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歇是如何让秦昭襄王放弃灭楚的想法的?他为何能左右秦王的对外战略?

黄歇是如何让秦昭襄王放弃灭楚的想法的?他为何能左右秦王的对外战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61 更新时间:2024/1/24 13:45:18

大家好,说起黄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前280-277年,秦国对南方大国楚国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最终斩获颇丰:占领了楚国旧都郢都,逼得楚王迁都至陈;而在四年后,秦国更是趁热打铁,计划联合韩、魏趁势灭楚。而当白起正在进行相应准备工作时,楚国使者黄歇来到咸阳,上书一封,瞬间扭转了形势,不仅让秦昭襄王打消出兵的念头,甚至让秦、楚两国转而结亲,成为了一时的“友邦”。

口舌退雄兵,被视为黄歇的代表作。作为敌国使者,他为何能左右秦王的对外战略?这要从当时的情况说起。

短短四年间,秦国将楚国的传统核心区收入囊中

在战国的大部分时期,秦国对山东(崤山以东,下同)各国基本上抱着“谁强揍谁”的原则。

到了公元前280年,曾经与秦国东西对峙的齐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几乎被灭国的耻辱,正处于“闭门养疴”的阶段;于是,秦国将火力集中于另一个强国:南方的楚国。短短数年中,秦国对楚国连续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并且斩获颇丰: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沿巴蜀而下,势如破竹,攻占黔中地区,并逼迫楚国割让上庸、汉北;

第二年,名将白起出手,攻下楚国鄢、邓、西陵;

公元前278年,白起卷土重来,不仅攻下郢都,还一把火烧了历代楚王陵墓所在地夷陵:“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国传统统治核心区丢失,楚顷襄王往东北迁都至陈;

公元前277年,白起平定巫地,秦国设立黔中郡。

结合下图我们可以发现,这四年中,秦国几乎夺下了楚国1/4的国土。而且这里是楚国数百年家业的发源与根基所在。如此顺畅的进展、巨大的战争红利,一度让所有人都认为楚国不堪一击。

但秦昭襄王并没有马上乘胜追击,接下来的4年中(公元前277-273),趁着魏安釐王刚刚继位,秦国暂时调转矛头,整整爆锤了魏国四年。

到了公元前273年,被揍得痛不欲生的韩、魏两国,先后表示向秦国称臣。秦昭襄王认为,进一步伐楚的时机到了,于是他让白起好好筹备,准备率领三国联军合力攻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楚顷襄王的使者黄歇来到了咸阳。

黄歇的建议:与其冒险打楚国,不如深耕韩、魏

黄歇也就是后来的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但在当时,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即使是小人物,若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位置、讲出关键的话,搞不好就能青史留名。

黄歇抵达咸阳后,立即向秦昭襄王上书一封。在大肆赞美对方的光辉成就、给秦王戴上一顶高帽后,黄歇直奔主题:现在不能打楚国,原因如下:

首先,韩、魏两国是背后捅刀子的惯犯。在春秋末期,智瑶轻信韩、魏两家,率领他们一同攻赵;然而在胜利指日可待之时,韩、魏、赵三家却突然联手,将智氏灭族,其后三家分晋,赚得盆满钵满;

况且,如今秦国与韩、魏可谓是世仇:

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

秦国崛起后,长期致力于胖揍韩魏,早已结下了难以释怀的血海深仇。因此,秦国攻打楚国之日,也许就是秦王步上智瑶后尘之时;

其次,不能忽视的潜在敌人:齐国。当时,齐国虽暂时夹起尾巴,关门休养生息,但对当初联合揍自己的秦、燕、韩、赵、魏等国早已怀恨在心。因此,若秦军南下陷入与楚国的苦战之际,齐国很有可能趁机出手,在东线抢下江、淮一带的“膏腴之地”。

届时,即使楚国真的被灭,但秦国也将元气大伤,齐国则会坐收渔利,成为最大的赢家。消灭一个敌人,却培养起一个更可怕的是对手,这对秦国而言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即“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

其三,楚国仍具备相当的实力。在白起的兵锋下,楚王虽被迫往东北迁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的实力仍不容小觑。比如在公元前276年,当白起转头伐魏的时候,楚国曾趁机集结了十余万兵力,一举收复了江南十五座城邑。

况且,楚国地处江南,“地卑下湿”,并不是秦军将士习惯的战场;加上楚国地域庞大、人口众多,若被逼孤注一掷与秦国决一死战,秦国极有可能会面临不可承受之代价。

因此,黄歇认为,接下来,秦国首先应当与楚国亲善,转而深耕、消化日渐式微的韩、魏两国;其次,在摆平中原核心后,兵锋往东压向齐国,彻底掐断南北四国各国的联系,将天下置于秦国的掌控之下。(思路大概如下图)

秦昭襄王当即接受了黄歇的建议,不仅下令罢兵,甚至马上让黄歇回国促成双方和亲。第二年,楚国太子芈完来到咸阳做人质,黄歇陪同。

黄歇为什么能口舌退雄兵?他触动了秦王的“痛点”

秦昭襄王为什么如此轻易地答应敌国使者的请求?这是因为对方确实说到了点子上:秦国确实要灭它国,但基本前提是必须自家吃独食。

如果秦昭襄王固执已见,不听黄歇的建议,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楚国真的有可能面临灭国之灾,但韩、魏、齐也会空前壮大。

