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在历史上真的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吗?真相是什么

杨广在历史上真的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96 更新时间:2024/1/9 4:29:4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隋炀帝杨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关于隋朝宫廷的两大谜题:

第一,隋朝建立后杨勇就成了太子,杨广为什么能轻易取而代之?

第二,隋文帝杨坚真的是呗杨广谋杀的吗?

其实细节就埋藏在史料中,我们如果把看似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会发现历史的真相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极恐。

关于杨勇被废掉太子之位的过程,《隋书·列传第十》以及《资治通鉴·隋纪三》记载很一致:杨广利用父亲杨坚无条件宠爱独孤皇后这一弱点,迎合母亲喜好,处心积虑的包装自己、弄臭杨勇,从而推动改立太子。

比如,杨广知道独孤皇后不喜欢男子妻妾成群,就刻意压抑本性、只和正室萧妃亲近。而杨勇则因为宠爱姬妾、冷落元妃,被母亲独孤皇后视为仇敌,乃至派人监视。

杨广知道父母反感藩王奢靡,于是他“车马侍从,皆为俭素”,而杨勇则不太注意这些细节,曾经因装饰原本已经很华丽的蜀铠,被杨坚夫妻痛斥;

杨广前往扬州上任前,刻意借着向母亲辞行的机会,声泪俱下地控诉哥哥杨勇迫害自己,“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恒蓄盛怒,欲加屠陷”,描绘得好像自己此行将一去不复返一样。

而他回到扬州后,又让自己的亲信宇文述带着大量财宝进京,去拉拢、结交重臣杨素兄弟。杨素判定形势、果断站队,经常在独孤皇后那里“盛言太子不才”。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独孤氏决心废掉太子杨勇,改立孝顺、恭敬、俭朴的二儿子杨广,而杨坚则对妻子的话言听计从。就这样,为人宽仁和厚、但性格率直的杨勇被撸掉了太子之位。

但立储毕竟事关王朝未来兴衰,是王朝的头等大事。雄才大略的杨坚即使再宠溺妻子,也不可能听取一面之词就擅行废立。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除了宠爱独孤氏外,杨坚还有一个弱点被杨广利用:迷信占卜、天相。

受时代所限,占星、相术、占卜在古时很受欢迎,是否有吉兆、祥瑞,甚至关系到事件的成败,所以当初陈胜起义前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玄武门之变前,太白星(金星)连续两次在大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精通天文的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由此导致争储之战的爆发。

而杨坚也是这一学术的忠实拥趸。《资治通鉴·隋纪二》称,“上好禨祥小数”,喜爱预卜吉凶灾祥的雕虫小技。王劭说他额头有肉突起像龙角,是天生的帝王相,由此被任命为著作郎;萧吉称“皇上的生辰八字刚好契合祭天之日,皇后的八字符合祭地之时”,这是顺天应人的征兆,杨坚大喜,对此大加赏赐。后来王劭越发投其所好,专门在民间搜集民谣、谶书,用来佐证杨坚的帝位是天命所归,依靠这种无耻的套路,他被赏了许多钱财,由此发家致富。

巧的是,杨广非常精通这一领域。他酷爱读书写作,从担任扬州总管直到登上帝位期间这20年间,他在闲暇时经常带着一群文人编修书籍,内容涵盖广泛:“自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乃至蒱博、鹰狗,皆为新书,无不精洽”。

也就是说,他对天文地理、占卜经术都比较精通,这一本领也被他拿来夺位。

据《隋书·志·卷十八》记载了一篇“羊祸”:

“开皇十二年六月,繁昌杨悦,见云中二物,如羝羊,黄色,大如新生犬,斗而坠。悦获其一,数旬失所在。近羊祸也。《洪范五行传》曰:“君不明,逆火政之所致也。”状如新生犬者,羔类也。云体掩蔽,邪佞之象。羊,国姓。羔,羊子也。皇太子勇,既升储贰,晋王阴毁而被废黜。二羔斗,一羔坠之应也。”

公元592年,繁昌县天空出现了两羊相斗的天象,预示着隋朝廷将会出现立储之争。这一所谓的天象,很有可能是杨广一党杜撰的,理由如下:

第一,古时天象之类的新闻都是由地方官员向朝廷报告的,而这一传说发生地点是繁昌县,即今天的安徽繁昌,南北朝时归扬州丹阳郡管辖,隋朝时期划入当涂县。今江苏、安徽地区在那时存在两个总管府:扬州总管杨广,寿州总管宇文述。而后者正是前者的铁杆心腹。因此,这里上报出现“两羊相斗”的天相,显得颇为微妙;

