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样的?真的一无是处吗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样的?真的一无是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86 更新时间:2024/1/19 16:50:48

胸怀天下的王安石为何蒙尘一千多年,被污蔑得一无是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少读《宋史.王安石》本传,看到“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不禁摇头,王安石又是祢衡杨修之辈,恃才放荡,刚愎自用。这种人最终聪明会被聪明误,没有好下场,当时便为王安石下了决断。

在王安石执政过程中,变法出问题了,看到“正大光明”的司马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复劝之,安石不乐”觉得王安石这人真不识好歹,果然是自以为是之辈,人家好心劝他他倒不乐意了,反倒是司马光这朋友真好。

又看到新政中保甲法之类的导致“敛赋愈重”甚至有民截指自残以抗保甲,感到王安石不过一理论上的愤青,乱用新法,导致国家紊乱,体制不行,群臣公愤,百姓动荡,由此很讨厌他。再之后看到某些野史中写王安石三个月不洗脸,詈骂老妇人之类的,我甚至相信王安石真的会这么干!

这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得罪当时的一众正人君子,不惜以百姓的苦痛为代价,你看他不爱和平,要搞什么战备,搞战备结果又要增加百姓徭役,这不是很坏的人么?

后来读《两宋文集》时,读到王安石为纪念欧阳修写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其中悲恸之情,溢于文辞之外,感觉比苏轼的悼文真情实感得多。林云铭评价说:“(这篇文章)而一气浑然,渐近自然,又驾大苏而上之矣。”吴德旋评价: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

然后又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北宋风气,刑不上大夫,虽然开国皇帝和另一个的独夫都直接或间接杀过士大夫,但毕竟对文人还是很尊重的。这就造成了所谓的言论自由局面,那些士大夫们仿佛人生的意义就是互怼,称得上现在键盘侠的祖宗。

于是发生了乌台诗案。当时王安石完全可以对曾经反对过他的苏东坡落井下石, 但当时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宋神宗很怜惜苏轼之才,本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当多方的营救之声不时传来时,他不能不为之动心,特别是极为器重的王安石的话,他更无不听之理。于是他最后下决心了结此案: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

事实上,王安石的心胸可以在失意时容纳政敌。

到这时,我已经有点怀疑王安石是不是那个无情无义一心只管做自己的事哪怕碾死一堆老百姓也不理不睬的人?如果是,贪污榜上他无名,奸臣榜上他无名,害人榜上他无名,他又不可能造反,而且位居宋朝的宰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一直变法图的是啥?他的抱负是什么?

其实在王安石之前,有一个人已经解答过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王安石与范仲淹心怀的是天下!他们关心天下苍生,关心天下正气。

可惜跟他同代那批所谓的正人君子,心怀的是利益。

颜习斋《宋史评》: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所行法如农田、保甲、保马、雇役、方田、水利、更戍、置弓箭手于两河,皆属良法,后多踵行……范祖禹、黄庭坚修《神宗实录》,务诋荆公,陆佃曰:此谤书矣;继而蔡卞重行刊定,元祐党起,又行尽改,然则宋史尚可信邪?

可以为证。到此我才知道《宋史》的荒谬。

事实上,王安石的变法很多成功了,不管是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农业上,虽然也有不成功的,比如青苗法。但最最搞笑的是,韩琦把王安石的七条功绩作为罪状弹劾,因此才使得王安石的很多功绩得以流传下来,不被那些正人君子们销毁篡改。

其中包括:抬高丽朝贡,取吐蕃之地建熙河,筑河北城池,置都作院颁弓矢新式大作战车等。

然而,胸怀天下的王安石,得罪当时的权贵利益太多,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诋毁一个王安石又有何稀奇?在那个地主阶级才有发言权的年代里。

王安石是真正为民为国的好官!可惜这好官却被污蔑得一无是处,到近来,才渐渐有声音承认他的贡献。实在很难想象,在他的后半生里,面对流言蜚语,他空怀满腔志气,活得有多痛苦。

