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朝最显赫家庭,父子都是当朝宰相

揭秘宋朝最显赫家庭,父子都是当朝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4/3/7 12:41:58

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有一个宰相村,村里有一个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三宰相墓。宰相村和陈氏三宰相墓记载着一个家庭的辉煌——在宋朝时期,这个家庭显赫一时,出现了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兄弟两状元的罕见一幕。

这个家庭姓陈。

父亲叫陈省华,儿子叫陈叟、陈尧佐陈尧咨。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兄弟两状元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4个人身上。

先说陈省华的故事吧。

陈省华的祖籍位于河朔地区,先祖来到四川做官后,扎根于天府之国。939年,陈省华出生于阆州新井县(今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大桥镇)。那时候,四川还是后蜀的地盘,陈省华一家属于后蜀的子民。陈省华考中进士后,当了一名西水县尉。

965年,北宋大将王全斌率大军攻灭了后蜀,将四川圈入北宋领土。陈省华继续在北宋做官,历任陇城主薄、栎阳县令、济源县令、太子中允、殿中丞、京东转运使、祠部员外郎、苏州知州、鸿胪少卿、开封知府、光禄卿、左谏议大夫等职。左谏议大夫为从四品,属于朝廷大员之列。

陈省华勤于政事,不畏豪强。当他任职栎阳县令期间,辖区内的郑伯渠被邻县豪强占据、堵塞,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前任栎阳县令不敢招惹豪强。陈省华上任后,听说了这个情况,当即派人重新疏浚郑伯渠。豪强进行威胁,他也毫不畏惧。

陈省华有3个儿子。他非常注重子女教育,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官宦之家,多纨绔子弟。但陈省华通过严格的家规,使得子女们从小都很讲规矩,不敢乱来。多年以后,陈省华家里来了客人,儿子们都已在朝廷担任高官,但他们依然规规矩矩地站在陈省华身后,没有允许不得开口说话。这让客人感到左右为难。

陈省华长期在外地做官,夫人冯氏同样教育子女。儿子哪怕当了高官,回到家后只要做错事,她一样施以杖击。三子陈尧咨在荆南当官,回来后冯夫人问他平时都在做什么。陈尧咨回答天天举行宴会,在宴会上表演射箭之术,大家都很佩服。冯夫人不喜反怒,狠狠地骂了他一通,还将他官服上的金鱼袋给弄坏了。

正是在陈省华夫妻的家风教育之下,3个儿子个个都是“学霸”,而且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

长子陈尧叟生于961年,989年考中状元。陈尧叟器宇轩昂,口齿伶俐,得到了宋太宗宋真宗两代皇帝的赏识,屡获升迁。1012年,年仅41岁的陈尧叟升任宰相(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这就意味着,陈尧叟同时担任行政和军事最高长官,这样的现象在非常注重权力制约的宋朝较为少见。1017年,陈尧叟病逝,宋真宗给予辍朝二日的待遇,加赠侍中,追赐 “文忠”谥号。

次子陈尧佐生于963年。陈尧佐参加殿试的时间比大哥陈尧叟还早,在988年就进京参加殿试,考中进士,步入仕途。陈尧佐虽然没有考中状元,但仕途也很顺利。1029年成为副宰相(参知政事),1037年成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44年,陈尧佐病逝,被追赠司空兼侍中,获得“文惠”谥号。

三子陈尧咨生于970年,于1000年考中状元。陈尧咨是一名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却精通射箭,欧阳修名作《卖油翁》里说他“善射,当世无双”。或许正因为此,陈尧咨当了一段时间的文臣后,被朝廷转为武官,派到西北边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陈尧咨的仕途(宋朝武官的仕途前景明显低于文臣),所以他最高官职为翰林学士、武信军节度使,没有像两位哥哥那样成为宰相。1034年,陈尧咨病逝后,朝廷加赠太尉官衔,赐“康肃”谥号。

简单总结一下,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4人都考中过进士,所以叫“一门四进士”。陈尧叟、陈尧咨两兄弟都考中过状元,所以叫“兄弟两状元”。不过,虽然陈尧叟、陈尧佐都担任过宰相,可根据《宋史》等资料显示,陈省华一生并没有当过宰相,怎么能说“父子三状元”呢?

