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灭蜀之战爆发后,孟获并没有来救援,是因为什么?

魏灭蜀之战爆发后,孟获并没有来救援,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3/12/23 16:55:37

孟获,三国时期益州建宁郡人,后投降蜀汉,官至御史中丞。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诸葛亮将当地首领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对于七擒孟获来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实际上,七擒孟获的情节,实际上《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也有提到。换而言之,在正史上,确实有孟获这么一个人物,并且孟获也臣服于蜀汉。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灭亡之际,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首先,根据《汉晋春秋》、《襄阳记》、《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刘备病逝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对此,蜀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在南中地区素有威望。于是,诸葛亮发兵攻打孟获并擒获了他,而且,诸葛亮通过赦免了孟获,以此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在此基础上,直到诸葛亮死前,孟获等南中地区都相对平稳,这让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没有后顾之忧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孟获曾经被诸葛亮收服,那么,蜀汉灭亡的时候,他为什么率领大军前来支援呢?对此,在笔者看来,从时间上来看,公元263年时,孟获很可能已经去世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亮是在公元225年平定南中地区。此时的孟获,既然是南中的部落首领,即便再年轻,也应该有20多岁了。到了公元263年,也即蜀汉灭亡之际,孟获至少有60多岁了。在汉末三国时期,60多岁的年龄,已经是高龄了。比如刘备是62岁去世的,诸葛亮是53岁去世的,法正是44岁去世的。所以,蜀汉灭亡的时候,孟获很可能已经去世了。即便没有去世,处在高龄的孟获,也很难亲自派兵来支援后主刘禅。另一方面,就孟获及其手下,即便想要救援蜀汉,也不可能直接带兵进入蜀汉都城的。换而言之,孟获首先需要和蜀汉南中地区的将领沟通,然后经过刘禅的许可,这才可以带兵进入蜀汉腹地。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引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公元263年,在得知曹魏大军进攻蜀汉的消灭后,镇守蜀汉南中地区的霍弋,准备率领兵马前往成都,以此进行防御。但是,后主刘禅以已经做好准备为理由,不准霍弋前来支援。由此,对于镇守蜀汉南中地区的将领霍弋,都不能率军前往成都,那么,即便孟获及其手下有率军支援的打算,也不会得到后主刘禅的同意。进一步来说,后主刘禅在邓艾大军兵临成都之前,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等到邓艾突破诸葛瞻的防线后,蜀汉都城成都已经是无法抵抗了。

最后,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孟获及其手下,也缺乏抵抗曹魏大军的实力。公元263年,曹魏兵分三路,出动了三路大军来消灭蜀汉。此战,曹魏不仅调集了10多万的精锐力量,而且了云集了钟会、邓艾等名将。即便是姜维、诸葛瞻等人,也是难以抵抗。在此基础上,南中地区的孟获,因为远离中原地区,处于一个人口稀少、技术文化都相对于落后的环境。所以,孟获及其手下不仅兵力有限,而且作战能力也和曹魏大军不在一个档次。综上,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不管孟获是否去世,在蜀汉灭亡之际,他都很难率军前来支援。退一步来说,即便孟获前来,实际上也很难影响大局,毕竟后主刘禅以及益州本土派,已经倾向于归降曹魏了。而进一步来说,从孟获及其手下的角度来看,臣服于蜀汉,亦或是之后的曹魏乃至于西晋王朝,都没有多大区别。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金朝文学家党怀英简介:为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党怀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祖籍京兆同

  •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斩杀马谡 背后有什么目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杀马谡?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不负先主所托,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可以说为了兴复汉室呕心沥血,最后因病客死他乡。诸葛亮生前为什么要斩杀马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存在?在古人的视角里,一个好的地方,对于战争来说,

  • 北宋医学博士朱肱简介:后人称其与父兄为“一门三进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

  • 历史上最任性的公主是谁?南北朝萧玉瑶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北朝萧玉瑶的故事。萧衍,是南北朝时代不让刘裕的传奇帝王(注:刘裕篡东晋立国,是南朝刘宋的开国帝王,一生共击杀六位真伪皇帝:桓楚桓玄、西蜀谯纵、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历史上曹爽是怎么死的?与郭太后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曹爽,字昭伯,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2月5日),曹魏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兄弟三人,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此时,蛰伏多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与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京师洛阳突然发动政变,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关

  • 历史上正式被册封的皇太孙有几个?其中最出色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孙,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孙,即作为皇帝的孙子而为储君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皇太孙的存在情况有两种,一是皇太子去世,他的嫡长子作为继承人而被封为太孙;另一种则是太孙本人出色,而被提前确认为皇储。做太子尚且那么难,从孙子辈直接成为皇太孙,可想而知难度

  • “金莲”一词来源于哪里?揭秘潘玉儿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的故事。“金莲”一词的来历,说法也是很多,其中一种说法可以追溯到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这个潘玉儿在未选进宫前,在大司马王敬则府中当乐伎。名字也不叫潘玉儿,叫俞尼子

  • 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煦:一个急功近利、不知悔改的“逆贼”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王朱高煦蒙冤千古,朱高煦被烤死,朱瞻基被绊倒

    因为古装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朱高煦进入大家的眼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煦,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成祖朱棣的二子,初封高阳郡王,靖难之役后受封汉王。在电视剧中,朱高煦由俞灏明饰演,虽然一大把络腮胡子,而且时时觊觎皇位,可是这位王爷怎么也让人恨不起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