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胜入是个得到朱元璋的重用的?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冯胜入是个得到朱元璋的重用的?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1 更新时间:2024/2/8 3:16:44

你知道冯胜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除了开国之初需要依靠武将浴血拼斗打江山之外,其他大多相对和平的统治时间,均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打江山的那一批武将甚至谋臣,一旦建国,大多失去利用价值,遭君主猜忌,难免落得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其中,明朝开国名将冯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草根出身

冯胜,出身平常农民家庭,与其兄冯国用从小爱读兵书,通晓兵法布阵之道。两人在干活闲杂之余,会跟村里的拳脚师傅学习武术,相互比较,待成年后,两人已经是周围村庄里以勇武和才智闻名周围的一对兄弟。

元末时期,民生凋敝,世道混乱,下至贩夫走卒,上至豪强世族,都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反对元朝的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下,冯胜和其兄长纠集附近的百姓,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结寨自保。由于兄弟两人智勇双全的名声已经在附近各大村子传了数年,且兄弟两人为人豪爽仗义,平时也有不少人鞍前马后地跟随着,于是他们一呼百应,周围百姓们纷纷跟着上山结寨。

后来,在朱元璋攻打到至妙山的时候,冯氏兄弟打开寨门,主动投到朱元璋的队伍中。自此,兄弟两人在朱元璋帐下效力,特别是冯胜,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

二、南征北战

在投靠朱元璋后,冯胜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锋芒,一路跟随朱元璋四处征伐,以其才智和武勇多次取得小胜利,而冯胜真正立下大功,进入到朱元璋的核心人才队伍里,是在陈友谅袭击的时候。

当时,陈友谅进逼龙湾,朱元璋率军抵御,两军僵持在石灰山。此时,冯胜登高观察,发现陈友谅把主力放在左右两翼,企图用左右两边的攻击力量击穿朱元璋的防守,然而冯胜从高处发现了陈军的中路空虚,当即在两军交战时孤军突袭对方中军。

果然,陈友谅的中军在冯胜的雷霆攻势下迅速瓦解,败逃。朱元璋率军追击,进而拔采石,收太平。随后,冯胜率先锋部队攻击安庆水寨,解安丰之围,一路以雷霆之势攻克重重阻碍,建立了不下于常遇春的卓著功勋,为明朝开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建国后,仍有许多地区还未平定,割据势力依然在威胁明政权的稳固。时任太子右詹事的冯胜,继续奋斗在前线,与大将军徐达收服山西,一路北上,擒获北元丞相,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并且,在徐达对北元作战失利的时候,冯胜独占鳌头,连战连捷,先后击败了扩廓帖木儿、上都驴、纳哈等北元主力,基本清楚北元对明政权的威胁。

三、加官进爵

元朝是马上民族蒙古人所建立的,是一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朝代,他们所仰仗的是他们的武力。在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朝割据、宋政权被各种少数民族政权欺负、到蒙古铁蹄践踏中原大地,数百年里,草原民族的军事力量已经强烈威慑住中原人。因此,尽管朱元璋已经收复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却始终处在对北元反扑的担忧之中。

而冯胜,在对北元作战中屡建奇功,彻底消除了朱元璋的烦恼,因此,在后来的开国元勋封赏之中,冯胜受封宋国公,位于李善长、徐达和常遇春之下。

冯胜享受这份待遇当之无愧,他是用实实在在的文韬武略获得的这份殊荣。根据记载,他在大将军徐达和李文忠去世之后,执掌兵权,对阵北元太尉纳哈率领的数十万精兵。面对北元精兵,冯胜所想的不止是如何正面迎战,而是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仔细研究周围地形后,发现有一条小路直通北元主力,于是,悄悄地派入卧底到北元军中,不断散发明军强大和投降有好处的消息,元军中的许多士兵和将军都动摇了。

然后,冯胜派出曾经俘虏但厚待的元军将领前往游说纳哈,邀请纳哈商谈,并在商谈之时招降了纳哈的大军,最终,兵不血刃地降服了二十万人,被朱元璋大加赏赐。

四、猜忌被杀

然而,俗话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为明朝拔除了一个个障碍的冯胜最终逃不过“鸟尽弓藏”的命运。

首先,在冯胜从征讨北元回来时,便有许多不好的舆论出现:冯胜私藏良马,结交北元贵族,娶蒙古女人等等。众所皆知,朱元璋的性格本就是猜疑心很重,加上“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作用,朱元璋对这些功高盖主的文官武将越来越不放心。