据《首修陈氏族谱序》记载,陈省华有“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中书令”等官职。这些官职,并不是陈省华在世时实际担任,而是他死后,朝廷看在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的份上,所加赠的,让逝者享受一番风光。在宋朝,尚书令、中书令都可以被视为宰相。这就使得陈省华有了宰相的名义。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便被称为“父子三状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多尔衮是亲王爵位,在清朝属于多大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亲王是什么官职,清朝亲王是几品,亲王的级别

    按照清朝官制,下天子一等的是亲王,再是郡王、贝勒、贝子等等,多尔衮和吴三桂都曾是亲王爵位,明面上来看,是不分高下。但就实际来说,多尔衮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正儿八经的皇族亲王,而且他的睿亲王爵位是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是世袭罔替,比一般亲王厉害多了,而吴三桂只是不受信任的异姓王,更不是

  • 李斯被腰斩,没有一个大臣为他求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斯的下场,李斯临终遗言,秦朝李斯最后官至

    李斯,作为秦朝的宰相,曾是秦始皇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秦始皇打下如此的江山伟绩,和李斯的辅助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李斯被人腰斩,“活得不如狗”,除了应了那么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还和很多原因有关。赵高用事——文武大臣不敢求情!赵高指鹿为马,控制整个朝政,心狠手辣。满朝文武,一部分人慑于赵高的

  • 诸葛亮去世后,身为对手的李严为何忧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严是什么人,诸葛亮死后谁要叛变,诸葛亮最怕谁

    史上最奇怪的对手,莫过于诸葛亮和李严了。诸葛亮完全称得上是李严的最大政敌,就是评价诸葛亮和李严有故共戴天之仇,这句话也不过分。但是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哭得最伤心的,却恰好就是李严。而且李严不是假哭,是真哭,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悲伤过度,跟着去世了。那么明明诸葛亮是李严最大的政治对手,为什么诸葛亮去世的时

  • 揭秘:举鼎而逝的秦武王究竟是不是一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武王举鼎故事,秦始皇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秦武王举鼎视频芈月传

    很多人都觉得秦武王是一个昏君,因为他因个人喜好便赶走了为秦国立下奇功的张仪;要知道这张仪单凭一张嘴,便破解了诸侯的合纵之策,并与齐国、魏国连横,一举扭转了对秦国不利的局面,这个功劳,比起戏耍楚怀王要大得多。但就是这么一位大才,却被秦武王赶走。而且这秦武王不仅自身天生神力,而且还喜好比武角力,并因个人

  • 东吴使者华歆为什么能位极人臣?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华歆简介,张仪有后人吗,安国君为什么怕华阳夫人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封华歆为司徒,是曹魏初代三公之一。但对汉末三国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华歆并不是曹魏的元老而是东吴孙权派来的使者。那么华歆为什么能当上曹魏三公呢?华歆是平原高唐(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年轻时凭借人脉与才学成为被士族士人称赞的天下名士。为了躲避北方动乱,华歆

  • 史斌在宋江死后是什么结局?梁山混得最好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史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的是梁山108好汉的故事,这108好汉又分为36天罡和72地煞,这36天罡自然都是在《水浒传》中出镜率比较高,而且座位排次比较靠前的一些人。而且作者施耐庵这样写还有一重更深的用意,因为在历史上梁山好汉的

  • 贾南风是如何进宫登上后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宫仆射什么时候公开女儿身,薛宝钗想进宫吗,薛宝钗进宫

    贾南风是如何进宫登上后位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她的外貌让人讨厌害怕,她的运气却非常好,也许这就是老天为她关门之后开的那个窗吧,这个窗让她支撑起了一个国家,野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她是西晋时期的贾南风,她的名字一点闺阁秀气都没有,但却配的上她的人品。其实,她的婚姻也是因为政

  • 司马遹是什么人?司马懿最优秀的子孙,在历史上却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谁灭的司马懿后人,大军师司马懿父亲是,司马懿最喜欢的儿子

    对司马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的隐忍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司马懿先后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终于在曹芳继位的时候找准机会除掉了同为辅政大臣的大将军曹爽,进而挟持皇帝曹芳,取得了曹魏的政权。虽然后世的人对司马懿篡夺曹魏江山的事褒贬不一,但对司马懿的隐忍能力没

  • 汉灵帝刘宏贵为皇帝,他还要还要“卖官筹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真实的汉灵帝,汉灵帝的母亲是谁,汉灵帝夜舒荷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灵帝贵为皇帝,为啥还要“卖官筹钱”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灵帝刘宏(公元157年或156年——189年)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本来,当皇帝这样的好事儿与刘宏关系不大。没想到东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驾崩,皇后

  • 萧玉姚:南北朝最荒唐的公主,出轨亲叔叔最后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萧玉最后的结局,永兴公主萧玉姚,萧玉喜欢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永兴公主萧玉姚的生平故事,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萧玉姚是梁武帝萧衍的嫡长女,母亲郗徽与父母萧衍是结发夫妻,所以萧玉姚的出身相当高贵。你能想到吗?这样一位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公主竟然出轨亲叔叔、妄图弑父,她最后是什么下场?萧玉姚嫁给驸马殷均,这就是一段完全错误的婚姻。殷均好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