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龙图阁学士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为何失败?

龙图阁学士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为何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4/1/20 10:13:27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虽还处于其较为强盛的时期,但仍内忧外患。北方的辽人和西北方的羌人对宋王朝的锦绣江山虎视眈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起,宋王朝每年必须向辽国上贡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像给大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而辽国并不满足,每当羌人在西北边一骚扰,宋王朝忙于应付时,辽人就会趁机勒索,要求增加上贡。这笔沉重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国内,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由于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政府机构日益庞大,出现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三冗局面。唐朝名相魏征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宋太宗后期的王小波、李顺起兵造反,直到范仲淹生活的时代,承受不住生活重压的农民造反就一直不断。正如这一时期的另一名臣欧阳修在其《再论置兵御贼札子》中说的那样:“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重臣,推出了在历史上影响颇深的“庆历新政”。

之所以称为“庆历新政”,是因为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改革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宋王朝与西夏又发生了一次战争,而且又是宋王朝战败。此时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局面让时任宰相的吕夷简束手无策。宋仁宗也意识到了积弊不改,政局将会进一步恶化。于是,宋仁宗提拔了当时因处理边事有功而颇有声望的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处理国家大事。这是范仲淹的第四进,亦即最后一进。一帮忧国忧民的文人名士大臣早就想对宋王朝几十年来的积弊进行改革,只是苦于群龙无首。因此,范仲淹一上任,就得到了这帮文人名士大臣的拥护。在宋仁宗的多次催促之下,范仲淹便和担任枢密副使的富弼韩琦等人,在总结综合了文人名士大臣的改革意见之后,给宋仁宗上了道《答手招条陈十事》。

条陈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赋”。仅从这十事的名目上看,这些新政首先就是要整顿吏治,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经济等领域,是针对时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举措。而其中核心之处,则是冲击到了“冗官”层中许多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范仲淹认为,冗官中的老朽、病患、贪污、无能等人太多,应一律淘汰。在得到了宋仁宗的同意后,他首先对各路的转运使进行了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官员,自然是一夜之间贫富两重天。因此富弼曾说:“范六丈公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范仲淹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这种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为了不至于出现“一路哭”的群众受苦局面,敢于触犯当权者利益,不惜让不称职的当权者“一家哭”,从而遭至对自己攻击诬蔑的气魄,实在值得后世执政者们学习!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果然遭到了权贵层的强烈反对。于是,攻击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的言论蜂起。鉴于唐朝“牛李朋党”之争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宋王朝的皇帝们是很讨厌朋党的。加之范仲淹这帮文人名士大臣中又有人写了为朋党辩解的文章,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也就起了戒备之心了。这一来,弄得范仲淹和富弼竟“恐惧不敢自安于朝”,正好遇到西北有警,两人便“皆请出按西北”。范仲淹也就第四次从朝廷上退了下来。随着范仲淹第四次从朝廷上退下来,推行了一年的“庆历新政”也就随之夭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范仲淹为何叫做范仲淹?范仲淹名字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人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芳名永存,而且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了有识之士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座右铭。文如其人。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不仅是个文学大家、治军名将,理国名臣,同时也是个克己让人、豁达大度的君子。南宋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他推崇备至,认

  • 古代的吃货:宋朝历史上的六个“食神”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人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已经得到史学界的公认。宋代名臣司马光就曾直言不讳:“宋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惟意所致,无复分限。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就连口碑比较好的宋仁宗晚年也是“一宴游之费十余万”。皇帝如此,大臣焉能不竞相效

  • 欧阳修为何两次被诬告乱伦罪 有什么幕后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来欧阳修其实挺倒霉的,庆历五年(1045),他在知制诰的任上,被姐姐的继女控告乱伦而身陷囹圄,罪名最终被洗清,但风言风语一直不曾停息过。二十多年以后,治平四年(1067),他已经61岁,再次被殿中御史蒋之奇指控调戏大儿媳吴氏。这一次他又被证明是清白的。欧阳修为此气愤填膺,大骂这种栽赃的行为非常卑

  • 宋朝史上大奸臣秦桧夫妇竟然搞婚前财产公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遥想当年,金兵攻宋,秦桧和他老婆一起被金兵绑走,在金国住了一段时间,又一起返回大宋。回去的路上,秦桧跟老婆吵了一架,老婆很生气,指着他的鼻子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妆就值二十万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现在你当个破俘虏,竟想把我扔在半路上,快摸摸你的良心,是不是叫狗吃了!”秦桧听了这顿

  • 历史上川妹子花蕊夫人是怎么俘虏后蜀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早在朝廷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在后蜀王朝,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花蕊夫人”,这位女性嫁给了后蜀主——孟昶,她能在历史的流沙中露出半张小脸儿,已算大为侥幸了。一个弱女子,居然可在身后留名,凭什么呢?无非是权谋、才气、胆识、容貌这些天然禀赋,此外,还有参与历史进程的外在机遇。说白了,就是和重要人物、重

  • 巾帼不让须眉:梁红玉“杀敌”干了哪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究竟梁氏有多厉害,一看朝廷的封号就明白了。韩世忠其他三位妻子,或被加封为“秦国夫人”,或被追授“蕲国夫人”,显然是跟丈夫吃现成的。梁氏则截然不同,她用赫赫战功,换来朝廷隆重的封赠与慷慨的旌表。不但其他三位夫人的政治待遇她都有,此外,又被额外封为“杨国夫人”,这等于是“两国夫人”,一身兼领双俸。根据宋

  • 揭秘:古代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倒插门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倒插门”就是男子结婚后要到女方家里落户,也就是男方“嫁”到女方家里,最通俗的叫做女娶男。说起来,“倒插门”还有一个学名叫做“入赘”,男人“入赘”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门第,生的孩子随女方姓氏。因此,倒插门的男子一般被称为“上门女婿”。古往今来,愿意做“倒插门”女

  • 历史上的滕子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人品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滕子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品和文品如何?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幼年丧父,由母亲刁氏夫人抚育他与弟妹成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初任潍、连、泰州从事。天圣中(约1025),任泰州军事推官,被时任兴化县令的范仲淹推荐与泰州知州张纶当助手,修筑捍海堰,即表

  • 高俅自称相扑天下无对是吹牛吗?高俅是否会相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中,把高俅定位为“帮闲”,非常妥当。高俅此人你要说有本事吗?仿佛没本事。高俅家本来就是宣武军管辖下的一个破落户,家道早已衰败,而高俅却依然不思进取,不好好念书,学习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不想着参加科举考试,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高俅每天做的,只是跟随一些有钱公子,前后逢迎,帮忙花钱,自己顺便挨光,典

  • 陈胜称王后没兑现“苟富贵勿相忘”:杀儿时伙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往往不是栽在大江大浪上,而是翻船于窝里斗和自相残杀的小阴沟。历代众多农民起义中,有近二十位领袖死于谋杀或者行刺,从而导致起义失败。历朝历代,几乎鲜有农民造反能够始终如一,精诚团结,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而内讧似乎成了规律,始终伴随着他们盛衰兴亡的历程。许多时候,这种品行决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