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一代名将赵云真实身份竟是女子?

揭秘:一代名将赵云真实身份竟是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3/12/7 2:34:06

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民间的传说中,赵云都是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这一传闻流传了上千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

然而,最近却有学者对赵云的身份提出了怀疑,认为这个人们心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竟然是一个女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争论。赵云真是女子吗?

据报道,公元1999年3月,三国时期蜀国君王刘备墓被考古学家们发掘,考古学家们从该墓中发现了一大批东汉末年的文物。其中,最令世人震惊的是从该墓中发现了一份刘备的手稿。手稿的内容证实了三国名将赵云就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从而揭开了两千年以来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此言一出,无论在考古学界、史学界还是民间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论。震惊之余,人们更多的是怀疑这份考古资料的真实性。由此,赵云的身份逐渐引起了史学家们的重视,

关于这一问题,由于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史学家们对赵云身份的研究更多的也只能凭借着个人的推测。

网络配图

史学家们对赵云身份的研究更多的也只能凭借着个人的推测

有学者认为,三国名将赵云是女的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从三国广为人知的故事中,可以发现赵云很多的行为举止与男性不符:

赵云很多的行为举止与男性不符

其一是,从赵云的长相来看,他二十岁出头就开始一直跟着刘备匡扶汉室,从界桥到长阪坡历经十八年,厥后还跟着刘备、诸葛亮几次出访东吴,刘备和诸葛亮在经历这十几年后都已经满脸胡须,但是赵云却依然绮年玉貌,面孔白皙。

很显然,这与男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符。单从这一点上看,其实并不能证明任何事情,因为“男性必须长胡须”并非是一条绝对确定的规律,古往今来终身不长须的男人大有人在。

其二是,长阪坡一战,曹操打得刘备落荒而逃,最后连家小都不得不放弃。但是赵云却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硬是将小阿斗给救了出来。很显然,是一种女人的母性才使得赵云如此奋不顾身地杀入敌军中,将小孩救出。

这一点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与其说赵云奋不顾身救阿斗于险境是一种“母性的天性”,还不如说是对其主刘备的忠心。

其三是,赵云在将小阿斗救出来交到刘备手中之后,刘备竟然以“小娃儿险折吾大将”为名将其扔掉。刘备宁肯要赵云也不要其亲骨肉,由此可见,赵云在刘备的心中,远远超出了一般同性兄弟的友情。单从这一点上,也不能看出赵云是女性,因为刘备摔下阿斗,很有可能是其在赵云面前故意表现给赵云看,进一步让赵云为其死心塌地卖命的小计谋。

网络配图

其四是,赵云不愿意结婚,赵范要将其守寡的嫂子嫁与赵云,赵云不仅不接受赵范的好意,而且还与其翻脸,最后逼得赵范再次阻挡刘备的大军。

很显然,如果赵云是一个男性的话,对女性如此厌恶,是说不过去的。这一点就更加不可信了,因为当时赵范将其嫂子嫁给赵云,本身就不安好心,赵云焉能看不出来?

其五是,刘备之所以安排赵云保护家小,就是因为他知道赵云系女儿身。关羽憋得红着脸,既不硬心肠做也不放心,张飞又是粗人,不够细心,因此,只有赵云是最好的人选。

其六是,赵云本领高强,对刘备又忠心耿耿,但是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赵云,很明显,这是一种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作祟。这一理由有牵强附会之嫌,赵云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这不是重用是什么?

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赵云

其七是,赵云在长阪坡被曹军所困之时,曹操下令部下不准放箭,只许活捉赵云。如果说爱才,文的如审配陈宫,武的有颜良文丑,还有活捉的吕布等,在落入曹操手中之后,全部被杀,无一能够幸免,为何唯独对赵云却下令不许杀害呢?很显然,生性风流的曹操是从徐庶那得知赵云系女流之辈,所以看重了赵云的美色,想将他据为己有。

见到赵云武艺如此高超的人才 曹操焉有不爱惜之理

很显然,这一理由也难以令人信服,众所周知,曹操的爱才是出了名的,以上所列举的人才,曹操也是经过一番挽留之后,不得已而杀之的,见到赵云武艺如此高超的人才,曹操焉有不爱惜之理?

