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操能成为一代枭雄何德何能?

三国曹操能成为一代枭雄何德何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1 更新时间:2024/1/16 13:52:52

东汉末年,时逢乱世,群雄并起,有志之士,或待价而沽,或揭竿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要么名垂青史,要么建功立业。曹操,三国时与刘备孙权争天下的枭雄,凭借过人的智慧,杰出的用人之道,最终统一北方。三国鼎立中,为什么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国演义》中,曹操曾与袁绍纵论时局时,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一句话,道出了曹操的谋略:得人才者创基业!难怪《三国志》作者陈寿如此评价:“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网络配图

唯才是举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以超越同时代人的魄力与胸襟,发布求贤令,一时间天下英才纷纷归之。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 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曹操其中的可借鉴之处:1、指明自古成大业者,皆有贤人辅助,既表明自己的愿景,又渴望有志之人加盟。2、表明现在是创业之初,正是人才加盟之最好时机,也是表明结发与未起之时、相助于创业之际才是投资的最好时机。3、强调不论地位高低,不求全责备,不设门槛,只要有才,皆可使用。4、求贤令的发布,既表明自己有爱才之心,同时打造个人爱才的美誉度。5、鼓励下属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将个人爱才之心,转化为团队爱才之意,借用团队的力量,去选择、提拔人才。

知人善任

曹操的知人善任表现在对曹氏集团第一谋士郭嘉的使用上。郭嘉,原为袁绍阵营之人, 怀才不遇,后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郭嘉对曹操之用,犹如诸葛亮之于刘备。曹操曾说:“天下相知者甚少”“唯奉孝(郭嘉)为知孤意”。当然郭嘉在性格上也非十全十美,甚至表现出对礼法的不屑,但是在曹操眼里却是:“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曹操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网络配图

曹操为什么引郭嘉为知己?因为郭嘉为其出谋划策,无一失误,每逢征战,必随其左右,经典之处是曹操战袁绍时, 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为曹操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础,也是官渡之战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嘉用他惊人的洞察力赢得了曹操的认可与尊重。难怪赤壁之战败后,曹操曾叹说:“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曹操用郭嘉的可借鉴之处:1、用人不限出身,哪怕竞争对手的人,只要投奔,且有才,就可以使用,此举为后续引才做铺垫。2、兑现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承诺。3、郭嘉有大局观,战略思维强,能洞察曹操的愿景,作为随军参谋,第一谋士,人岗匹配性强。4、郭嘉与曹操性格相似,互为知己,也就是说,只有知根知底的人才能进入关键的位置。

容人之量

曹操的用人有度,实为大度,有容人之量,对待人才,容人之过,容人之失。比如对待陈琳一事可见一斑,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为袁绍写讨曹檄文(《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骂人之刻薄,让曹操看后冷汗直流。曹操如何对之?官渡之战后,陈琳被抓的描述: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 乃赦之,命为从事。

网络配图

官渡之战同有一事,也能说明曹操有容人之量,不计前嫌,如:(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同样的事,如发生在刘备, 或是孙权之处,相信结果必然不同,而曹操却做到了,这就是政治家的度量。曹操其中可借鉴之处:1、不杀陈琳,表明自己有爱才之心,惜才之意、更证明自己有容人之量。2、任用陈琳,不仅因其有才,更是因为此举可以安抚人心,让其他归降人员看到被重用的希望。3、用人能换位思考,理解人才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4、焚书信,不查暗通之人的胸襟,更是高明的收心之举, 也是用人的难能可贵之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己所欲, 推己及人,对于自己都有可能犯的错误,不要苛求别人不犯。

当然,曹操爱才,惜才、容人之度的案例数不胜数,不管是对关羽挂印封金,还是长坂坡惜赵云,或是赤足相迎许攸等尽显曹操用人之大家风范。用人之道,唯在洞悉人性, 明察人心,争天下必争人才,曹操本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思想,唯才是举,最终成就一番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反腐狠招:把烧开的锡水灌入贪官嘴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图片

  • 揭秘关羽兵败荆州后刘备为什么不去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救。然而到了近代,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

  • 朱元璋反腐政策属“拍脑袋”型只抓小吏不抓大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反腐,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反腐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

  • 揭秘:嘉靖皇帝重用贪官严嵩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中国古代著名的贪官之一。可是哪怕严嵩贪污了多少银两,嘉靖皇帝依然重用他。这背后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嘉靖时期专擅朝政达二十余年。明世宗奉道教神仙,政事荒怠。严嵩侍奉虔诚,善写应制文词,颇受宠信,被擢为首辅。他握权久,通引私人

  • 我有一个梦想!揭秘古代那些拥有奇葩梦想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九五至尊,所以基本上想要什么有什么,美女,金钱,权力...只要是一个普通人所梦想得到的,皇帝基本都能轻轻松松能达到。是不是站在人生巅峰的皇帝就没有了别的梦想?古往今来,拥有梦想的皇帝比那些想长生不老的皇帝多得多,而且拥有奇葩梦想皇帝也不在少数!1、梦想当一个成功马贼的皇帝网络配图五代十国时期,

  • 芈月助力赢稷夺政权!赢稷的一生也是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芈月传》热播,关于剧中立太子之事已经逐渐被提上日程,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芈月的儿子赢稷最后是否能够登上王位,而赢稷最后是否能够成为一位明君。图片来源于网络赢稷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也是秦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本来秦惠文王驾崩以后,秦武王名正言顺登上王位,但是正如剧中剧情展示的那样,秦

  • 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明教最大的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教自唐朝传入中国以后,历经几百年,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元朝后期,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韩山童和刘福通以明王出世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号称红巾军,可惜起义不久韩山童被元军杀害,刘福通后来便以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就是小明王)为王,继续革命的道路,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郭子兴响应小明王的号召在濠州起兵造反,此

  • ​历史上最​会花钱​的皇帝​,1年花8亿万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当下,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有钱就任性。古代的某些皇帝也一样,他们坐拥天下,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在历史上,南北朝齐国有一位叫萧昭业的皇帝,他是文惠太子的长子。齐武帝即位后封萧昭业为南郡王。萧昭业善于写隶书,武帝欣赏之余诏令他不得随意写字,以此来使他的字显得珍贵。萧昭业谈吐风雅,在朝廷的名声很好。当时诸王侯

  • 汉武帝为何一直记恨司马迁,欲杀之而后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跨时代的史学家,一本《史记》成为史学领域的一大标志!后世人都知道司马迁受过宫刑丧失了成为男人的权利,发愤写了《史记》。有的史学家就提出为何汉武帝一直针对司马迁,而且有几次差点就杀了他!是汉武帝的妒忌还是司马迁罪有应得?网络配图我们先看看司马迁是如何受宫刑的吧!司马迁当朝的时候和一名将军李陵关系

  • 曹操身边五大谋士谁最强!郭嘉不是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一方,除了曹操的个人能力比较强之外,这与他身边的五大谋士也是分不开的。这五大谋士,各善一道,实力分不出强弱。先来说说众人眼中的No.1郭嘉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