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史上繁荣的时代?

揭秘: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史上繁荣的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23 更新时间:2023/12/20 11:08:12

公元1063年黄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网络配图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雅量能容,士大夫乐园

苏辙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嘉佑二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网络配图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位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等少数明君才能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坚持原则 善听劝诫

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记载,名臣夏竦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

夏竦曾两度担任枢密使,并著有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也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帝管干部”。 夏竦还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原父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

皇帝想给大臣一个好听点的“荣誉称号”,要是搁在其他朝代,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宋仁宗却碰壁了,而且他再碰壁后从善如流,并没有固执己见。这说明,宋仁宗十分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

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载有一个宋仁宗拒吹枕头风的故事。某日退朝后,宋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给仁宗梳理头发的时候,看到他怀里有文书,就问是甚么事情。仁宗答说:“最近下雨不止,朝中谏官认为是阴气太盛所致,故上书让宫里裁减嫔妃侍从的人数。”女官听了以后很不屑地说:“那些宰相和御史,家里多的是歌姬舞女,即使普通的官员,只要官职稍一如意,也会增置歌姬舞女的人数,皇上身边不过就几个人,他们就大喊‘阴气太盛’,要求裁减,难道只许他们自己逍遥快活?”

宋仁宗听后没说话。女官又问:“这个建议必须执行吗?”宋仁宗回答说:“谏官的建议,哪能不执行?”女官仗着自己平时为仁宗宠爱,认为再怎么裁减也轮不到自己,于是赌气说:“如果一定要执行的话,就请皇上先把奴家给裁掉。”宋仁宗当即站起身,让掌管嫔妃名册的内侍马上携带名册到后花园来,并下令看门者,即使是皇后前来也不准进入后花园。不一会仁宗就传下命令,让梳头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尽快携带私人物品从内东门出宫,事情办好之后,马上回奏,速速办好。

网络配图

当时已是吃饭时间,皇后为了不耽误仁宗吃饭,亲自去督办这件事。直到接到回奏,仁宗才开始吃饭。其间,皇后始终不敢问原因,直到饭后喝茶,皇后才小心翼翼地问:“梳头的女官是皇上平日最为恩幸宠爱的人,为何第一个就把她裁减出宫?”仁宗说:“这人劝我不要接受谏官的建议,怎能把她留在左右?”

后来,皇后时常以此事告诫宫中的嫔妃宫女,让她们不要乱说话,更不要干预政事,不然就像梳头的女官那样,为皇上所不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没有皇后邓绥的支持就没有如今的造纸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但依然谦和平易,从不居尊自傲。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邓绥德才兼备,文化修养颇高。她不好珍玩,钟情文籍,因此酷爱纸墨。《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是时,方国贡献

  • 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娶了两个奶奶级别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皇五帝都是女的,皇帝的四个妻子,女娲娘娘和三清哪个大

    舜(拼音:shùn),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网络配图从辈份来说,舜是五帝之一颛顼的第六代嫡传玄孙,黄帝的第八代嫡传玄孙,正统的皇家血统。尧帝为了检验舜的品格,将自己

  • 是什么注定了刘邦要当皇帝?原来是白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斩白蛇是真的吗,刘邦与樊哙,刘邦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当然说没有,但当了皇帝的人,一定会说有。事实上,在适当的时候,陈胜吴广也会说“有”,而且,他还希望大家也说“有”。《史记》中记载,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发闾左九百人赶赴渔阳,恰好天下大雨,道不通,大家估计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谋划起来:现在横

  • 朱元璋曾加入过明教 登上皇位后决定取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真的是明教,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教的人吗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中写道:杨逍案头有一本《明教流传中土记》,“张无忌翻开书来,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书中载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其时波斯人拂多诞持明教‘三宗经’来朝,中国人始习此教经典……至会昌三年,朝廷下令杀明教徒,明教势力大衰。

  • 历史上的大侠郭解其实是个阴狠手辣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剁辣椒手辣手烧怎么办,汉书郭解传,彭连虎欲杀郭靖是谁出手救下郭靖

    郭解,有着汉朝第一大侠的称号,姓郭,名解(读“xiě”),字翁伯,现在的济源东南人,是“中国第一女神相”许负的外孙。他的父亲也是一个著名大侠,却因为行侠仗义的时候触犯法律,被汉武帝下令诛杀。图片来源于网络郭解为人矮小,但是非常的精明强悍,年轻时候的他残忍狠毒,经常就因为心中的不快,胡乱杀人,但他的为

  • 揭秘刘邦曾用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和群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的离间计,刘邦是怎么打败项羽夺天下的,项羽范增离间计

    公元前205年的冬天很冷,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快一个月,楚、汉双方的军队也像这冰冷的空气一样在荥阳这个地方僵持着。项羽早已坐卧不安,他想尽快打赢这场战争,于是想方设法断绝汉军运粮的甬道。不断被楚军攻击粮道的汉军确实有点儿支撑不住了,刘邦也不想在这个鬼天气里再无止境地等待下去,必须要有所行动。网络配图十二

  • 揭秘武则天为什么死后立一个“无字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立太子,武则天真实死因揭晓,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死后所树的碑上“一字不铭”,给世人留下了“无字碑”之谜,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墓前有两块高大的石碑,西面一个是“述圣碑”,碑文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所书写,主要是歌颂唐高宗在世时的功绩。东面一个石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刻而成

  • 后人为何认为项伯是个吃里扒外的人: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无伤,项伯是谁,项伯为何害自己的亲侄

    项伯身为旧楚的望族,在项羽帐下做事,理应帮助项羽,却将楚国的军事机密告诉了对手的手下,相当于间接告诉了刘邦。之后项伯干脆充当起了和解人,缓解项羽和刘邦的矛盾,甚至在鸿门宴上解救刘邦,不得不令人怀疑他的行为。项伯为什么帮刘邦项伯在鸿门宴上挺身帮助刘邦的原因存在着很多说法,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往小了说

  • 揭秘:乾隆首次南巡到底花了多少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为什么南巡,乾隆留给嘉庆多少银子,雍正留下6000万白银

    “乾隆下江南”曾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众多的历史悬疑让人猜测遐想。市档案馆的贾丽琴研究《清宫扬州御档》发现,为迎接乾隆首次南巡,扬州在沿途道路、名胜古迹修建行宫、修桥铺路,可谓煞费苦心。据两淮盐政吉庆在《奏为圣驾南巡两淮商人程可正等公捐百万银两事》奏折中称“江省幸蒙恩允南巡,万姓欢腾,淮商倍切所需费

  • 揭秘历史上谁被明成祖朱棣诛灭十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朱棣灭十族的大臣,诛灭九族对不对

    明成祖朱棣打下南京之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文武百官见势不妙,纷纷见风转舵,投降朱棣,但方孝孺拒不投降,所以被朱棣派人抓进了大牢。早在朱棣起兵之时,军师姚广孝曾给朱棣说过,“南京城攻下之日,方孝孺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所以朱棣多次派人到狱中劝降方孝孺,希望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