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和嘉庆的关系是什么的 嘉庆真的抵触自己的老爹吗

乾隆和嘉庆的关系是什么的 嘉庆真的抵触自己的老爹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3/12/19 17:10:05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嘉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乾隆帝驾崩的时候,嘉庆帝悲伤的嘴角上扬。

亲爹让位不让权,儿子做个花瓶还要整天战战兢兢担惊受怕,换谁都会产生抵触情绪,嘉庆帝颙琰终究也是凡人不会例外,只不过嘉庆帝为了自保,也为了自己的将来,就算他心里再如不满,表面上也不能够表现出来,至少不会明显。

清乾隆六十年,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帝正式宣布建储密旨,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正式登基改元。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举行了归政大典,将传国玉玺交给了颙琰,而其自称太上皇。

至于乾隆帝为何要提前退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乾隆帝非常崇敬自己的祖父康熙玄烨,当年康熙帝在位六十年,乾隆帝自称不敢超过祖父,因此提前退位。

乾隆帝这种退位的原因,听起来就很冠冕堂皇,自然不可能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处处对祖父康熙帝顶礼膜拜,提前退位也只不过是故意做给外人看的而已。

然而,表面上已经退位的乾隆帝,仍旧掌握着大权。

《清史稿·高宗本纪》:凡有缮奏之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

历史上的太上皇,虽然还保留着尊位,但都是不再掌握朝政,比如宋高宗宋孝宗等,然而乾隆帝退位后,弄了个“训政”,仍然牢牢把持着大权。

太上训政期间,不管是奏折的批阅,还是人员升迁调动,几乎所有的事情仍旧还是乾隆帝说了算,嘉庆帝这个“儿皇帝”完全就是个摆设而已。

甚至于,乾隆帝不肯离开养心殿,使得嘉庆帝委屈巴巴地只能住在毓庆宫内,“嘉庆”这个年号对外使用,而宫里照旧使用“乾隆”年号。。

乾隆帝在圆明园召见外国使者的时候,也直言不讳:朕虽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如果说,仅仅是没有权柄倒还好说,毕竟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还乐得清闲,可在嘉庆帝这里却不同,虽然他什么事都做不了主,反而整天都要提心吊胆。

嘉庆帝已经是皇帝了,可因为乾隆帝仍旧把持大权,所以他其实与储君没什么两样。

古代的储君实际上非常难做,尤其是碰上一个权欲极强的父亲。

嘉庆帝如果表现得强势,乾隆帝很可能觉得他不好掌控而废黜他,如果他太弱势,乾隆帝可能又会觉得他不堪重任不足以继承江山,这其中分寸的拿捏相当困难。

成天如履薄冰处在恐惧之中,任凭是谁都很难觉得舒服,嘉庆帝进退两难,坐在皇位之上如坐针毡,每时每刻都是折磨。

嘉庆帝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七岁,虽然其资质水平都不咋滴,但既然已经继位,自然是已经有了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结果还被父亲捏在股掌之中。

不仅如此,乾隆帝连嘉庆帝的私生活也要干涉,比如嘉庆帝册立继后的事情。

嘉庆帝与发妻喜塔腊氏鹣鲽情深,嘉庆帝登基后,喜塔腊氏成为皇后,不过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正在伤心的嘉庆帝根本没心思册立继后,结果乾隆帝出手了。

按理来说,当时嘉庆帝尚未实权在手,要不要册立继后,什么时候册立,都是嘉庆帝自己的选择,结果乾隆帝亲自下旨,让钮祜禄氏继位中宫。

朝廷上的事情乾隆帝要管,连嘉庆帝的私生活也要管,换谁都受不了。

青春期的孩子,要是父母管得太多,往往心里也都会逆反,更何况当时的嘉庆帝都快四十岁的年纪,居然还被这么管着,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嘉庆帝的内心对父亲乾隆帝都是有抵触的,但嘉庆帝也知道他再怎么心有不满,也不能表现出来。

乾隆帝做太上皇期间,嘉庆帝事事尊奉乾隆帝心意,甚至对于他内心最厌恶的和珅,嘉庆帝也是各种讨好,因为他知道,和珅这个“二皇帝”的分量,比他这个真皇帝还重。

也正是因为嘉庆帝装愣装得完美,使得和珅对其放松了警惕,后来在乾隆帝蹬腿没多久,就被嘉庆帝除得猝不及防。

心中充满不忿的嘉庆帝,表现得仍旧温顺,让乾隆帝很放心,最后成功熬出了头,然而那几年嘉庆帝看起来表现得有多温顺,其内心就有多不满。

嘉庆帝对乾隆帝训政充满抵触是人之常情,而乾隆帝不肯松手也很正常。

说小了,就是父母根本不放心孩子,说大了,因为历史上大多数退位失权的皇帝,后来都过得相当悲戚戚,乾隆帝也怕自己步唐高祖、宋孝宗的后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的有李光地这个人吗 康熙为何将他贬为知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李光地的结局,康熙王朝里的李光地是好人么,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

