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曾国藩弟弟照顾家族“不惜包揽贪名”原因

揭秘曾国藩弟弟照顾家族“不惜包揽贪名”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4/2/7 12:59:31

有一个事实昭然若揭,那就是晚清时期湘军将领几乎个个肥得流油。王闿运在《湘军志·筹饷篇》中揭秘:“军兴不乏财,而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每破寇,所获金币、珍货不可胜计。复苏州时,主将所斥卖废锡器至二十万斤,他率以万万数。能战之军未有待饷者也。”

曾国荃是湘军虎将,为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我们细读《曾国藩家书》,即可晓然,曾国藩原本打算奏请李鸿章到金陵会剿,因为淮军的大炮火力更猛,士气更旺,能够协助湘军轰塌坚固的城墙,但他担心李鸿章气焰太盛,言语态度会冒犯曾国荃,使九弟原本隐隐作痛的病肝“愈增肝气”,他还顾虑淮军“骚扰骄傲”,会欺侮湘军,“克城时恐抢夺不堪”。有这两方面的担忧,曾国藩就不太情愿让李鸿章去金陵城头“摘桃子”。

网络配图

总而言之,曾国藩的心情极其矛盾。所幸李鸿章顾大局识大体,他很清楚,倘若自己半途去金陵会剿,染指分羹,无论是分名还是分利,都不会受到欢迎,这种大忙可帮不得,这种好人可做不得。曾国荃也确实争气,硬是凭借其麾下的湘军吉字营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率领蛮子兄弟拿下了太平军的老巢,夺得首功一件,不仅在金陵城里美滋滋、乐颠颠地撒了一次野,而且升官、晋爵、发财,三者齐备。

曾国荃攻下金陵后,湘江中运送财物回乡的船只络绎不绝,前后断断续续达三个月之久,可见他们捞到的好处相当惊人。湘军将领贪名盛传之际,水师统领杨岳斌为了撇清自己,于回乡途中作口号二句:“借问归来何所有?半帆明月半帆风。”两位湘军水师统领杨岳斌和彭玉麟不贪财,倒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但这种操守在湘军将领中并非普遍存在。

网络配图

回到湘乡,曾国荃购买良田万顷,还建造了奢华壮丽的大夫第。其侄女曾纪芬在《自编年谱》中回忆道:“前有辕门,后仿公署之制,为门数重。乡人颇有浮议。文正(曾国藩)闻而令毁之。”最末一句有点夸张,不过,咸丰九年(1859),曾国藩在致诸弟的信中确实有这方面的指示:“我家若太修造壮丽,则沅弟(曾国荃)必为众人所指摘,且乱世而居华屋广厦,尤非所宜。”由此可见,曾氏兄弟的性情并不相同,老大主张“谨慎”和“韬光养晦”,老九则主张“潇洒”和“及时行乐”。曾国荃竭尽所能,捞足了金钱,然后挥金似土,曾国藩对此不以为然,外界也多有非议。曾纪芬在《自编年谱》中尝试为其九叔做出辩解:“忠襄公(曾国荃)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歌,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所谓“自晦”就是向外界表明他毫无政治野心,以免慈禧太后猜忌。

咸丰九年秋,曾国藩在致曾国荃的家书中写道:“闻林文忠(林则徐)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真不可及。”我想,曾国荃读完这封信,肯定喷茶一笑。林则徐当了多年高官,却一直清廉自守。死后只留下这么点遗产,寒冬腊月,害得三个儿子喝西北风,能说他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曾国藩肯向林则徐看齐,并非故意装假,他既有思想上的冲动,又有行为上的表现。曾国荃奉行实用主义,只认准钱多好办事,恐怕连思想上的瞬间冲动也没有。

网络配图

曾国藩对幕僚赵烈文说过这样一番话:“九弟手笔宽博,将我分内应做之事,一概做完,渠得贪名而我偿素愿,皆意想所不到。”曾国荃照顾整个家族,挥金似土,焉得不贪取钱财?为了让大哥唱红脸,以完人的形象取信于当世和后世,他不惜包揽贪名,欢唱白脸。如此兄弟,可谓举世少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男权至上的古代姜子牙为什么会被媳妇赶出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可行性最大,也最合情理。既然大家都争得喋喋不休,又没有真凭实据,那就权且如此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公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日子,史料也没依惯例说当时有七色云彩,

  • 李鸿章曾痛恨大清制度 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

  • 朱元璋攻打到了元朝的首都但不杀元顺帝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就是后来的元朝奇皇后。奇皇后本是高丽女子,因为父母被元朝丞相杀死,所以将自己进奉给元顺帝。起初在宫中只是一名小宫女,后来受到元顺帝的宠幸,一步步进化成为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在到为元顺帝诞下太子,进阶成为元朝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奇皇后是如何开始自己的传奇人生的呢?奇皇后出

  • 神算刘伯温算得天下人为何无法给自己算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初,是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天分,对于学习也是十分的热爱。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一目十行了。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秀才,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刘伯温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神童”。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刘伯温的过人之处还体现在他对于事情发展

  • 朱元璋治理官员:对洁癖画家施粪桶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最倒

  • 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汉文帝刘恒穿草鞋上殿办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穿一双草鞋上殿办公,龙袍打补丁;当了23年皇帝,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连狗马都没有增添一只,文帝提倡节俭,并要求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扰民。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他就责成审计部门清点长安的公用马匹,将多余的畜力划拨到驿站。他自己则身体力行,厉行节约,宫殿是旧的,不再装修;苑林很小,不再扩建

  • 商朝君主文丁只是囚禁了季历并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诸侯,季历后来被文丁囚禁,并且死在了商朝的都城殷,也许正是鉴于此,西伯侯姬昌才励精图治,想要为父亲报仇,也正是基于此,周与殷商的关系开始变得糟糕,为周后来讨伐殷商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文丁杀季历是周讨伐殷商的一个重要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武乙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人到中年牙齿几乎掉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巨缗东钓倘可

  • 雍正重臣李卫是如何从家奴奋斗到正一品大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间,他平步青云,成为皇帝的得力手下。李卫本来是雍正府邸内的一名家奴,但是因为雍正在争夺皇位的时候,身边缺少人手,就用了自己的家奴来替自己效力。那么李卫是几品官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卫最后做到了直隶总督和太子太傅的职衔。直隶总督是管理着当时的直隶、山东、河南三个省份

  • 周武王姬发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姬发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妻子是邑姜,是西周王朝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总共1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姬发是因为他的兄长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所以才可以当上王。他在当王的期间遵循自己父亲的意志,最终得以消灭商,构建了自己的王朝。姬发成为王以后,并不急着处理朝堂的纷争。而是急迫的寻找人才。姜太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