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毁琴散诗留下千古绝唱的唐代大诗人是谁?

史上毁琴散诗留下千古绝唱的唐代大诗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3 更新时间:2024/1/21 17:44:09

本文的主人公初唐诗人陈子昂其采用的方法可谓震古铄今,匪夷所思,让你想都想不到。提起陈子昂,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登幽州台歌》的诗,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诗人的某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更通透的一点来说,是诗人某种人生触底的反弹,理想在现实的破灭后幻象中所发的牢骚,这牢骚一发可就发大了,大的让后世人摸不着北,还让后世人产生许多高雅古朴的想像和意境,其实了解了陈子昂的生世,再理解这首诗,就感觉诗人心中充满了苦楚和伤感,更有一言难尽的尴尬,正是在吟完了这句千古牢骚之后,不满屈阶俯身甘做幕僚的陈大诗人方愤而辞职,回乡养老。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进士出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陈子昂出身于一个经营井盐的富豪之家,父亲是一个初通文墨的乡绅,常给道观捐款,并得以在道观辟有一个读书台,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陈子昂自小潜心攻读,博览群书,学问日进,由于他对经史子集熟练于胸,所以科举考试的跃龙门之路比较通畅,二十四那年就中了进士。在诗名和仕途之路上,大诗人更看重的是衣锦还乡的乌纱帽,而诗文不过是进身晋级的敲门砖,虽然陈子昂也被当时的方家赏识,比如京兆司功王适看了其《感遇》诗,就断言:“此子必为天下文宗”,但是因为陈子昂初出茅庐,客居京师十年,但并不为天下人看重。

后世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想必客居京师却又无所事事的陈子昂心急如焚,在他的理想中,登庙堂之高,以才学辅佐帝王才是人间正道,所以陈子昂为出名而不惜做出了一项自我推销的非常之举,堪称仕林千百年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特典范。唐李亢所著《独异志》补佚里有一则关于陈子昂非常之举的隐密趣闻。

陈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时东市有卖胡琴者,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于众,谓左右:“可辇千缗市之。”众咸惊,问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乐。”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闻乎!”答曰:“余居宣阳里。”指其第处。”并具有酒,明日专候。不唯众君子荣顾,且各宜邀召闻名者齐赴,乃幸遇也。”来晨,集者凡百余人,皆当时重誉之士。子昂大张宴席,具珍羞。食毕,起捧胡琴,当前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所知。此乐,贱工之役,岂愚留心哉!”遂举而弃之。舁文轴两案,遍赠会者。会既散,一日之内,声华溢都。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记室。后拜拾遗。归觐,为段简所害。

陈子昂家室富有,以这种不惜千金而特立独行的方式,隐喻世人,独知千金胡琴而不知我有比胡琴更有价值的才学?这种以胡琴为饵而毁琴暗中推销自己的方式,真是煞费苦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子昂果然在京师洛阳诗名大振,但是陈子昂并非甘心仅仅做个响誉仕林的诗人,他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仕途,当诗名响亮而仕途依然黯淡时,陈子昂不惜铤而走险,犯颜直谏,为此他为女皇武则天上了一封《谏灵驾入京书》,文章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可见陈子昂是有真才实学的,武则天是非常爱才的,一个骆宾王都让其感慨和心动,何况一个竭尽忠诚的新秀,女皇破例召见陈子昂,但见陈大才子对答如流,才思敏捷,于是女皇封了陈一个中书省麟台正字官职,相当于内阁秘书。陈子昂投其所好,一发而不可收拾,再上谏书,也许其理想是当一个魏征那样的谏臣,但骨子里邀宠的味道是很明显的,结果再中女皇心思,官职也升为右拾遗,从八品上,副科级别。

这样的升迁自然满足不了陈子昂内心的欲望,因为陈大才子非常自负,认为自己满腹经纶,且经世济才能够安邦定国,于是倾其全才,先后为女皇上了无数道谏书,其中《谏开告密书》和《为政条奏八科疏》很有见地,他以为知人善用,爱才如命的女皇能够实现他为政的满腔抱负,可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却被女皇分派到武攸宜军中任管记,随军北伐契丹,一个幕僚,一个让其看不到前途的颠沛游离的任命,让其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迷茫和动摇。史载“子昂褊躁无威仪,然文词宏丽,甚为当时重”,大概也不算冤枉了这位大才子,因为他的某些做法确实和文人的稳重以及沉稳不符,性格上的急功近利也为时人所非议。