第二,时间点。开皇十二年即公元592年,而此时杨坚已经为是否改立太子犹豫不决。据《隋书·韦鼎列传》记载,在公元591年,为了替守寡的女儿兰陵公主物色丈夫,杨坚请来著名术士韦鼎,向他请教柳述、萧玚这两个人谁更有富贵之相。

韦鼎回答:“萧玚可以封侯,但没有旺妻之相。柳述也有做高官之相,但最终却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杨坚大笑:“职位由我说了算。”于是公主嫁给了柳述。

其后杨坚又问:“诸儿谁得嗣?”即:我的几个儿子谁能继位?要知道,当时的杨勇已经当了10年太子,杨坚却有此一问,显然他已经心生易储的念头。也许是两年前杨广率军平定陈朝的表现太好了,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动摇。

这一年杨坚动了易储的心思,下一年繁昌县就传来“两羊相斗”的传说,让他产生“易储顺天应人”这一感觉。时间之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事大有来头。

第三,杨广有类似的案底。杨广被立为太子后,杨家老四——蜀王杨秀愤愤不平。这位老弟“容貌瑰伟,有胆气,好武艺”,杨广对他极为忌惮,担心日后对自己不利,于是设计对其加以陷害。

公元602年,杨广暗中制做了一个小木头人,在上面写上父亲杨坚以及五弟杨谅的名字,然后用绳子将木人捆住、在心脏位置钉上一颗钉子,甚至还附了个纸条,上面写着“请西岳慈父圣母收去杨坚、杨谅的神魂,就保持这样的形状,不要使它散开流失”,随后派人将木人悄悄埋在华山之下。

没多久,他又让杨素当众把木人挖出来,连同其他捏造的证据,一同递交给杨坚,声称全是杨秀所为。

杨坚因此勃然大怒,把杨秀废为庶人,幽禁在内侍省,终生不许与妻子儿女见面。

由此可见,杨广既然能为了坐稳太子之位,用方术激怒杨坚、除掉弟弟杨秀,用同一种方式扳倒杨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杨广替代杨勇当上太子,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阴谋。那么,杨坚之死是不是也跟他有关呢?

《隋书》中倒没有这种说法,只是语气平淡的记录:“仁寿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而《资治通鉴》则描述了一段狗血的宫廷八卦:

公元604年,杨坚卧病在床,发现杨广侮辱自己的嫔妃陈夫人,震怒之下要召见杨勇,也就是说准备改立太子。但杨广没给他这个机会,在得到杨素传递的消息后,他迅速调来东宫卫士将杨坚寝宫包围,其后派右庶子张衡只身进入寝宫“侍侯文帝”,其他人员全被赶出。没过一会儿,隋文帝杨坚驾崩。

唐代学者马总写的《通历》中声称,隋文帝杨坚是被张衡“拉杀而死”,可以理解为扭断脖子。

两种记录都指向了张衡,那么这位老兄跟杨广有什么关联?

《隋书》有篇《张衡列传》,此人的命运跟杨广密切相关。隋朝初年,杨广曾经担任并州总管,而张衡则出任总管掾(副手的意思);后来杨广改任扬州总管,张衡也跟着来到扬州,职务还是掾属。

两人关系极为密切,史书称:“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杨广当上皇帝后,张衡飞黄腾达、权势如日中天。他先后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御史大夫。公元607年杨广在太原巡游,专门修了条路方便自己前往河内张衡,在那里待了三天,天天喝酒作乐,这可是天大的面子。

但张衡恃宠而骄,逐渐引起了杨广的不满,逐渐对其进行打压、贬斥。公元612年,杨广以“心怀怨望”、“谤讪朝政”之罪将张衡处死。

行刑的那幕场景颇耐人寻味:面对屠刀,张衡愤然高呼:“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官员听到这话吓得大惊失色,一边找东西塞住耳朵,以便让刽子手赶紧动手:“促令杀之”。

显然,张衡指的是自己他受命杀害杨坚一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广之前会对他那么宠信、关照,此时又为何要翻脸除之而后快,毕竟死人的嘴巴才是最严实的。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杨广此人实在是太过聪明了,聪明到能够把杨坚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骗得团团转。但鉴于宫廷斗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对于帝王的私德咱们也没法过多指责。

