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吗 魏延为什么非要背叛

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吗 魏延为什么非要背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86 更新时间:2024/1/23 10:59:49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延反叛,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魏延,是蜀汉阵营中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其实力和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

可是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却第一时间反叛了蜀汉,投靠了曹魏,最终被马岱斩杀,身败名裂。

按道理说,魏延在蜀国并非没有受到重用。他虽然资历不深,却被刘备任命为镇远将军,全权都督汉中前线军事。在诸葛亮手下,他也同样颇受重任,担任征西大将军,封为南郑侯,多次作为北伐先锋,屡立奇功。

既然如此,魏延为什么非要选择背叛呢?

对此,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给出解释是: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从面相来看,他天生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诸葛亮活着时尚能服从,诸葛亮一死,他必定会反。

当然,这只是小说中的说法,我们显然无法把一个人的行为归结于他的长相因素。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魏延反叛蜀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事实上,历史上的魏延从来没有打算背叛蜀国,说他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乱臣贼子,还真是有点冤枉。

一、子午谷奇谋

魏延反叛蜀汉的原因,首先与他在第一次北伐时期献出过的一个重要计策有关,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从汉中出兵,向魏国控制的长安发起了进攻。

在汉中和长安之间,隔着一条长长的秦岭山脉。自古以来,想要从汉中打到长安,就必须穿过秦岭。而在秦岭之间,分布着4条崎岖的山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斜谷)、傥骆道(骆谷)、子午道(子午谷)。

从地图上看,这4条山道虽然距离长安最近,却由于山路崎岖陡峭,非常不利于行军和粮草运输。于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并没有选择这4条山路,而是绕了一个远路,从汉中往西北方向行军,出祁山古道,攻打陇西三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路线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稳妥,有利于保证后方的粮草供应,而且可以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不过,由于绕了一个远路,无法对关中平原造成太大的威胁。

而魏延提出了另外一个计谋,也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认为,蜀军不应该绕道祁山,而是应当兵分两路走秦岭山路。他建议,由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出兵,吸引曹魏注意力,而他则率领一路五千人的奇兵,兵出子午谷,直接偷袭到长安城下。当时长安的守将名叫夏侯楙,是一个胆小怕事,怯弱无谋的人。魏延正是基于此点,认为可以出奇制胜,一招制敌。这个计谋效仿了汉初时期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得手,确实可以出奇制胜,一击夺取长安。

这便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显然,魏延的这个计策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采纳。原因也很简单,诸葛亮生性谨慎,认为子午谷出兵风险太大,所以选择了更加稳妥的兵出祁山的路线。后来,蜀军的确占领了陇西三郡,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却最终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最终被迫撤兵。

在这里,我们不是讨论诸葛亮与魏延谁对谁错。只是想说明,魏延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而且最终北伐以失败告终,所以导致了他的心中一直存有怨念和痛惜。

北宋有一位名叫何去非的学者曾对此作出过点评:

蜀师每出,魏延常请万兵趋他道以为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愤惋。

这里说到的”愤惋“一词,就充分总结了魏延当时的情绪。他常年驻守汉中,战斗在和曹魏斡旋的最前线。所以他梦想着夺取长安,梦想着建立韩信一样功业。但他的奇谋却总是不被采纳,而北伐又一次次的失败,久而久之,便凝结成了一种愤恨和抱怨的负面情绪。

二、 与杨仪不和

魏延仅仅就因为有些小情绪,就会反叛蜀汉吗?

当然不会,他的反叛之举还有另外一个助推剂,那就是他和杨仪之间的矛盾。

杨仪是谁?

杨仪,曾经是荆州的一个小官员,后来投靠了关羽,并被关羽推荐到了成都。诸葛亮北伐时,他已经官至随军长史,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不过,由于杨仪和魏延都性格孤傲强势,因此两人之间素来有非常严重的矛盾,谁也不服谁。两人经常在公共场合进行争吵,甚至还差点在一次宴会上大打出手。

因为诸葛亮从中斡旋协调,两人的矛盾并未激烈的爆发,但是这却为蜀汉的军政大权埋下了一个严重的隐患。诸葛亮一死,这种矛盾就显露出来,酿成了一场严重的内讧事件。

三、 内讧事件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耗尽了心力,死在了五丈原。

按照陈寿《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临死之前将军队的指挥权临时授予了杨仪,命他率军退回汉中。同时,他还让杨仪命令魏延断后,防止魏军趁机追袭。

诸葛亮是否真的曾经留下这段遗命,我们不得而知。但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不愿意就此撤兵,而是做出了抗拒杨仪军令的举动。

他为何选择这么做?原因无非就在于我们前文中提到的两点:

第一,他的“子午谷奇谋”多次被拒,心中怀有怨念,不甘于北伐大业再一次失败;第二,由于私人之间的矛盾,他不甘位于杨仪之下,不愿意听命于杨仪。

这两点因素叠加起来,促使他做出了抗拒军令的举动,想要留在五丈原,继续和司马懿较量。

而在此时,心胸狭隘的杨仪也恰好抓住了魏延的这个把柄。他上书蜀后主刘禅,诬告魏延不服军令,企图谋反。

于是,在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之时,他手下的一文一武两个重臣发生了严重的内讧。