网络配图

由此可见,认为三国名将赵云系女流之辈的学者所提出的理由,初看起来还有点道理,但实质上,是没有一条可以站得住脚的。

其实,姑且不论学者所提出的以上这些观点,就连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刘备墓的真实性,也令人怀疑。众所周知,刘备在其死后像曹操一样,建有许多衣冠冢,也有许多的假墓,对于刘备的陵墓,本身就是一个无论在史学界还是考古学界都存有争议的问题。

单从一条新闻和出自“刘备墓”的一篇手稿,就认定三国名将赵云系女性,未免过于武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是高危职业 皇帝也不好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皇帝为什么寿命不长,古代皇帝可以随便杀普通百姓吗,古代皇帝压力大吗

    古代皇帝是高危职业,皇帝也不好当。都说皇帝是史上最幸福的人,然而中国古代的皇帝却是真真正正的高危职业,其危险程度已经超过了如今所有的职业,但是高危险,也同时有着高回报!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中国古代的详细数据如下。网络配图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

  • 曹操建铜雀台广收女子 为何殉葬女子只有两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女投江保护的是谁,冯亭为什么要杀容止,秦琼为何排在最后

    曹操建铜雀台广收女子,为何殉葬女子只有两名?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这个人一生收集了无数的美女在身边,但是却于其他帝王不同,他不仅给自己薄葬,更没有让他的这些女人一起殉葬,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股清流。考古学家在发掘秦始皇陵时,在他的墓中发现了两具女性的遗骨。这两个女子是谁?网络配图2009年12月

  • 揭秘汉初最强辩士:襄助高祖 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世襄到底有多牛,到底谁斩华雄,明高祖

    刘邦身边的谋士要论第一的话,自然是张良,他建立不朽之功,功成后还能全身而退,实在是非常难得。但是谋士不一定善辩,当谋士能运筹帷幄,有大局观,当个辩士就不一样,得脑子转得快,还要会说。作为辩士,陆贾曾得到刘邦的高度赞扬,认为他是有口辩士,早在楚汉相争时,陆贾便追随刘邦,算是刘邦身边的老人儿了,为大汉天

  • 三国中谁都杀不死他 不是太能打而是太能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唯一打败赵云的人是谁,我乃燕人张飞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三国最能打的人是谁

    三国中面对兵败或者被埋伏很多人选择死战到底,而有些人则选择逃跑,其实逃跑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保住性命才最重要。而三国中很多人不仅善于逃跑,还跑出了新意跑出了水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三国中的逃跑大王。之所以曹操的逃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他一生征战无数,打仗打得多了,失败就会多,失败多了逃跑

  • 雍正的反腐奇招:只用四个字儿打造为官最清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王朝深度解析官场政治,康熙对雍正的评价,雍正推行新政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

    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时贪官最少?你要说明朝,明朝朱元璋杀贪官可谓是心狠手辣,毕竟自己当初也是因为贪官差点饿死。所谓物极必反,在这么极端的情况下,贪官还是层出不穷。有句话说的好“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并非全是吹捧。历朝历代,像雍正朝这样清官遍地的,极为少见。为何暴君朱元璋杀了那么

  • 春秋以臣弑君成功谋权篡位第一人全是因为被溺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什么是篡位,篡位皇后,谋权篡位近义词

    公元前719年,春秋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州吁弑杀了卫桓公而自立,史称卫前废公。说这件事不大吧,是因为在春秋战国那个混乱的时期,君王被下面的臣子杀死或者驱逐出国屡见不鲜。但是这件事又不是小事,因为它比较特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州吁因杀卫桓公自立而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以臣弑君而成功谋权篡位的人。网

  • 林则徐虚心听取友人建议,改掉暴脾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林则徐写的制怒真迹,谚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历史故事

    林则徐年轻的时候,脾气暴躁,性子急,无论林宾日如何劝告,见效都不大。后来林宾日干脆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网络配图从前有一个县官,非常孝敬父母,最恨不孝的犯人,判罪也特别重。一天两个人押解了一个年轻人进入公堂,义正言辞的对县官说:这个人对其母亲又打又骂,极为不孝!网络配图县官听了,顿时极

  • 被曲解千年的刺客“荆轲”从未想过要杀秦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飓风如何解刺客,真正的刺客和虚假的刺客,刺客怎么解超骑

    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荆轲奉燕国太子丹的命令去咸阳刺杀秦王嬴政。网络配图燕国太子丹原本是在咸阳做质子的也就是在秦国做人质,后来发现秦国太强大并且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于是就跑回来了。回到燕国后就天天想秦国迟早会打过来的,和秦国对抗没有那样的本身,那只有找刺客了;在古代刺客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威胁到王权。

  • 五虎上将个个武艺高强为何其后代如此平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艺高强是人物品质吗,形容武艺高强,武艺高强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是“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他们个个武艺高强,能胜的了他们的人也没有几个,可谓是威风八面。但是出的后人却有点窝囊,没有一个人干出点什么大事,都表现极其普通。这又究竟为何?网络配图关羽惨死后,刘备对他后人很优待,让关兴也做了将军。张飞死后,刘备同样如此,

  • 最昂贵招待:乾隆接待英国使团耗资超200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对英国人傲慢的拒绝,乾隆接待英国使团,乾隆拒绝英国使团说的话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大清市场,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虽然结果大家都知道,大清丧失了融入世界的机会,英国没能打开大清市场,最后没能达成协议,为鸦片战争埋下伏笔!网络配图但在马嘎尔尼访华这件事,还有一件事值得关注,即为了招待英国使团,大清组建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