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谦作为明朝的忠臣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他

于谦作为明朝的忠臣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72 更新时间:2024/1/21 20:57:33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祁镇于谦,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朱祁镇:朕杀你,也是成全你,杀了你,朕只会留下一个枉杀忠良,遗臭万年的下场。而于爱卿你,却从此万古流芳,青史留名。这或许就是做皇帝的代价,世人皆知于谦是忠臣,英宗却还是坚持枉杀于他。

古人云: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古人过于愚忠愚孝,但你不曾想过,处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时至今日,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时代,重新感受忠诚信仰的力量。

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崇文门外迎来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59岁的于谦即将要和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说再见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曾经拯救北京城数万人口的忠臣,竟然就要被处决了。这不仅在百姓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样满朝文武的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许这就是作为一位忠臣的代价,于谦一生光明磊落,为官清廉,治兵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尤其在景泰一朝深受皇帝器重。

永乐十九年,23岁的于谦荣登进士,宣德三年,以御史身份,随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因才能卓著,深受宣宗喜爱,之后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改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在此期间多次为民上书,赈济灾民,得到了多地百姓的爱戴。明英宗时期,因未向宦官王振贡献礼金,遭诬陷下狱,但在河南,山西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力请下,才得以复任。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受宦官王振教唆,御驾亲征瓦剌,途中因指挥失误,致使明朝精锐部队消失殆尽。明英宗朱祁镇最终在土木堡(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被瓦剌大军俘虏。俗话说“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面对明英宗被俘的困境,为了稳定大局,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庙号代宗。朱祁钰登基后,于谦力排众议,否定南迁之策,誓死守卫北京城。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瓦剌太师也先本想用英宗逼和,但是于谦认为,“社稷为重,君为轻”,万不能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瓦剌无奈,被迫释放英宗。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深知肩挑重任,不能有一丝松懈。所以于谦经常连家都不回,坚守岗位,在他治理下,军队纪律严明,有令必达。他忠厚纯朴,忘身忧国,他不畏权贵,从不邀功。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能够从瓦剌顺利返回,于谦占有很大功劳。但是因为为人耿直,也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后期造到小人诬陷。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基称帝。宣谕朝臣以后,就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并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为由审判定罪。

在于谦这件事上,明英宗朱祁镇原本也是犹豫不决,但徐有贞提出了:于谦不死,夺门无名。就像当年的明成祖朱棣一样,打出了奉天靖难的口号,显然名声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太重要了。但是无论他们最后如何掩饰都躲不过,后人锋利的史笔。

满朝文武都知道于谦的为人,难道明英宗朱祁镇就不知道吗?经历了兵败被俘,软禁八年,朱祁镇早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年少轻狂的孩子了。他已然知晓应该如何去做一位帝王,做一位成功的帝王。但这一切的开始,都基于名正言顺的复位,无论后人如何评价,首先现在要稳住局面。也正是因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于谦不得不死。于谦死后,被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只有代宗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见到如此情景的人,不禁潸然泪下。

在世人看来朱祁镇或许是一个实打实的昏君,其实不然,做皇帝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繁荣昌盛,听信谗言,识人错用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俗话说,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枉杀忠良昏君之名已经坐实,但他废除的殉葬制度,却不知道挽了多少人。

对于于谦来说,心中并无君王可言,他的心中只有天下,至于皇帝宝座上坐的是谁,与他并无关系。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于谦正如他的诗一样,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不需任何人肯定,也不需向任何人证明,坦坦荡荡,堪比日月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崇祯打仗都没有钱 李自成为何能搜出几千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吗,李自成北京抄了多少银两,李自成失败原因分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史》记载,崇祯八年正月,陕西农民军突然大军南下,并攻克明中都凤阳,挖了朱氏皇族的祖坟。崇祯帝惶恐不安,突然就下了第一道“罪己诏”,这封由皇帝亲笔写的“检讨书”等于向天下人承认自己因为自己所用非人所导致的大明狼烟四起,局势危殆。俗话