陈子昂虽未被列入初唐四杰中人,但其在仕途幻灭的过程中,为唐初文风的探索却堪称为一座不朽的里程碑,针对文学方面初唐的浮艳诗风,他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陈子昂的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文学成就最高的当为《感遇》诗三十八首。后世人没有披露他在朝廷时是怎样得罪武则天的近臣武三思的,他在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后,辞职返乡,接着厄运接踵而来,先是父亲病故,接着他被武三思的爪牙县令段简找了个借口,收系狱中,半月以后,“忧愤而卒,时年四十余”,这位毁琴散诗而幻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唐初大诗人,在心灰意冷中孑然逝去,徒留幽州台上的千古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谁是古代历史上最孤独而饱受争议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神宗赵顼在历史上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君主,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变法革新,一个在封建体制下不老老实实按部就班,规规矩矩走前人铺就的道路,而在帝国统治下另辟蹊径,穷折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就免不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被押上历史的口水台,口水台虽流长飞短,但其依然掩盖不了宋神宗一生虽短暂却坚定改革的真实面目

  • 宋朝历史上宦海沉浮五起五落的传奇人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一生中比燕子三抄水还多了几水的传奇人物,此人就是宋太宗、真宗两朝一代名臣寇准。寇准在历代的正史上都被人褒之以忠臣面目,一生百折不挠,即使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也始终抱着一种向前进,向前进,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其成

  • 谁是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以军礼下葬的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不愧是隋文帝杨坚的好外甥,就连为人做派都和杨坚如出一辙,昔日杨坚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北周的天下,而李渊这个好外甥过节打灯笼找舅(照旧)也毫不客气的夺取了隋朝的天下。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义兵揭竿而起之时,混水摸鱼,从太原起兵,仅仅七年的时间就廓清环宇,扫平天下,李渊的成功并非他有多大本事,而是

  • 唐朝历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乐爱好的发烧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

  • 历史上最色胆包天的宰相是谁?他的最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美女惹祸早在古代中国就有,这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红颜祸水”。公元前711年,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娶了一位漂亮而又时尚的妻子,有一次,其妻穿着华丽而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闲逛,不巧被太宰华父督撞见,华父督被她的美貌和鲜艳的装扮所吸引,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走过来又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走过去,嘴里情不自禁的说:“美而艳”,

  • 揭秘历史上为求上位而参与叛乱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齐襄公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伦大王,他的后宫佳丽不少而他却独爱自己的同胞妹妹文姜,妹夫鲁桓公获知后,只是对他们的乱伦行为予以了谴责,齐襄公就把鲁桓公杀掉而长期占有了文姜,而齐襄公最终也因荒淫失信,在执政12年后被自己的臣下杀掉。前687年,齐国大夫连称和管至父被齐襄公派往葵丘驻扎,许诺一年后瓜熟的季节换防

  • 姜子牙为何杀掉天下知名的隐士?姜子牙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八百年天下的贤相,可是在姜子牙到齐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杀掉当时天下知名的隐士狂介、华士。姜子牙为何做出这样荒唐的行为呢?其实,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种以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代表。刘秀和严子陵关系不错,早年曾经是同学,严子陵的成绩让刘秀仰慕。等到刘秀当

  • 谁是继关羽之后的三国第一名将?他有什么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武圣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水淹七军等威震华夏,当属三国中的第一名将。其实这些事迹大部分都不是史实,是被《三国演义》升华了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说,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围困在一小土山上,为了保护家小,被迫“约三事”,以“降汉不降曹”作为投降的条件。关羽在曹营时与

  • 历史上楚王好细腰与晋君好女宠的结局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楚王好细腰的典故人们耳熟能详,而晋平公好女宠人们就知之甚少了。在春秋的历史上这两位王侯一南一北互相PK,你好细腰我好女宠,你筑章华之台我建虒祁之宫,一时间把国内国际形势搞的乌烟瘴气,成为各国诸侯议论的焦点。齐景公为了巴结霸主晋平公,把年轻美丽的公主少姜送给了年老如猴的晋平公,结果少姜三个月就死了。齐

  • 揭秘元朝承懿公主:唯一与高丽王相爱的和亲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鲁国大长公主(?——1365年),元惠宗初封承懿公主,名孛儿只斤·宝塔失里()。仁德王后的死使恭愍王变得很消沉,无心理政,将国事托付给了高丽和尚辛旽。她也是元朝唯一一位与高丽王相爱的和亲公主。王祺是高丽王祯的母弟。先被封为江陵大君。至正元年(1341年)五月,曾受其同母兄高丽王王祯的委派,到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