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裴寂从风光无限到死于他乡,都经历了什么?

裴寂从风光无限到死于他乡,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8 更新时间:2024/1/20 10:04:51

大家好,说起裴寂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裴寂自幼和李渊交好,是李渊的发小,两人感情深深厚。按现在的说法,李渊和裴寂就是一对好基友。成为皇帝后,李渊与裴寂的感情要比他的几个儿子还深。再加上裴寂又是晋阳起兵的首功功臣之一,是李唐的开国元勋。总总加层之下,李渊在朝中最为信任裴寂,对他的荣宠甚至超过了李世民

李渊就曾经这么说过,他能够坐到现在的位置,多亏了裴寂。所以,裴寂在朝中的声望仅次于李渊,就连李世民和李建成都要给裴寂三分薄面,尊称一声世叔。

武德年间,有李渊作为靠山的裴寂就像开了无敌挂,只要不是谋反,什么责罚都不会加到他身上。他在讨伐刘武周兵败后,李渊也只是稍微责备了他几句,然后轻描淡写地就将他放了。

与之相比,刘文静就可怜多了。刘文静不过是想在李渊面前多露露脸,结果没想到被李渊和裴寂以谋反的罪名联手铲除。究其原因,还是李渊记着刘文静的过错,裴寂担心刘文静争宠而已。可见,裴寂在李渊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但到了贞观年间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裴寂是李渊的铁杆支持者,死忠于李渊。李世民在登位之初不敢拿裴寂怎么样,在朝中还多要倚仗于他,从而稳定朝中局势。

但到了贞观二年,当朝局稳定下来后,李世民开始清除李渊在朝中的残余势力,裴寂首当其冲。

李世民知道,只要李渊存在一天,裴寂就不可能为其所用,裴寂多留在朝中一天,李世民就会多加一份风险,虽然这风险很小,但却不能掉以轻心。再加上裴寂的能力也不是不可替代,所以裴寂必须要被清除出去。

一次,李世民同文武大臣到南郊祭祀,返程的时候邀请裴寂和长孙无忌同他共同乘坐御辇,以示对这两人的恩宠。裴寂受宠若惊,不敢从命。李世民就笑着说:

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与谁?

没办法,李世民都这样说了,裴寂只好硬着头皮上车。这荣宠的表面隐藏的却是莫大危机,身为老狐狸的裴寂又怎会不知道李世民话中之意!

李世民所说的“佐命之勋”,是为了向裴寂强调——你是我父亲的命,不是我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后面应该会知道怎么办。

本来,李世民是想要裴寂自己知难而退,主动告老还乡。这样两人无论是从面子上还是里子上都过得去。

但裴寂舍不得手中的权力,还有他对李渊的感情。所以,明知道李世民的意思,裴寂还是硬着头皮留在长安。

李世民觉得裴寂不识抬举,十分恼怒。于是借着一个由头,要将裴寂赶出长安。这个由头缘于一个名叫法雅的和尚。

武德年间,法雅得宠于李渊,所以能够自由出入宫中。但到了贞观年间,法雅所有的特权都被取消,加在身上的荣宠也消失不见。这让法雅的心态彻底崩了,怒火攻心地他开始妖言惑众,说李世民得位不正。这正好是李世民心中的逆鳞,法雅很快就被抓进了大牢,由杜如晦审理。

这件案子本来和裴寂关系不大,但杜如晦偏偏就扯上了裴寂。也许杜如晦向法雅许诺了什么,或者是屈打成招,法雅在被被审理的过程中供认裴寂曾经听说过他的那些“妖言”,可裴寂没有及时上报。也就是说,裴寂犯了知情不报的罪。

裴寂明知道李世民要找他算账,自然否认了法雅的供词。但法雅却死死咬住裴寂,一点松口的余地都没有,这令裴寂百口莫辩。最后,杜如晦得到了他想要的,裴寂的罪责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很快就下了一道诏令,罢免了裴寂司空之职,削掉了他一半的食邑,并让他返回原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裴寂认命了。但他对李渊的友情是真的,为了陪伴在李渊身边,裴寂冒着风险请求李世民让他留在长安。可李世民没同意,并且将裴寂好好数落了一通,这让李世民倍感舒畅:

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坟墓,幸已多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论您的功勋,实际上是坐不上现在的这个位置的。您不过是蒙受了太上皇的恩泽,侥幸在群臣中位居第一而已。武德年间,就是因为你才导致朝中贿赂公行,朝纲紊乱。只是念在你是故旧,不忍心依法处置你,你能活着回到家乡,已经是万幸了!”

