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为什么没有听从诸葛亮死前的告诫,让他防范阴平?

姜维为什么没有听从诸葛亮死前的告诫,让他防范阴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4/1/8 14:08:06

你们知道诸葛亮临死前告诫:防范阴平,为何姜维不听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倘若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诸位会说什么?笔者先自陈答案,就六个字:知天易,逆天难!

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恐怕许多人只关注到了,司马徽的那句“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却忽略了之前,刘备遇到崔州平时,两人畅谈天下大事,崔州平曾说过这样一句,原文如下: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笔者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出自这句,只不过把“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改成了“知天易,逆天难”。

因为,抛开演义中的宿命味道,笔者认为,诸葛亮堪称是《三国演义》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先三分天下,华容道巧放曹操等,是处处“知天”。

但他又时时逆天——借箭、借风、借荆州,以至于最后在五丈原用七星灯续命,要向老天爷借寿。哪料被魏延踢灭了七星灯主灯,诸葛亮终于说出了:“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似乎当诸葛亮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屈服和顺从了!但诸葛亮真就“从了”吗?就在魏延走后的当晚,姜维入帐问候时,诸葛亮留下姜维,开始说遗嘱。

诸葛亮先把“平生所学,著书二十四篇”传授姜维,叮嘱他“切勿轻忽”,随后又将“连弩之法,画成图本”,也交给姜维,让他“依法造用”。

最后说道:“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从诸葛亮给姜维的遗嘱来看,前两条属于恩师和弟子之间的传承,让姜维完成自己未竟之事业。而最后一条,却是国之生死大事。等于是“知天”的诸葛亮提前“剧透”,告诫姜维:阴平是蜀汉的生死命门。显然这就是诸葛亮死前的最后一搏,他根本就没有认输!

只可惜,最终结果却让人悲叹不已,诸葛亮这么重要的嘱托,姜维似乎没有听从。使邓艾偷渡阴平得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虽姜维得知消息后,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但又能有啥用?所以如今,所有疑问都指向了姜维:他为何不听从呢?

若想得知原因,一切就都要从邓艾偷渡阴平时说起了。

二、邓艾偷渡阴平

首先要强调的是,《三国演义》是构建在三国历史之上的,一部文学巨著。

因而演义、正史是不能分家的!通过分析演义,能推导出正史未尽之事,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而分析正史,又能明白演义,为何会得到民间认可,以至于人们总喜欢把演义,当成历史!

倘若一旦割裂,极易引发对立。如对诸葛亮的评价,网上流传很广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但问题是郭嘉再牛,可直接指挥过一次战役,进行过调兵遣将,临阵应变等?当年张良更牛,却也不能带兵打仗,还要靠韩信

因此郭嘉只能对标张良,诸葛亮却等于是张良和韩信的合体(也许不恰当,但却能说明问题)!故而说诸葛亮军事能力差,纯属自我比较的结果——诸葛亮治国一百分,军事九十五分,如此对比而已!

理解了这点,咱返回头来看《三国演义》中,邓艾偷渡阴平。他先是看到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邓艾的反应是,慌忙对碣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跟着又发现了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

从以上细节可看出,姜维应没有忘诸葛亮的告诫,是刘禅私自废掉的!换句话说就是,诸葛亮虽临死前,依然在逆天,可惜刘禅实在不给力!

这其实就是为何《三国演义》,虚构这两处细节的原因。与其说是表现诸葛亮的“智近乎于妖”,不如说是在展现诸葛亮的巨大悲凉。犹如一位父亲,临死前给孩子安排妥当了一切,可惜“子孙自有子孙福”。

由此,联系到姜维愤怒砍石,悲愤大喊“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也就释然了。阴平遭偷渡,是不能怪姜维的。

也许看到这,有人会问,你个小编折腾了这么半天,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三、两个主旨

其一:文学巨著,是浪漫化的历史。而正史记载,则是严肃化的文学。两者应互为印证,而不应割裂!否则极易陷入对立,互相排斥,走向极端,而不能有客观认知。

这点在《三国演义》和相关三国正史上,体现得最清晰。上文已有例子,还有刘禅也是这种状况,不是被捧上天,就是被踩入地。而争论中又经常是用《三国演义》(三国正史)的矛,攻三国正史(《三国演义》)的盾,已经成了一种现象了!

这也是笔者为何宁肯被许多网友反对,也坚持《三国演义》和三国正史,一起写的原因,期待两者印证,起码客观一点,非笔者固执!

