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自卑变态 文人成为“冤死鬼”

朱元璋自卑变态 文人成为“冤死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95 更新时间:2023/12/16 0:01:36

朱元璋在取得帝位以后,不断加强皇帝的权力。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中书省,罢置丞相,政事归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又相继制造胡惟庸蓝玉之狱,株引牵连,杀戮达五六万人,把和他共同打天下的功臣宿将诛杀殆尽,从而解除了武臣对皇权的威胁。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向文人开刀。明王朝刚刚建立,朱元璋又是从“贼”出身登上皇帝宝座的,因而一班前朝过来的文士还不愿和新朝合作,不肯出来做官。以致朱元璋下令把“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列入法律条文,加以惩处(见《明史•刑法志》)。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已经出仕的文人,也并不放心,疑心这些人用文字对自己和朱明王朝进行讥讪诽谤,所以特别注意奏章的字里行间有无这类文字。

网络配图

我们且看他用什么手段置人于死地。

一、以附会字形加罪于人。当时有一位高僧,法名来复,朱元璋请他吃饭,来复谢恩诗称:“全盘苏合来殊域,玉婉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朱元璋见诗大怒,曰:“汝诗用‘殊’,谓我是歹朱耶!又谓‘无德颂陶唐’,欲以陶唐颂我,而未能也。何物奸僧,大胆如此!’遂斩之。”(《明朝小史》卷一)这位和尚虔诚地拍马屁,万没想到朱元璋用字形分解法来加罪于他,结果自己的身首也被分解了。

又有一位中书舍人詹希原,字写得很漂亮。朱元璋命他书写太学“集贤门”门额,因“门”字右直微钩起,朱元璋就挑了眼,说道:“吾方欲招贤,原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马朴《谈误》卷四)。“门”字右直挑钩,是规范书体,千古如此,怎么到了朱元璋那里就不能挑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自己所写的“门”字,也是“右直微钩起”(见吴晗先生《朱元璋传》卷首所附朱元璋的亲笔信书影)。如此,则朱元璋应自履其罪了。

二、用同音、方音曲解文义而加罪于人。明初名儒卢熊以印文篆书“兗”字类“兗”字,上书请改正。朱元璋看了大为恼火,说道:“秀才无理,便道我兗(滚)哩!”几被祸(《水东日记》卷四)。卢后仍坐累而死。

其他如浙江府学训导林元亮为海门卫作《增俸谢表》,内用“作则垂宪”被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贺表》,内用“垂子孙而作则”被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作《贺冬节表》,内用“仪则天下”被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司作《贺正旦表》,内用“建中作则”被诛。

网络配图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贺正旦表》,内用“睿性生知”被诛;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州作《贺正旦表》,内用“圣德在秋”被诛。以上诸条,朱元璋用他所操的淮南方言,读“则”、“贼”同音,“作则”即“作贼”,这不是在骂他曾做过“红巾贼”么?“生知”被读作“僧知”,“圣德”被读为“僧得”,这不是揭他早年曾当过和尚的老底么?

三、疑文字触犯皇权而罪人。苏州知府魏观,因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修建知府衙门,犯了皇权忌讳;高为魏观作《上梁文》,内有“龙盘虎踞”字样,被认为有不臣之嫌,魏观、高启均被腰斩(见《明史•高启传》、刘辰《国初事迹》)。又如:“国初郊祝文有‘予’、‘我’字,上怒,将罪作者。桂彦良进曰:“汤祀天曰‘予小子履’,武祭天曰‘我将我饷’,儒生泥古不通,烦上谴呵。众得释。”(见《玉堂丛语》卷一)这位桂彦良确实聪明机敏,指桑骂槐地说儒生“泥古不通”,实则指责朱元璋不学无术,任意罪人。朱元璋只好顺坡下驴,说:“正字(桂彦良为太子正字)言是也。”(《明史•桂彦良传》)否则又成一血案。

朱元璋所加给表文作者的罪名,均无事实根据,是道道地地的冤案。表文的作者本来是颂扬朱明王朝强盛和朱元璋的圣明,且文词也都是一般常用的套语,并无反明思想和讥刺之意,这一点与后来的清代文字狱则大不相同。清代文字狱,无论牵连之广,杀戮之惨,均远远超出明初之文字狱。但就事实而言,清朝文字狱虽也有一些系附会而成的冤狱,但有不少案件所加的罪名却有一定事实缘由。文章的作者或不奉清朝正朔,或斥满人为夷狄,或语含讥刺等。写书或传布之人,不少是有强烈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的,因而形诸文字,表现了对异民族统治的反抗。明初的情形则不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汉族士大夫对元朝没有那么强烈的留恋故国之情,“以夏代夷”,在他们看来是顺天应人的,因而不存在像清初那样反清复明的民族情绪。明初的文士之所以不愿与朱明王朝合作,一则是耻仕二姓的思想在起作用。二则是一班士大夫还在观望,若贸然出仕,万一朱明王朝短命,则终身背上“以身事贼”的黑锅。三是明初用法严酷,许多当官的朝不虑夕,说不定哪一天就保不住脑袋,这也使不少文士逡巡却步。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士大夫阶层与朱明王朝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还不至于对朱明王朝反抗、讥讽。

