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解密:作为卫国贵族后代商鞅为何多次跳槽?

历史解密:作为卫国贵族后代商鞅为何多次跳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54 更新时间:2024/1/25 10:13:12

商鞅变法的卫鞅,战国初期卫国人,卫国贵族的后代。后来因为在秦国进行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于商、於之地,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商鞅。商鞅变法,不仅在秦国历史上,乃至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商鞅变法,使处于西方蛮夷之地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那么有人要问了,作为卫国贵族后代的卫鞅,不好好的在自己的国家呆着,为何要大老远的跑到秦国展示自己的才华呢,难道在自己的国家不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么?

其实,商鞅之前也在自己的国家和邻国魏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他只之所以要“跳槽”来到秦国,都是因为自己怀才不遇,根本就没有人赏识自己。

虽说卫鞅出身卫国贵族,但家境到了他那里,自己所属的这一支系早已经被公室所疏远了,如同后来的汉室后裔刘备兄弟一样,根本就没有了什么地位。而且,当时卫国的国君非常的昏庸,国家也相对弱小、混乱,根本就没有给他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于是,带着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卫鞅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了紧邻的魏国。很快,卫鞅便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魏国相国公叔痤的赏识。

于是,卫鞅便拜在公叔座门下,成了相国公叔痤智囊团中的一员。

随接不断地接触和交流,公叔痤逐渐地了解到了卫鞅的很多情况,并对他的学识大加赞赏。自此以后,凡是公叔痤遇到不好处理的事情,他都会立马让人叫来卫鞅前来商议,而卫鞅总能给他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于是,公叔痤心中慢慢地对这个年轻人有了钦佩之意——这个小伙子精通政治、法律、军事、农业,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想先让这个年轻人在基层充分的历练一下,然后再把他推荐给魏王。如果将来由他来辅佐魏王的话,那么魏国即使不能够称霸天下,至少也可以免受别人的欺负。

如果事情的发展果真如同公叔痤所设想的那样,那么对于魏国来说将会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上天总会让那些名人经受到一定的磨难,如不这样,它总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过多久,想要重点培养卫鞅的公叔座,出人意料的病倒了。他要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也倒好说了,偏偏他得的还是大病、而且还是那种一病就永远不太可能起来的大病。

相国病了,病得那么厉害,作为一国之君的魏惠王,总得前去看望一下。不然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于是,魏惠王来到公叔痤的床头,看到了已经病入膏肓的公叔座。此时此刻,魏惠王在简单的慰问和安抚之后,不得不提起了一个不能让人回避的话题——“先生如有不测,那谁可以来辅佐我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公叔痤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没错,正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此人非卫鞅莫属。

于是,公叔痤就把卫鞅推荐给了魏惠王。然而,魏惠王在向公叔痤询问了有关卫鞅的年龄、出身以及他现在在相府所任的官职的情况后,他的面孔却不由而然地紧绷了起来。

魏惠王的这一表现,让公叔座有点担忧,他担心魏惠王会瞧不上卫鞅,不会采用自己的建议。

于是,公叔痤试探地问了一下魏惠王对卫鞅的感觉如何。然而,魏惠王并没有从正面回答他,而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深深的一口气,就表明了魏惠王的意思——我对这人并不认可!

因为在国君魏惠王看来,这公叔痤老先生莫非是病糊涂了,怎么什么人都给我推荐呢!一个没落贵族的公子哥、一个没有经历过世事、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他能为我大魏国做些什么呢?真是可笑,相国竟然还让我以举国之力听从这个小青年的。什么年少有为、负有奇材,在我看来,他也只不过是耍些小聪明而已,看来相国真是又老又病,彻底糊涂了!

想到这里,魏惠王不由地笑着摇了摇头,关于卫鞅的事情也就此一笑而过。

既然魏王不愿用卫鞅,而卫鞅心中又有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智谋,于是公叔痤又劝谏魏惠王杀掉卫鞅。

或许这一点让大家很难理解,怎么刚才还在推荐人家,翻过身来却又要杀掉人家呢,这人不是太反复无常了么?

其实不然,公叔痤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如果举荐卫鞅成功,自己的国家就得到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奇才,国家就会在他的治理下快速强大起来;但如果国王不用此人,万一此人跑到其他诸侯国,为他国所用,那么今后受到威胁的不还是我魏国么!