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

这是黄歇对秦国攻楚的设想,可见他本人也极为悲观。韩、魏两国临阵反水的概率虽然存在,其实也并非难以避免,毕竟两国常年遭受秦国的削弱,急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楚国身上好好补偿自己;而齐国不久前几乎被灭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输血,而楚国则无异于理想对象。

因此,若秦国自西线进攻,韩、魏由北至南,齐国在东线趁火打劫,楚国极有可能被瓜分。

但这也有一个副作用:韩、魏、齐三国也会实力大增,秦国等于宰了一只肥羊、却养大了三只恶狼,况且这三只狼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反咬自己一口。

所以,如果自己不能独吞楚国,那就暂且稳住它,将精力转向消化现成的肥肉韩、魏;至于鞭长莫及的齐国,姑且让它在东边自娱自乐。

其二,秦国灭楚不成,反而被楚、韩、魏、齐联手整死。

东方各国向来各怀鬼胎,但并非全无底线。如果秦国要削弱某国,其他各家也许会喜闻乐见;但若要真的动真格直接灭国,那就是另一码事了。用现代国际政治概念来讲,战国时期奉行的是大国均衡、机会均等政策。

当初强大如赵武灵王,想要灭掉中山国,也是勾结了燕、齐两国一起动手,最后三家各得其所;

公元前314年,齐国趁乱占燕,引起了各国的强烈愤慨,甚至要联手攻齐:

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最终齐国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军。

公元前286年,不长记性、怀有侥幸心理的齐国又对宋国动手了,这次各国在没给它机会: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大举压境,齐军一战血崩,齐国被乐毅打的只剩下两座城邑,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秦昭襄王也明白: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有可能摔得头破血流。因此,不如见好就收,暂时与楚国和亲以牵制、分化各国,转而稳扎稳打、消化吸收身旁的韩、魏两国;况且,北边的赵国一直闷声发大财,并没有遭受大的损失,极有必要适当对其进行敲打。

而在不久后,随着魏国人范雎入秦,秦昭襄王终于形成了“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兼并之路越发清晰。公元前268年起,他将火力集中在韩、魏两国身上;到了公元前262年,因抢夺中原的制高点——韩国上党地区,秦国与东方头号军事强国——赵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并依靠国力的碾压,一举摧毁了对方的核心军力。从此,东方的军事脊梁彻底被打断,秦灭六国就成了时间上的问题。

到了嬴政时期,秦国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一举统一六国,与黄歇的思路竟有几分相似。因此,当初黄歇将祸水引向三晋,虽然目的是为了替本国救急,实际上却误打误撞、为秦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缓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却培养了一个更加恐怖的敌人,黄歇的成名之作,也许只是饮鸩止渴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冒顿单于明明占据了优势 他为什么没有直接杀了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败了多少次,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信,项羽有多少次机会杀刘邦

    你真的了冒顿单于和刘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已经开始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就有很多诸侯国已经开始修建长城来抵御匈奴,到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匈奴还是很放肆,于是秦始皇专门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将匈奴撵出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这下匈奴才安静

  • 朱元璋坚持推行藩王分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分封制度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商周时期依旧如此,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又大封诸王,“众建侯王,侯食专城”。——《左传》《史记》分封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那朱元

  • 袁术鼎盛时期的资源有多强?妄自称帝导致自己而走向灭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袁术鼎盛时期的资源有多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然而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他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接连遭到了孙策、吕布与曹操三方的背叛与打击。当时孙策在江东率先脱离袁术而自立,他驱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并使得袁术下属

  • 太平公主的本名是什么?“太平”二字源于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太平公主的故事。唐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繁荣的朝代之一,这个朝代有诸多明君,譬如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但是,随着唐朝后期的发展,朝堂逐渐动荡,社会发展极其不稳,唐朝就这样走上了下坡路。在唐朝,有

  • 历史上的福康公主是什么出身?看看她被溺爱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福康公主的故事。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剧中公主赵徽柔与太监梁怀吉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让许多人觉得十分“意难平”。但这看似狗血的情节,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

  • 名将徐盛一生有何作为?堪称东吴版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名将徐盛一生有何作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提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组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对于蜀汉五虎上将来说,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人,而曹魏五子良将则聚焦了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这五位名将。实际上,对于东吴来

  • 关羽的雕像那么多 关羽的眼睛为什么都是闭着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关羽雕像闭眼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羽作为东汉末年蜀国的一大名将,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在跟着刘备东奔西走建立大业的过程中,一路斩将杀敌大显神威。而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也很是奇特,与其他人大有不同,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

  • 李斯的一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李斯最后为何以失败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李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李斯从来就不是什么悲剧人物,所谓悲剧人物一般指的是品德良好、具有才能、但是最后以失败收场的人,比如岳飞等人,李斯的一生和这些人比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李斯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关键词“逐利”来形容。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

  • 太平天国兵败后石达开遁人佛门?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石达开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翼王。历史记载他在率军过大渡河时被清军俘虏后杀害。但民间却又流传着他失败后遁人佛门的故事。那我们就一起看看这是怎么回事?故事的主人公韩宝英是石达开收养的义女。收养这件事,还得从太平天国运动转折时的天京事件说起。(一)天京事变,石达开只身

  • 对明朝忠心耿耿的尚可喜,后来为什么替清朝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尚可喜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尚可喜此人其实在历史上是很忠烈的。对于明朝忠心耿耿,但是却在明朝走投无路,最后投降了清朝,此后为清朝效力。尚可喜的原籍是山西人,在尚可喜祖父时期尚家搬迁到了辽东海州卫罗家堡,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年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