网络配图

朱元璋出身微贱,父祖辈均是佃户,他本人从小跟着父祖为人佣作,后来当了和尚,又参加了被称为“贼”的起义军。虽说后来登上皇帝宝座,但对自己“下九流”的出身和经历,总觉得不光彩,因而总怀疑别人揭他的短。在这种神经质式的疑心的驱使下,看到臣下的奏章表文,居然处处都在讥和尚、骂盗贼,处处在诅咒朱家王朝短命。这种自卑感的变态表现,则是朱元璋本人经常把“朕本淮右布衣”、“江右布衣”之类的话挂在嘴上,临死时还说:“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见《明史•太祖纪》)甚至在他自撰的《皇陵碑》中详叙自己的出身经历。这样好像朱元璋并不忌讳自己出身经历。其实不然。朱元璋的逻辑是:我自己讲,是出于朕心坦荡,表明我并非依靠祖宗的功业,而是赤手创业获得天下;他人讲,则是别有用心地刺毁朕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公想要夺取天下 为何还尽力辅佐周成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解释说,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又称: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着天下的国事。据今所考,《尚书·大诰》中的“王”把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

  • 揭秘为什么水浒传中的韩滔被称为百胜将军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韩滔,北宋人,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人称外号百胜将。他出生在东京,之前做过陈州团的练使。他是武举人出身,用的兵器是枣木塑,就是一种类似于狼牙棒的武器。《水浒传》韩滔剧照(网络图)他在梁山上排名四十二,对应的星座是地威星。据说他是百战百胜,所以人送外号百胜将,不过有夸大的成分。他在跟随呼延灼的时候

  • 裴寂:李渊起义改变的第一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年间的老臣封德彝,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爷爷因为和尔朱荣的矛盾,投降了高欢,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南朝迎来了最后的疯狂,趁着北周平定北齐,吴明彻进行了一次北伐。结果,封德彝的老爹,战败被俘,去了扬州,十多年后,江南豪族起义爆发,22岁的封德彝,被拉进了杨素的大营,成为杨素的贴身小秘书,重走江南路。正是

  • 揭秘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和尚皇帝,比如朱元璋、顺治等,不过朱元璋小时候当和尚那可是没有办法,穷途末路,当个和尚能够顺理成章的去化缘,顺治和尚据说是因为董鄂妃的缘故,要说与和尚非常投缘的倒是梁武帝,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尚皇帝。网络配图按理说和尚与皇帝格格不入。不信请看,和尚是教人向善的,主张扫地恐伤蝼蚁命

  • 杨文干事件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第一次交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荆州人刘洎,在隋末乱世,跟着萧铣闹起义,在原先西梁的地界,建立了新的政权,而刘洎则成为黄门侍郎,因为扩展地盘的需要,刘洎带着军队,进入岭南。武德四年,李靖带领部队,神出鬼没,打了萧铣一个措手不及,没等各路军队,赶来勤王,萧铣就已经投降了李靖,随后刘洎进入唐朝的公务员体系。玄武门事变后,刘洎官拜给事中

  • 马周 唐初寒门士子的第一任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利用寒门士子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挑战政事堂的宰相们,成功将王皇后贬入冷宫,武则天呢,也如愿以偿,成为后宫新老大,长子李弘成为太子。皇后问题解决了,但是真正让李治满意的,是他自登基之后,重新掌握了权力,而褚遂良成为事件的第一个牺牲品。诸遂良的家族原先在南朝,延续了好几代,到了褚遂良的爷爷那

  • 宋徽宗并非无所作为 曾救助汴梁弱势群体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做了皇帝后,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遗憾的是,他天生就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人,若是让他专心于艺术创作,他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让他当一个大国的领袖,他似乎不是那块料。但宋徽宗曾经为做一个好皇帝而积极努力过,比如,为了救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曾经在京城开封创办了一套完整的国家福利系统,设立了不少福

  • 同治皇帝载淳靠寻欢作乐是用来减压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清王朝建立后的第八代皇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称帝,次年改元同治。11年后,也就是公元1873年,17岁的载淳亲政。但是未及两年,这位少年皇帝便撒手人寰,时年仅19岁。有关于同治皇帝的英年早逝,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因行为不检,染梅毒而死。如《清史演义》第七

  • 秦桧更奸更高明:揭秘导演岳飞之死另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赵构下决心除掉岳飞前,还是力求平衡和、战两派的利益关系的。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与金人修和讲好,赵构不忘岳飞武功之作用,给岳飞加开府仪同三司。岳飞不接受,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毫无疑问,这从最深处触犯了赵宋家的意识形态禁忌!岳飞的为人正直,是毫无疑问,绝非秦桧可比。但他只是个军

  • 宋太宗为何让百姓随意购买奇书《推背图》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开宝九年,赵光义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帝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宋太宗继位后,励精图治,雄心勃勃,不仅大力推进全国的统一,而且施行多种政策稳定民心,北宋王朝出现了盛世景象。网络配图可是,就在宋太宗勤于政事、发愤图强的时候,忽然传扬出一种扰乱民心的说法,许多人都说唐朝的李淳风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