  •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何说他历史功绩和形象并不怎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开国皇帝是什么民族,李渊的历史,唐朝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历史功绩和形象并不怎么高。与他之前的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以及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开国君主相比,唐高祖李渊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似乎都要“渺小”很多,并且通常被人遗忘。后人知道更多是他的儿孙们,比如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甚至是女皇武则天。难道作为唐

  • 最牛老司机夏侯婴,获四代皇帝恩宠,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车神夏侯婴,慕容博结局,夏侯婴的结局是什么

    汉高祖刘邦从白手起家到创建一个帝国仅仅用了八年时间。而他手下的英才众多,有运筹帷幄的子房,有安定国家的萧何,有能驾驭百万雄师的战神韩信。可对汉朝所有的大臣来说,让他们向往的却是吾之滕公,这也是小编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刘邦的御用司机,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汝阴侯夏侯婴是沛人(今江苏沛县),他原是

  • 汉朝公主的封号一般都以什么为准?隆虑公主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公主封号等级,小说中好听的公主封号,宋朝妃子的等级和封号

    汉朝公主的封号一般都以丈夫的封号为准,隆虑公主的丈夫是隆虑侯陈蟜。当年王娡和馆陶公主联姻,不但确定了陈阿娇和刘彻的婚事,还把隆虑公主和馆陶公主的儿子陈蟜的婚事给确定下来了。要不然,尊贵高傲的馆陶公主肯帮王娡对付栗姬和栗太子刘荣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也许是政治联姻

  • 朱厚照玩了很多年明朝都不倒 胡亥为何只用了三年就玩完了秦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祁镇后期变好了吗,朱厚照为什么没子嗣,如果朱棣再活20年明朝会怎样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厚照和胡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大明的皇帝中,朱厚照一直不受人待见,他不喜政务,整日嬉闹玩耍,还造出来个臭名昭著的豹房,可是,在朱厚照在位的十几年中,大明王朝仍然稳健,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动乱。胡亥也是有名的昏君,虽说这家伙心理比较阴暗,同样不管政务,每日饮酒

  • 隋炀帝到底是个怎样的帝王?为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如何评价隋炀帝,隋炀帝失败的主要原因,隋炀帝暴君行为

    史书记载杨广属善文,他可以是诗人,文学家,佛学家,也是军事家,才华横溢。而且他长的非常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俊美帝王,杨广其人并不像演义中那样不堪那样好色,他对他的发妻皇后非常的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如果不算后半段,杨广的人生可以说就是完美的。他老婆萧皇后出身高贵

  • 为何后世有史学家评论说:隋朝的灭亡始于隋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王朝兴起和灭亡的原因,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隋朝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有这样一位开国皇帝,因为他开天立极非常容易,并不像其他王朝那样经历了大规模的杀伐征战,而是从孤儿寡母中夺取了江山,他所建立的王朝国祚也非常短暂,二世而亡,更令人发笑的是他还非常怕老婆,因为这几方面的原因,众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然而,在西方人眼中,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皇帝,和秦始皇名列英国人所著《对

  • 明朝通用货币是银子吗 乱用的后果很严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什么古代用白银当货币,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货币宽松政策的后果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通用货币,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大家可能都看过古装剧里这样的镜头,主角在饭馆里吃完饭,摸出银子往桌上一放,喊一声:“小二,结账!”要是你穿越到明朝,当朝皇帝正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你吃完饭也掏出银子结账,四周齐刷刷投来异样的目光。嘿,你可当心了,你犯了大事了!明朝开国后,

  • 独孤皇后到底有什么手段?为何能与隋文帝并称为“二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评价杨广,独孤皇后在哪个视频现在能播放,独孤皇后在哪里能看完全集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一妻多妾制度,而皇帝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最有例外出现,隋文帝及其皇后独孤氏就是一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独孤氏,名伽罗,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许配为婚。杨坚在独孤氏的支持下建隋代周后

  • 荀彧与荀攸之间关系怎么样 荀彧死前荀攸为何没有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荀彧是荀子的后代,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谁说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荀攸和荀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12年,曹操打算晋位国公并加封九锡,这一行为已经超越了荀彧的底线,因此他出言劝阻曹操,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在此之后,曹操赐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荀彧深知曹操心意已决,于是以死明志。而作为荀彧侄子的荀攸,在荀彧去世后却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