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柔弱的李治为何能当太子:兄长们争储渔翁得利

柔弱的李治为何能当太子:兄长们争储渔翁得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3/12/14 8:14:30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干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干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如果说这位皇子给过人们一些印象的话,那便是他的“宽仁孝友”,这对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又经历承干与李泰争储的群臣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筹码。其二,对握有大权的元老重臣而言,李治的“仁孝”更受欢迎,这不仅在于他们认为这是守成之主必须具备的美德,更在于他们需要一位易于摆布的君主以保证他们得到的权势和地位不被剥夺。

对太子的人选,李世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欣赏李泰的才能,却担心他容不下其他兄弟;他赞赏李治的忠厚善良,却不满意他的优柔寡断。就在李世民举棋不定时,李泰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利用李治平日与刚因反叛被赐死的汉王李元昌关系密切这样一个事实去恐吓李治,希望李治主动退出储君之位的竞争。遭此恐吓,李治变得忧心忡忡,魂不守舍。李世民察觉有异,经再三询问,李治向李世民吐露了实情。这让李世民对李泰很是不满。李承干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彻底击破了李泰的太子之梦。他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濮王李泰传》)此话倒也合情合理,同时也提醒太宗,一旦李泰做了皇帝,因为争储的仇恨,李承干很可能性命不保。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再度发生,李世民只得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为太子。不过,在最后公布自己的决定时,为了避免再发生争执,他还是动了一番心思。李世民在太极殿召见百官,询问谁可立为太子,百官都认为李治仁孝,当立为嗣,于是李治在千呼万唤声中顺利地被拥立为太子。也是这一天,李泰带着百余名随从前往太极宫,他似乎对形势的变化毫不知情,刚刚抵达太极宫西面的永安门就被撤去随从,带入肃章门,囚禁于北苑。后被免去一切官职,降为东莱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贞观十七年(643)四月初七,李治被正式立为太子。李治之所以轻轻松松被立为太子,主要是他的两位兄长斗争到两败俱伤的结果,与他本身的才能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的偶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朝谏臣魏征有多富?腰缠万贯良田几千公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征敢于直谏的故事,魏征直言敢谏的故事,腰缠万贯是啥意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唐代谏臣魏征对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对自己要求。魏征一生节俭,生活清贫,宅无正寝,素褥布被,他没有妻妾成群而独善夫人,他没有花天酒地而独爱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俭素”评价自己的老公,可见魏征的日常生活是极为俭朴的。他这样做,是真没钱还是假装穷?翻开历史让人发现,作为朝廷

  • 一介盐贩子黄巢:如何将三百年大唐逼至灭亡边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巢起义为什么失败了,黄巢之乱死了多少人,黄巢起义死了多少人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女转战山东,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一说他杀,也有说出家为僧的)。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是私盐贩

  • 靠谶言起家的新朝皇帝:王莽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卯金刀之谶言,王莽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王莽之后的下一个朝代

    1.汉代以前,“谶言”只是零零碎碎地出现。如在西周王朝,周历王时期,出现过一个神秘的谶言:“桑弧萁服,实亡周国”。而西周王朝,最后真的亡于“桑弧萁服”者---抱养的女儿----褒姒。春秋时期,鲁国也流传了一个谶言:“季氏亡,鲁不昌。”鲁国是春秋时期一小国,是传说中西周王朝开国功臣周公的封地,被人称之

  • 唐中宗李显第三女定安公主简介:一生共嫁三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显和李旦是什么关系,唐中宗的女儿有几个,李显是不是唐朝最没用的皇帝

    定安公主(?—733年),唐中宗李显第三女。庶出,母不详。嫁过三次。第一任丈夫她在武则天时代初封新宁郡主,后改封安定郡主。嫁给陈侍中、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王同皎。二人育有一子王繇,后来也是驸马都尉,娶唐玄宗长女为妻。王同皎是公元705年 “神龙革命”中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是功臣之一,以功

  • 唐太宗最爱的女儿之晋阳公主简介 晋阳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晋阳公主(约633年-644年),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由于自幼由李世民

  • 圣人也世俗:历史上孔子为何偏偏对女人有偏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婚后家庭生活不太美满。孔子谈恋爱过程中是否受过挫折,不得而知,如果真有其事,不知道是不是与长得

  • 宋朝史上的大贪官严嵩竟是对老婆最忠诚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男人讨小老婆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就像当今的贪官包二奶,那也是一查一个准,在古代官员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刻个稿”。明朝更是官员纳妾成风,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妾,就好像不正常似的,而奇怪的是大贪官严嵩却始终没有大小老婆左拥右抱,而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嵩无他才略,

  • 刘邦清除韩信的重要原因:韩信拿下齐国要当齐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两千人攻打齐国是哪一集,韩信为啥去攻打齐国,韩信为什么进攻齐国

    在刘邦所清除的异姓王中,韩信最为突出。韩信的故事,也算是家喻户晓,什么漂母赠食啦,什么胯下之辱啦,都经典的不得了。这个淮阴人,少年丧父,家里很穷,又不善农事,养成游荡度日的习惯。说得难听些,就是要饭的角色。因为长年累月的混迹社会,染上很多流氓习气。韩信身上很多东西,与刘邦相似。说是惺惺相惜,可韩信投

  • 赫舍里皇后:赫舍里为何得到了康熙一辈子的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661年2月5日(阴历正月初七),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按照清王朝的传统,皇帝年幼,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有前车之鉴,孝庄也就不得不大胆革新,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确立了四辅臣制。于是重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索尼是首

  • 胆大包天:李师师相会宋徽宗时竟敢在床底藏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宋代名妓李师师,引各路英雄竞折腰。不仅皇帝宋徽宗是她的入幕之宾,连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首领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一亲芳泽。为之倾倒的大臣墨客,更是不计其数,名动一时。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