    对清朝李光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大热剧《康熙王朝》中,观众们除了早就熟悉的康熙皇帝,还认识了一大批他手下的名臣强将,其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被康熙从大学士贬为台澎知县的李光地。在剧中,他不但与蓝齐儿格格有一番令人叹惋的感情纠葛,其在官场中的经历更是让人

  • 霍光作为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代权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有一段时期经常被外戚或宦官把持着朝政,尤其是性格比较软弱以及年龄不大的皇帝被逼退位。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霍光是怎么成为一代权臣的?霍光,西汉时期的权臣,汉武帝亲封大司马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也是后来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汉武帝临终时宣布他为托孤大臣,在汉昭帝继位期间,消除了上官桀想要拥立刘旦

  • 演义中华雄是被关羽一刀斩杀的 正史中杀华雄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志中华雄是谁斩的,历史关羽斩华雄是真的吗,关羽斩华雄之前多少人死了

    对关羽和华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华雄正史中,被孙坚所杀。但在演义里,主角变成了关羽,还以段子的形式流传于民间。那就来看看这故事里的华雄是何许人也。他很是厉害,外表自然就是猛将一枚,两军对阵时,他自告奋勇,先后杀了四员大将。这么一来,再厉害的角,也要掂量掂量自己

  • 刘秀为何没有杀功臣?他为什么能与功臣共享荣华富贵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秀二十八功臣结局,朱棣有没有杀功臣,没有杀功臣的帝王

    刘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西汉和东汉都是汉朝非常伟大的时代,虽然中间被王莽中断了几年,但还是依靠刘秀完成了汉朝的继承。作为两个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刘秀在治国理念上有什么区别呢?刘秀应该算是汉朝少有的明君,而且治国能力相当出色,东汉能快速回复生机,而且文学也达

  • 吕布死后貂蝉去向不明 貂蝉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布死后貂蝉去了哪里,董卓死后貂蝉去哪儿,历史上吕布死后貂蝉去哪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貂蝉下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尔虞我诈是三国,而貂蝉就生活咋这样一个时代,她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使用美人计,让吕布与董卓反目成仇,让吕布斩杀董卓。最终虽然与吕布走到了一起,但吕布没有多久就战死沙场,成为历史。而吕布深爱的貂蝉在哪里?她有什么遭遇?是成为别

  • 吕布用的武器是方天画戟吗 事实证明我们都被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方天画戟都谁用过,吕布的方天画戟到底是何来头,方天画戟和称号冲突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布武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个不变的历史规律——合久必分,由于连续几代昏庸的国君、卖官鬻爵屡禁不止,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导致百姓生活难以为继,民不聊生,延续近五百年的大汉王朝就到了这个“合久必分”的历史时期,而众多英雄人物也因为时事的造就而登上了历史

  • 明末清初大臣:陈名夏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姓陈做官的有几人,章太炎是个什么样的人,民国二陈是哪两陈

    1644年甲申巨变,崇祯皇帝上吊自尽,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外有清军入关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弘光政权分立,战乱丛生。京城失陷时,大多数明朝官员来不及逃走,被迫投降大顺。这部分人在之后的历史上对各方势力逐鹿中原至关重要,这批人后来大多投降了清朝,并为清军平定江南立下汗马功劳,南方儒生领袖陈名

  • 蔡道宪:被张献忠点名招降,拒不投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招降纳顺,张献忠败亡原因,张献忠怎么灭亡的

    在明末这个乱世之中,普通人饱受战争之苦,而即使身为官员,也难免被时代和命运所裹挟。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被张献忠活活剐死的长沙推官蔡道宪的故事。蔡道宪,崇祯十年进士,后担任长沙推官。为官期间,他判案公正、不徇私舞弊、清廉有名望。在明末朝廷中间,是一股清流,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这样的官员放到和平年代

  • 爷爷被杀权臣掌权,刘病已是怎么逆风翻盘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元平元年(前74年),众生伏地,四方来贺,大汉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真龙天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征和二年(前91年),戾太子刘据陷于巫蛊之案,连坐多人,尚在襁褓的皇曾孙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汉时诸侯王等在京中邸舍临时设置的羁狱)。后元二年(前87年),依武帝遗诏,将其录入皇家宗谱,

  • 关羽临走前诸葛亮反复叮嘱他 只可惜关羽没有明白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关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前期还是比较低调谦逊的,但是随着名气声望的提高,名满天下的美髯公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逐渐的也就飘了起来。被封为五虎上将之后,关羽听说西凉马超出身名门世家,就想要去与马超比试高低,并且表示羞于与黄忠这样的老将为伍。刘备好言才得以安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