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末李密为何失去天下霸权?他做了哪些失误决策?

隋末李密为何失去天下霸权?他做了哪些失误决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68 更新时间:2024/1/15 16:00:22

当年三月,隋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和其子裴行俨率众在虎牢关投降瓦岗军。接着,隋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也都率部投降,隋淮阳太守赵佗也举郡归降。四月,李密又亲自率兵3万攻占回洛仓,并大修营堑,初步形成对洛阳的包围。在节节胜利、捷报频传的情况下,李密见时机已经成熟,立即发布讨隋炀帝檄文,痛数其十大罪状,明确提出推翻隋王朝、建立新王朝的口号。

但李密并没有接受谋士柴孝和先入关攻取长安的建议,依然固执地发兵洛阳,瓦岗军与隋军在洛阳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对攻战。李密这种错误的战略决策使瓦岗军全军被阻顿于坚城之下,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敌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无疑是一种送肉上砧板的愚蠢战略。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正是瓦岗军牵制住了隋军的主要战略力量,使天下局势为之一变,李渊父子得以顺利地攻占长安。

瓦岗军与隋军在洛阳展开了拉锯战,双方前后打了六十多仗,互有胜负。正当双方的战斗如火如荼之际,瓦岗军内部出现了分裂。李密的瓦岗军首领之位是由翟让“让”出来的,形势的发展,不经意间会勾起人内心深处对已逝权力的渴望和追求。翟让的亲信部将王儒信多次劝翟让做“大冢宰”,总统政务,以夺李密之权。翟让的哥哥翟宽也对翟让嚷嚷:“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隋书·李密传》)翟让自己也常说:“魏公李密是我把他推上现在的位置的,不过,未来的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正如鱼得水的李密听到这些话之后,如坐针毡,遂“有图让之计”(《隋书·李密传》)。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设计在宴会上杀了翟让,同时遇害的还有其兄翟宽及部将王儒信。翟让旧部徐世勣被乱军砍伤,因李密制止及时,幸而得免,单雄信等人皆叩头求饶。李密大声宣布:“我与诸位同起义兵,共除暴乱。而翟让凌辱群僚,欺上瞒下,专行暴虐,图谋不轨;今所杀仅止于翟让、翟宽、王儒信三人,与诸位无任何关系,愿大家各安其职,共图大业。”这场不择手段的暗杀给瓦岗军的反隋大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翟让被杀后,瓦岗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资治通鉴》卷一八四)。瓦岗军的团结被彻底地破坏了。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正月,李密率瓦岗军与王世充在洛水边决战,王世充兵败如山倒,5万江淮劲卒只剩下数千人。遭此大败的王世充收拾残兵败将龟缩于洛阳城内,再也不敢出战。虽然瓦岗军多次获胜,但始终被困于洛阳坚城之外,不能完成占领洛阳的战略目标。长期鏖战的结果使瓦岗军实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在慢慢削减,瓦岗军的处境呈现颓势。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掉隋炀帝,随后率兵10余万北上,气势汹汹地杀奔中原而来。李密全力对付宇文化及,他率领瓦岗军在卫州的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与宇文化及决战,双方恶战了整整一天。此战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幸得秦叔宝及时相救。获救后的李密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而取得小胜,迫使宇文化及改变行军路线,率残部两万人北上。

按照事前的约定,李密可以入东都辅政了。但野心勃勃的王世充怎么能心甘情愿地让李密插手洛阳事务呢,于是发动宫廷政变,独揽了洛阳大权。在入洛阳途中听闻此事的李密无奈只好返回原驻地。时光似乎又回到从前,依然是瓦岗与东都的对峙,但内中的格局早已今非昔比。杀翟让后,李密“颇自骄矜,不恤士众”(《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加之,他多信用隋朝旧将,引起瓦岗军士的怨愤。此外,李密虽据粮仓,却无府库,有功将士得不到赏赐,也暗生不满。这意味着看似人多势众的瓦岗军内部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而王世充新掌大权,可以自由调派人马,实力大增。