其二:回答对诸葛亮的指责!

诸葛亮无论在《三国演义》中,还是正史里,最催泪(虚构)的事迹,多来自于他的北伐(六出祁山)。以至于后世许多人把蜀汉灭亡,归结于诸葛亮的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培养。

这可冤枉诸葛亮了。就说人才,蒋琬费祎、姜维、还有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了其他几位,哪个不是诸葛亮培养起来的?

如治国人才蒋琬,诸葛亮北伐时,他在一直留着成都辅佐刘禅——不就是让他主政,全面培养和锻炼吗?

还有军事人才姜维,诸葛亮一直带在身边,一面言传身教,一面实战!还想让诸葛亮怎样呢?因此《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姜维的三个遗言,件件都跟军事方面有关!已经非常完美解答了“诸葛亮大权独揽,不培养人才”的指责,跟历史是能印证得上的!

所以,刘禅之所以能在诸葛亮死后,还安稳当皇上,正是得益于诸葛亮培养的这批人才。不信?看看这批人才凋零之后的蜀汉,邓艾偷渡阴平后,是满朝的投降之声!唯有六十多岁的老姜维,还在悲愤怒吼。

显然他传承下来了,诸葛亮的“知天易,逆天难”。这点无论《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也再次能印证!

知天易,逆天难——总有一种精神,哪怕千年已过,也依旧流淌在许多国人的血脉中,他们才是真的猛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被各路诸侯都尊为上宾的刘备,有什么能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的十八路诸侯是哪些,刘备最喜欢的谋士是谁,到南充殡仪馆坐那路车可以到

    刘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刘备当时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在诸多诸侯当中只是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没兵马、没威望、没财力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刘备前期的生活虽然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无论

  • 出生于乡下的刘备,为何会被记录在皇族世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开篇就记载了这样的文字:“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州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河北涿州人,是汉景帝

  • 曹植与甄宓的真实历史如何?他为何会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两晋南北朝时期,曹植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而他的代表作《洛神赋》被公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也因为这样曹植以“才高八斗”名扬天下。那么历史上曹植为何会写下《洛神赋》?他与甄宓是什么关系?他们

  • 曹操手下有多少猛将 除了关羽外还有谁能斩杀颜良和文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颜良文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三国演义为背景,因为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白马之战原本没有关羽参战的,当时曹操把关羽雪藏起来,因为怕关羽立了功离开,要知道关羽在当时是超一流的猛将,比起武艺来的话,曹营众将没有人是关羽的对手。白马之战时,曹操对阵

  • 胡亥继位后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杀 胡亥为什么不敢对子婴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胡亥和子婴,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秦朝统一的速度很快,而灭亡的速度也很快,只传到子婴就灭亡了,而子婴为什么会在秦二世胡亥手中存活?胡亥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杀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己的兄弟都杀了,却唯独没有杀扶苏的儿子子婴。很多人猜测,胡亥是因为言而有信,扶苏自杀,就不伤害他的

  • 刘邦攻进咸阳之后 子婴为什么会向刘邦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子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拉开秦末天下反抗秦朝统治的战争,但最终灭亡秦朝的却是项羽和刘邦,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朝军队主力,自此天下再无像样的秦军抵抗,刘邦则第一个打进秦朝的核心关中平原,秦王子婴向

  • 秦始皇先人为何是嬴姓?他们是如何被封侯立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国是如何建立立国的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史载秦始皇先人是位女性,名叫修女,修女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的后代,修女在织布时,一只燕子掉落一个蛋,修女吃了燕子蛋生得一子,取名大业。这大业就是秦始皇最早的先人。这大概是秦始皇的先人为啥长得象鸟并善于驯兽的原因。秦始皇先人为

  • 朱棣为何要将国都由南京搬往北京?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棣。公元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发了一道圣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国都也正式迁往北京。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天,大明王朝睥睨万邦,朱棣高坐在北京奉天殿的龙椅上接受大明文武群臣的朝贺,接受仰慕上国的各国使臣们的朝贡和

  • 说说康熙不为人知的一面 晚年的康熙和昏君没有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晚年,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长达61年,乃系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康熙皇帝一生“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用实际行动创下了“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的历史功绩。就个人修为来看,康熙皇

  • 晚清中心四大名臣当中 四人最后为什么会“抱憾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晚清四名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晚清政府得到了30余年的喘息时间。实际执掌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重用汉臣、大力改革,努力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的乱局中摸索前进,使得国内环境基本安定、洋务运动蓬勃发展,让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