋的妃子全部殉葬了吗,朱元璋得了什么病死的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明确反对过殉葬,而当时的秦穆公让三位大臣殉葬的事,影响了秦国百年的国运,成为当时的国际笑料,秦国也是视为是野蛮落后的国家。基本上春秋战国时代,殉葬的事情就已经很少了,秦始皇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