被李世民如此数落,裴寂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这也算是李世民对裴寂的法外开恩了,如果李世民想要算旧账,或许裴寂将如同刘文静那般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处死。

回到家乡的裴寂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低调非常。但越是怕麻烦,就越有麻烦找上他。

裴寂回到家乡后,有一个神棍找上了裴寂的书童,他告诉这个书童,说裴寂身上有天命。书童听后又将告诉了管家,管家告诉了裴寂。裴寂一听说这个言论,吓得要让管家杀了书童灭口。

当时神棍已经死了,所以书童才是第一个说自己是有天命的人。因此,裴寂根本就不敢报官。但管家最后想了想,还是将书童放了。原因是管家贪了裴寂很多钱,担心事情败露后裴寂找他算账,所以想要留一个把柄来要挟裴寂。

果然,不久后,管家贪污的事情被裴寂发现。裴寂怒不可遏,想要杀了这个管家。管家一口气逃到了长安,向朝廷告发了裴寂。

于是,裴寂又惨了。李世民听闻后大怒,当即宣布了裴寂四项大罪:

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愤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裴寂)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戮以灭口,罪四也。

于是,裴寂再一次被流放了,因为有朝臣为裴寂求情,他才被免了死罪,流放到了静州(今广西梧州市)。短短几个月,裴寂遭遇两次巨大的打击,他感觉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

本来,他想着到了静州后就好好生活,了此残生。结果又碰到羌人造反,有人立刻说羌人造反是要拥立裴寂为首领,上报了朝廷。但李世民没有听信,而是选择相信裴寂。

果然,裴寂还是老当益壮,为了保住自己的晚节,同时也为了子孙的富贵前程,裴寂穿衣戴甲,率领家丁平定了羌人的叛乱。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李世民不是一个功过不分的皇帝,裴寂平定叛乱有功,取得了李世民的谅解。不久后,裴寂就收到了一道征召他回朝的诏书。

可此时的裴寂已经年老到走不动道了,再加上心中抑郁非常,接到诏命的几天后,六十岁的裴寂憋屈地死在了他乡。

一朝天子一朝臣,裴寂之所以会被李世民如此针对,完全是因为李世民还不放心大安宫那位太上皇。而只要裴寂还在朝中,还有声望,那李渊就有复起的可能,虽然这个可能无限小,但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因素。裴寂就是这个因素,所以李世民就把他流放到了长安之外。裴寂是政治的牺牲品,死得憋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治有一个心很毒辣的老婆武则天 李治的八个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几个老婆,武则天害死了李治,武则天比李治年龄大多少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高宗李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3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位皇帝,他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本人治国有方,而是因为其有一位心很毒辣的老婆武则天。而正是因为武则天的存在,才使得李治的8个儿子中,有7个都死于非命,只有一个善终,让人唏嘘不已。下面一

  • 曹魏的十一位“太尉”分别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曹魏太尉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太尉,古代官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执掌天下兵马,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所以,实际上秦朝时期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一职。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

  • 程咬金身为唐朝的名将 程咬金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名将程咬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看过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对于中国古代隋唐这段时期的历史几乎耳熟能详,这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两个历史时代。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程咬金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自古男儿当征战沙场,建功立业。隋朝在隋炀帝时期,君王昏庸,天下

  • 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真公主,宁国公主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和亲是古代缓和国与国,民族和民族之间的一种方式。对于中原王朝来讲,“和亲”固然是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最好的方式。在唐朝时期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亲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和亲的公主我们历史上学的最有名的就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是这两位其实都不是真公主,昭君其实是宫女,文成公主是王爷的女儿。而今天要将的宁国公主

  • 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杜伏威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唐我皇长子身份被曝光了,大唐一字并肩王,大唐双龙传杜伏威

    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面,经常有“一字并肩王”出现。比如王世充封罗成为一字并肩王,李世民封薛仁贵为一字并肩王。演义类小说里面的一字并肩王,原型其实是隋唐时期的亲王。隋唐时期,一个字的王,是亲王,比如李世民的秦王,李元吉的齐王。两个字的王,是郡王,比如李孝恭的河间王,李道宗的江夏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

  • “三藩之乱”后,尚可喜为什么还当了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 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 唯一一个生于冷宫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我国封建时期的皇帝,很多人便会自动脑补其荣华富贵的生活,至尊无上的地位,就算是个傀儡皇帝,在个人生活上,那也是尽量满足,好吃好喝的供着,有专人伺候他的作息起居,想想都叫一个惬意舒适。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从其出生便是有人伺候着且有着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

  •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是真正的明君?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宣帝和汉武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想很多人对明君是有什么误解,在大多数人眼中,封建时代的明君无非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实际上真正的明君,从来都是那些不显山露水之人。比如唐高宗、宋仁宗、明仁宗、明孝宗等等。为啥?你见过成绩真正好的人,会整天在同学们面前吹嘘

  • 揭秘:孙权身上有哪些臭毛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东吴,是孙坚和孙策打下来的天下,最后坐天下的却成了孙权,父传子,子传弟虽然也正确,可是孙策的英年早逝才是一切的关键。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而其中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东吴英年早逝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点,也太频繁了一些。大家都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哈哈,开个玩笑,从孙策

  • 被严重忽略的悍将:陈寿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乱世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因为他本身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于是在书中,对蜀汉阵营的文臣武将进行了拔高,曹操一方的大才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贬低。与此同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则属于正史,是大多数人了解三国历史的依据。但陈寿也是人,也有情感,有喜好,有立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