这年九月,王世充与李密在偃师展开了生死存亡的大决战。这一战,李密一败涂地,再无回天之力,曾经风云一时的瓦岗军刹那间灰飞烟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慈禧操劳落骂名:英国女王少干政反获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851年5月1日,是万国博览会开幕的日子,这一天成为整个伦敦的盛大节日。来自世界二十五个国家的人们,汇集在当时欧洲最宏伟和最富想象力的神奇建筑“水晶宫”那巨大的穹顶下,参加这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在这里相聚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军事纠纷,也不是为了进行政治争吵,而是为了展示文明、进步和繁荣。这次博览会

  • 史上最苦命的皇帝光绪:饿得去太监房中偷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875年春天的一个深夜,北京紫禁城狂风怒号,沙土飞扬。一队急匆匆的人马,抬着一顶八乘黄轿,在寒风中直奔养心殿。当人们揭开轿帘,发现轿中那个哭闹不止的孩子早已歪倒酣睡了,可爱的小脸蛋还挂着湿淋淋的泪珠儿。这个不足四岁的孩子名叫爱新觉罗·载湉。他哪里知道,这一梦醒来,自己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

  • 香孩儿赵匡胤出生发生了什么离奇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赵匡胤的来历,有很多的神话故事。一般我们都容易简单的把这些故事归结为迷信,其实不然。每个故事的产生、发展,有其必然的原因,我们就是要透过重重历史的迷雾,看能不能找到事实的真相。《宋史》记载其出生: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就

  •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是怎么对待后周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要稳固江山,兵变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掉后周的皇族实力,那么赵匡胤有没有对自己最大的政治敌人进行残酷的政治屠杀?没有。为什么没有?我们看看这样几年事情。赵匡胤带兵攻入都城,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打入皇宫。这时候符太后和周恭帝,也就是七岁的柴宗训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相拥而泣,之后都换上白色的衣服乘轿子

  • 揭秘: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

  • 情归何处: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人生又能托付于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但须眉称雄,也有不少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佳作甚多的一位。这位美丽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轻怜蜜爱,谁料世事沧桑,命运能托付于谁?到头来,一个才情女诗人却变成了一个放荡纵情的女道士,最终为争风吃醋杀死了自己的侍婢,自己也走向了人生尽头,空留下无限的叹息。鱼玄机

  • 唐王朝的始建竟是靠一位和亲女妓的功劳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突厥始毕可汗继承汗位时,正是东突厥发展到顶峰时期。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都受突厥控制,中原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人也向突厥称臣。刘武周还将所“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以马报之,兵威益振”。所谓的“隋宫人”就是宫女甚至包括一些嫔妃公主在内。此时,在太原的唐国公李渊也乘乱起兵,准备

  • 武则天称帝后为何又传位于被废太子李显?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显即唐中宗,(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中宗初被封为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天所废之后,李显才被立为太子。武则天,今山西文水东人

  • 揭秘:杨贵妃真的是一个美丽的胖女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昨日我的老同学阿华找我去鹿泉给她选择一个和她相合风水好的别墅,当我见到阿华的时候很是吃惊,上学的时候她可是我们学校的校花,数年以后相见她还是那么漂亮,可是身材早已不是往日的模样,变胖了唐朝以肥胖肥为美,我说阿华该减减肥了,人家还不以为然的说,胖就胖点吧,不娶不嫁了,唐代的杨贵妃不就是个胖子吗?人家倒

  • 李白真的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李白真实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诗人李白留给后世许许多多的浪漫诗句,就连他的死亡,也是浪漫诗意的。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命中注定还是事在人为?我们都知道李白的诗句中充满了天马行空,天方夜谭的意境,他的一生也极为飘逸。然而,这位生来纵情诗与酒的天才,终究还是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难道这就是他的命中注定吗?其实,除了李白还有很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