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足够聪明,杨广在位期间才针对隋王朝的短板,祭出了修建运河、营建东都(加强对关东地区控制)、远征高句丽(消除潜在威胁)、推广科举制(削弱旧贵族影响力)等一系列大手笔,只可惜他的步子迈得太大,没有考虑百姓的承受力,结果落得个国破身亡的结局,可悲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王赢政和樊於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嬴政为什么要杀樊於期,樊於期为何叛秦,樊於期和秦王有什么仇恨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秦王嬴政的文章。樊於期是秦国的将军,秦王赢政和樊於期之间仇恨,是由于樊於期发表檄文昭示天下:秦王赢政是吕不韦与太后的所生,非先王的骨肉,所以樊於期要造反,立血统正宗的嬴成蟜为秦王,所以秦王赢政对樊於期可谓深仇大恨。1.秦王赢政身世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

  • 项羽当初没有被农民所骗的话 项羽最后能当上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农民冒充特工骗1,项羽为什么被田父所骗,项羽当初本有工

    对项羽和农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数千年前,一场战争产生了两位英雄,并且更改了中国的历史,接踵而来的就是英雄的死亡和千年的印记以及王朝的崛起,一个神话的开始。这场战争始于公元前二零六年,并且在公元前二零二年结束。两次大战的主人是汉王刘邦和西楚王项羽。战争结束的

  • 齐桓公称霸天下时,晋秦两国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和秦有什么关系,齐桓公在哪次会盟后成为霸主,齐桓公称霸过程

    在齐桓公称霸天下的过程中为什么很少看到晋国、秦国的身影?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众所周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霸主。然而了解齐桓公称霸天下的过程就会发现,齐桓公和管仲基本上只是收服了鲁、宋、卫、郑这些诸侯便当上了霸主,楚国打了个酱油,而强大的晋国和秦国几乎没有露面。这

  • 南宋判将孔彦舟是什么人?历史上的他有多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管宁割席中的管宁是个怎样的人,知州太守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南宋判将孔彦舟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昌盛,爱国将士们身先士卒,不遗余力的奋斗着。然而面对战乱,爱国将士们临危不惧,永远冲在一线。他们为了不让百姓流离失所,即便在天寒地

  • 水浒中恶贯满盈的高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高俅,童贯,高俅、蔡京结果如何

    每当一提起高俅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高俅在《水浒传》里是个恶贯满盈的人物,干尽了坏事,虽然身为高官,却经常官报私仇,可见没有做高官的肚量。高俅是个入错行的人,这不怪高俅,因为他伺候的主子徽宗赵佶,是和猪八戒一样投错了胎的人物,赵佶在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有很高的

  • 项羽当初如果过了乌江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如果过了乌江会怎么样,项羽自刎乌江图片,项羽自刎乌江的诗

    你真的了解项羽不过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很多流传下来的事件都已经成为了定局,在大家心中也是有了一定的定律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一聊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西楚霸王!刘邦对于两人的战争相信大家应该是不陌生吧,“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崇祯在朝廷的权力那么大 最后为什么会崇祯给秒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皇帝为什么控制不了大臣,崇祯皇帝有机会赢吗,崇祯杀了多少首辅

    对崇祯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估计很多人一下子就能想到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在明朝时候,魏忠贤掌握的权力极大,被人们称为“九千九百岁”,但是到了崇祯皇帝上位时,魏忠贤却被这位年仅17岁的毛头小子给“秒杀”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背后原因鲜为

  • 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庞统临死前一句话有暗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有可能统一天下吗,庞统临死前道出刘备一个秘密,庞统说刘备不能得天下的原因

    你真的了解刘备三分天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让诸葛亮、张飞、赵云围攻白帝、江州。后来,刘备包围雒城,庞统带领人马攻城,不幸中飞箭死去。关于刘备为啥夺不了天下?庞统临终前说了句话,也就诸葛亮听懂了。庞统临终前说“今日吾死,此乃天命也。”庞统说这句话和刘

  • 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末太监王承恩,崇祯身边的太监,太监曹化淳

    还不知道:明朝太监王承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太监,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大多都是遗臭万年。而明朝由于拥有恐怖的厂卫制度,所以为太监们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其中刘瑾、魏忠贤之流,都成了祸国殃民的毒瘤。但在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却对明

  • 明朝灭亡之前 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如果明朝撑到近代屈辱,曹化淳和魏忠贤,魏忠贤一死明朝为什么会亡

    对曹化淳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之一,而且因为权势极大,位极人臣,甚至被下人尊为“九千九百岁”,意思是距离皇帝仅一步之遥,可见其显赫程度;古往今来权臣和权宦有不少,但是能像魏忠贤这样的,却是寥寥无几。那魏忠贤凭什么能拥有这么大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