对于公叔痤的这个提议,魏惠王同样用自己独特的微笑来回答——也没有同意。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叫来了卫鞅。他把自己刚才向魏惠王推荐的他,以及后来魏惠王不同意之后又如何劝魏王杀掉他的事情,都毫无保留的的告诉了卫鞅。

让公叔痤没有想到的是,卫鞅听到此话后并没有丝毫的愤怒和慌张。因为他对魏惠王的为人多少还是了解的,此人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是个名符其实的守成之君。他既然不同意用自己,那肯定也不会杀害自己。他在谢过公叔座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魏国,而是继续留在相国府为公叔座服务。

就在此次对话之后没多久,公叔座便病逝离去。于是,作为公叔痤的门下客,卫鞅也就此失业。他在卫国停留了数日,但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便有了离开此地的想法。

历史又告诉我们,天才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正当卫鞅一筹莫展的时候,西方秦国的秦孝公举起招贤纳才的大旗消息便传到了卫鞅的耳朵里。

自认为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的卫鞅,决定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去秦孝公手下去混碗饭吃。

于是,卫鞅在收拾好行李之后,毅然而然地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这才引发了以后卫鞅在秦国的变法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人屠”白起: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败绩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烽烟四起,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名将层出不穷。这些名将中,一战成名有之,常打胜仗有之。有人说,一个将领打一场胜仗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打败仗。中国历史上,就有且仅有这么一位一辈子不打败仗的名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代秦国人。关于他的出身,一种说法是他是秦穆公将领白乙丙的后代,一种说法是他是楚国公

  • 蒙恬:历史上第一个重创匈奴捍卫华夏文明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闪亮的将星。辉煌战史 名门之后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取成皋、荥阳,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二年,蒙骜又一气攻取了37座城池。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蒙骜攻韩,夺取了

  •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丞相甘罗:12岁在秦国官封上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关于神童的故事屡见不鲜,像桑弘羊、曹冲、方仲永、孔融等等。他们是神童,但比起甘罗还是有些差距。甘罗是战国末期的一位神童,他的祖父是甘茂。甘茂是政治家,曾在秦国做过丞相,因此甘罗也就是官三代,他也自然而然的从小就接触到了上层人物。甘茂死后,甘罗到吕不韦身边做事。在此期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吕不

  • 高超的阴谋家:陈平玩阴谋如何戏耍项羽和范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谋士中陈平是个玩阴谋的高手,早年因为穷困被招赘到一家非常有钱的寡妇那里,从此,陈平如鱼得水,在上层社会如履平地。秦末天下大乱,陈平投军,在魏王手下供职。不久,项羽攻城破寨,实力强劲,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鸿门宴上陈平察言观色,觉得刘邦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主

  • 李卫当官:最没文化的李卫为何成为一代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人生犹如一台戏,戏台上贪官清官纷纷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一番气象。一般提及名臣,总是想起这个人一定是饱学之士,要么是学富五车,要么是运筹帷幄,反正不管怎么说胸中的才气是第一位的。其实这也未必,好的大臣只有要用心做事,没有花花肠子,肯动脑,照样能做一代名臣,清朝的李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李卫没有

  • 揭秘:明朝大将吴三桂为何甘愿做“三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说他本姓吕,找个干老子叫丁建阳,后来投靠了董卓。又把丁建阳给杀死了。张飞骂吕布的时候,吕布窝了一肚子火。因此吕布后来索性夺了张飞镇守的徐州。明末的吴三桂,将门虎子,曾是一个声名赫赫的人,镇守山海关。也因为一个女人,被人骂成“三姓家奴”,先是明朝大将,后来约好投降李自

  • 揭秘: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逼的在狱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唐人写诗喜欢用“细柳营”,就是从这里来的。据说:匈奴兵进犯的时候,朝廷任命周亚夫为将,汉文帝不放心前方战事,就亲自慰问。文帝的车驾到了细柳营,只见军士都手拿利刃,身披铠甲,机弩上也搭着箭枝。天子的先行官来到营门,立刻被军士挡住,无法进去,只好说:“天子即将驾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却

  • 揭秘:为何姜子牙七十多岁才被人发现他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是个奇人,奇就奇在老当益壮,据说姜子牙很大年纪了,还一事无成。《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也说:“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

  • 揭秘:史上敢戏弄吕后又让吕后忍气吞声的强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吕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作为刘邦的大老婆,她心狠手辣,为了让懦弱的儿子顺利的继承皇位,她一手拿大棒,一手拿橄榄枝。杀了当时汉朝的几个比较著名的开国元勋,比如韩信、彭越等人,激反了刘邦昔日的穷哥们卢绾等人。刘邦晚年,发现吕后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想改换太子,可惜悔之晚矣,吕后请来了商山四皓,刘邦一看,只好感

  • 刘邦最经典的十句话:不同寻常与众不同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是一市井无赖,但他却一统天下。市井无赖本没什么可说,可谁让刘邦当上了皇帝呢?假如他一直是市井无赖,恐怕说过的话没人记得住,但,当了皇帝就不一样了。闲暇之余总结了刘邦说过的最经典的十句话与大家分享。一:最能体现其欲望的话:“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说的话。虽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