王安石已经蒙尘了一千多年了,这不禁让我想到,权力才是政治的本色,诋毁是文人的志气,中华几千年来非奸臣误国,乃是书生误国。奸臣误一朝,书生愚万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不杀生的苏东坡,是如何制作出著名的东坡肉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东坡做的东坡肉,苏东坡的东坡肉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东坡肉是不是苏东坡发明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东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苏轼是大文豪,是北宋的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美食家。东坡肉,就是他发明制作的一道名菜。但是苏轼却主张不杀生?下面几个故事就是证明。1.不惜捐钱,大量购买禽鱼放生当年苏轼从歌舞班赎身了一位十二岁的小姑娘,叫王朝云,朝云脱

  • 秦武王派甘茂攻打宜阳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鞌之战讲了什么,甘茂攻宜阳,秦国攻打宜阳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秦武王的文章。秦武王公元前310年继位为王,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秦国国君,秦武王想东扩中原,窥视东周。韩国的宜阳是秦国东扩的桥头堡,所以秦武王要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最后因在东周的都城举鼎折断了胫骨而死。1.宜阳之战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对樗里疾和甘茂说:“寡人生于

  • 曹操是如何处置荆州世家大族的?帮了刘备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江南世家大族,刘备为何不归还荆州,世家大族什么时候出现

    曹操对荆州世家大族的处置为什么在客观上帮了刘备的大忙?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汉末三国历史进入“荆州时代”,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都围绕荆州展开争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征,占据荆州的刘琮望风而降,让曹操在荆州的争夺上占据先机。但赤壁之战的失败却让曹

  • 庸芮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劝说宣太后不杀男宠魏丑夫陪葬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宣太后和谁葬一起了,魏丑夫与秦太后的关系,芈月传庸芮喜欢谁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庸芮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宣太后就是经典历史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历史原型。她是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第一位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史记楚世家》记载:“芈”姓是从西周

  • 武庙十哲之一的韩信能扫平天下,那诸葛亮有什么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庙十哲诸葛亮,名将十哲,武庙十哲排名

    大家好,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是一个武功极盛的王朝,比如大唐第二个皇帝李世民,他就是靠着一杆长剑一步一步打出了大唐的江山,若论大唐之功绩,绝对没有人比得上李世民,开国皇帝如此能打,这也造就了之后大唐的武功卓著。因此在大唐时期,一个著名的“排行榜”诞生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庙十

  • 都是占据汉中取天下,刘邦成功了为何刘备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给刘邦分封的巴蜀很差吗,汉献帝是刘邦的第几代,刘邦靠什么赢得天下

    说到刘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到拥有三分天下的地盘,做到蜀汉的君主,实属不易啊!我们看刘备的经历就会发现,刘备一生的经历和汉高祖刘邦的经历是非常相似的!刘备和刘邦都是白手起家,曾经都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前期也打过很多的败仗,也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真的是失误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原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原因概括,鲁智深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

    三拳打死镇关西,鲁提辖真的是失手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可能是因为选入了中小学课本的缘故,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是从小学开始一直学到大学毕业,鲁提辖的语言,神态,举止不知道被语文老师们分析过多少次。近日,再读

  • 东汉名将耿恭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大破匈奴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投降匈奴的汉朝名将是谁,耿恭是谁,汉朝耿恭300

    大家好,说起东汉名将耿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人类发展的历史是弱肉强食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最早产生灿烂文明的四大古国,都不同程度受到域外势力的冲击,或者惨遭毁灭,或者中途夭折,或者被逐渐同化,只有中华文明虽历经风雨,受尽磨难,却在一次次状如累卵的危机之中,披荆斩棘一路走来,不改华夏民族

  • 唐玄宗为什么没有阻止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为什么要杀死杨玉环,关于安禄山和杨贵妃,唐玄宗和安禄山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关于唐朝历史,我们经常听到过这样子一句话,说的是大唐王朝很“开放”,若论大唐女子之开放,恐怕比之现代女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平阳公主以女子之身居然可以替父打天下,现在山西还有一座“娘子关”来纪念她,武则

  • 对大明亡国不可推卸责任的左良玉,为何会被认为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左良玉是忠臣吗,满清对李定国的评价,如果没有杨国忠安禄山会反吗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什么还被认为是忠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末,左良玉坐拥当时最庞大的军事力量。但他却先是目送李自成一路攻破北京,灭亡大明,又在南明初建时发兵东下,发起内战,最后,左良玉死后,他的庞大军团麻溜降清。这样一个人,理应毫无争议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