其次,考虑到冯胜的功劳,朱元璋选择对其软禁,让他不得离开凤阳。冯胜眼见得当年一起作战的兄弟或是病逝、或是受到牵连被满门抄斩,心里害怕,惶惶得不得终日,于是时不时就跟朱元璋上奏要告老还乡,朱元璋答应了,但始终没有撤销监视。

最后,要了冯胜命的是蓝玉案和冯胜回乡后的行为。为了给年幼的朱允炆扫清未来执政的阻碍,朱元璋制造了蓝玉案,清除了大量旧臣,原本,不问朝政的冯胜不在其列。但是,冯胜在老家空地上铺上瓦砾,驾着马车在上面跑来跑去,制造出类似战场的声音。冯胜的苦中作乐,在朱元璋耳中变成了贼心不死、壮志未酬,于是,害怕朱允炆上位后,冯胜会和其他同姓诸王勾结,在蓝玉死去的同月,冯胜被召入京城,离奇死亡。

总的来说,冯胜确实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和眼光,其作战方式灵活,不会一味地依靠谋略或者勇武,这也是冯胜屡战屡胜,建立不下于徐达、常遇春的功勋之原因。

但是,人无完人,冯胜也有缺点,在战争中对金银财宝伸手,没有抵挡诱惑而越过底线,在朱元璋眼里,功劳再高都不可信任。而且,冯胜的悲惨结局也不是他一人之过,在两次谋反大案的作用下,朱元璋的猜疑心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一点风吹草动,他都会警惕异常,更何况冯胜几乎是最后一个大功臣。为了朱允炆未来的稳固统治,朱元璋只好对冯胜痛下杀手,这是臣子的悲哀,也是帝王的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天之骄女长乐公主:23年又绚烂又短暂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长乐公主(621年-643年),名李丽质,唐太宗嫡长女,唐高宗同母姐。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妃长孙氏生下了一个女儿,秦王李世民取名李丽质。因为长乐公主是爱妻长孙氏所生,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在长乐公主的志文中被赞誉到资淑灵均,天生丽质。可见公主果真人如其名

  • 杨义臣作为隋朝最后的名将 杨义臣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隋朝名将杨义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隋朝末年,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农民起义军,也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平叛将领,杨义臣便是其中最为有趣的一个。大业七年,张金称响应广大农民起义军的号召,带领几个亲信揭竿而起。由于,张金称好侠义,作战勇猛,一时间来投者不断,张金称的造反事

  • 陈霸先的皇位是怎么得到了?他的篡位为何能获得正面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陈霸先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一、出身寒微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字兴国,出身平民百姓,有一说是汉太丘长陈寔(shí)之后,他生活在南北朝之南梁(梁朝)政权时期,但根据《南史陈本纪》记载,这个说法是陈霸先自己说的。除去他的出身,陈霸先从小就很励志,虽然家庭不算很穷,但他很能

  • 魏国作为战国时期的首霸,魏惠王为何被后世称为“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百家争鸣,战国纷争不断。这是一个伟大的年代,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只是不知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改变了时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各个诸侯国君主纷纷思索强国之道,为了成就一番伟业而浑身解数,但最终能成就历史的却只能有一个,究竟会是谁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吕布当初只是干掉两个菜鸟 吕布怎么就成为三国第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吕布三国第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吕布的英武是罗贯中幻想出来的,如果吕布年轻些的话,倒有可能争一争这个“第一”之名。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个有能力的武将,但太老了。倒是“赤菟”宝马是真的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曾经去剿灭常山张燕,《后汉书》记载,“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

  • 战国末期以养“士”著称,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春申君,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

  • 探索柳如是的生平经历,她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柳如是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提起近代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想必大家首先会想到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著作无数。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称赞他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其学问之深厚可想而知。不过,陈寅恪先生酝酿最久最倾尽心血的作品当属《柳如是别传》。《柳如是

  • 战国末期以养“士”著称,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一次,

  • 曹操杀吕布时身边谋士那么多 曹操为什么只听刘备一人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杀吕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其实曹操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他自己很难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一点从煮酒论英雄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刘备遍数天下英雄,曹操都摇头笑而否定,可见曹操认定的事情很难被其他人所左右;所以曹操问刘备,并非是为了征求刘备的意见,更多的可以看作是一种试探;

  • 战国末期以养“士”著称,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是中国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