而魏延显然成了这场内讧事件的失败一方。他性格中的冲动和鲁莽,成为了葬送他前程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未得到军令许可的情况下,率领本部军马南下,攻打了杨仪的部队。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魏延从来没有不忠于蜀国,也从来没打算反叛。他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举动。《三国志》记载: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这说明,陈寿也认为魏延并没有反意,因为他并没有直接北上投靠魏国,而是率军南下攻打杨仪。他的目的只是想杀掉杨仪而已,泄一己私愤而已。

只不过,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刚刚去世,军队大权悬而未决,魏延不仅抗拒军令,而且还率军发动内讧,这造成的后果是非常恶劣的。这使他背上了乱臣贼子的恶名,把话语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他的对手杨仪。最终,他人心尽失,众叛亲离,只能选择向北逃窜,被马岱追上斩杀。

一代名将,因多年前积攒下的一些小情绪,和一些个人之间的小矛盾,最终葬送了前程,陨落于世间。

结束语:

说道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清楚,魏延的“反叛”根本与他脑后长没长反骨毫无关系。而千百年来,人们也已经习惯于把魏延当作一个乱臣贼子来看待。

“年少不识魏文长,识懂已是不惑年”。对于魏延来说,或许我们真的冤枉了他。

而对于蜀汉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双输”的结局。魏延固然身败名裂,蜀汉也失去了一位能征惯战的名将,最终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最终被魏国所灭,又能怨得何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李治为何对她如此迷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为什么痴迷武则天,武则天和李治是什么关系?,历史上武则天和李治感情好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和李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因为武则天“懂事”。李治和武则天的初见是在什么时候不可追溯了,但是两人产生感情,还是在李世民病重卧床的时候。武则天作为专门打理皇帝“起居”的后宫,在这个时间段时常陪伴在李世民左右。而在李世民常常“昏迷”之际,他的大孝子,太子李治也天天

  • 李承乾作为唐朝未来的储君 李承乾为何会走向谋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承乾谋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几乎可以说是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最鼎盛时期,朝贡之国可达到三百有余,大唐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然而在唐初时期,大唐的内部并不稳固,先是

  • 大小金川战役对清朝的影响有多大 清朝由盛转衰乾隆得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小金川战役,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从1636年到1912年,总共持续了两百多年,共传十二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

  • 除了胯下之辱外,韩信还经历过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不是所有人都是能够一出生就获得万人瞩目的,大部分的人都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不都会是轻松愉悦的,有一些很艰苦,也有一些很伤害自己的自尊心。在这一方面,秦汉时期的韩信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我们都知道的,有胯下之辱,这一件事已经

  • 汉献帝不杀曹操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敢还是不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汉献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从公元190年开始,强大的东汉王朝算是正式进入了一条死路,在这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在这之后击败袁绍开始逐鹿中原,而孙权经营江左,刘备攻取益州,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当然,曹操虽然外出征战,可是实际上当时还是打的汉献帝的名号,汉献帝也是一个苦命人,前几

  • 项羽在建立政权之后,为何没有称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项羽在建立政权之后,为什么没有自己称皇帝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少时读《史记》,觉得项羽就是打仗厉害,其他方面一点也不聪明,竟然会被刘邦这样的人打败;后来再读《史记》,慢慢发现,不仅仅项羽很厉害,刘邦也很厉害,他们的很多思路竟然都是不谋而合的。比如说称帝这个事儿

  • 夷陵之战中,刘备火烧连营大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中,刘备火烧连营大败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当时战火连天,发生很多大的战役,也被载入史册或者写在兵书上,让人们最熟悉那要属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这两场战役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朱元璋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从士兵变成了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从普通一兵,摇身一变成为拥兵十万的大元帅用了多长时间?三年,只用了短短的三年!为什么会这么快?这就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除此之外,朱元璋苦难的童年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好像没有谁比朱

  • 刘病已继位之后是如何掌控黄权的?用的什么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下列表现中不属卫分证的是哪项,卫子夫孙子刘病已,黄权怎么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病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刘病已(刘询),他能够活下来,并从一个囚徒变成皇帝,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命”,可他又凭什么能够在权臣霍光废掉刘贺之后,坐稳皇位呢?刘病已之所以能够坐稳皇位,是因为他与刘贺成长环境不同,成长环境造就了刘病已并不会向

  • 石达开死后她的儿子是什么结局?真的惨遭凌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石达开到底死没死,石达开在哪里凌迟处死,石达开结局是什么

    石达开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6月27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四川成都接受清廷审判。此次审判只是走个过场,石达开乃太平天国创始者之一,清政府是绝不可能绕过他。两天后,石达开与其数十位手下惨遭处死(一说凌迟)。当时与石达开一起被押解到成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