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的成功基本是靠不断踩低父皇雍正得到的

乾隆的成功基本是靠不断踩低父皇雍正得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4/1/4 12:09:08

乾隆雍正两位皇帝不仅审美差了十万八千里,论起治国治民,思路和分歧也不是一般的大。而乾隆盛世的缔造,就是从乾隆踩低老爹雍正开始的。雍正死得很突然。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白天,雍正还在接见大臣、处理政务,当天半夜,他就去世了。惶惶无措的大臣们找到了他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的传位密诏,确定了接班人是皇四子弘历,即乾隆。乾隆听到是自己而非弟弟继承大位后,立刻伏地大哭,无论公大臣怎么劝解,他都不起来。

网络配图

大清开国以来,五位皇帝登位都经过了激烈的斗争,几乎每一代都是剑拔弩张,甚至血雨腥风。只有他的即位过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没有一丝波澜。乾隆不能不为自己的幸运庆幸。

不过,作为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乾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他迅速调动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雍正的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

乾隆对于丧礼上孝子的所有规定动作都演出得十分尽力到位,令人感动:大殓之际,他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从第一天半夜到第二天傍晚,他一整天不吃不喝,哭个不停。

按礼制要求,黄舆(雍正的棺材)回紫禁城时,乾隆应该在乾清门(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内迎接。然而乾隆不同意这样做,他坚持要亲自全程护送黄舆回宫。大臣们不同意,乾隆还特意下旨说:“若在乾清门内迎接,我实在不忍心。你们不要再劝了,让我稍尽孝心吧。”

在护送黄舆回宫的一路上,乾隆“哭不停声”。进入乾清门前一刻,他又下旨,说他不以新皇帝的身份直接由乾清门入宫,而要由内右门(位于乾清门之西,军机大臣等官员自此出入)入,以示对刚刚死去的父皇的尊重。其他任何一个孝子也不可能把这些细节做得更到位了。尽管乾隆在丧礼上很孝顺,他对雍正的真实感情却十分可疑。从很小时候起,乾隆就对严厉苛刻的雍正没什么亲近感。在以后的一生中,他最尊敬、也最常提起的男性亲人是祖父康熙;对雍正,乾隆很少提起,偶尔提到,也口气平淡。

网络配图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康熙以“人情味浓”闻名。他为人真诚坦率,待人和蔼可亲,处事宽厚大度。年幼的乾隆从见到他的第一面开始,就对他产生了莫大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而对父皇雍正,乾隆感受更多的是恐惧。

实际上,大臣们也都比较反感雍正:第一是他刻薄的个性让人不敢亲近;第二是他即位之后对手足兄弟和心腹大臣的薄情残忍让所有人触目惊心;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为政过于严苛,其颁布的一系列酷烈的政治措施几乎得罪了社会的所有阶层。

乾隆相信,自己当皇帝,绝不会像父皇这样偏执愚蠢,以致承受从百姓到官员的恶评。

读书时,他曾系统地研究过历史上所有的著名帝王。心高气盛的他睥睨千古,没发现什么特别伟大的人物。在他眼中,合格的皇帝只有三个:汉帝、唐太宗和宋仁宗。但是,汉文帝虽贤,却不善于挑选人才来辅佐自己;宋仁宗虽仁,能力却有不足。令他真正敬重佩服的,只有唐太宗一人而已。登上帝位的第一天,乾隆就把唐太宗树为自己的楷模,对自己帝王生涯的未来充满了绚丽的想象。

要做到这一点,他首先就要否定自己的父皇。

孔子说过,真正的孝道就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自负的乾隆绝不会让任何一个空洞的道德字眼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他把雍正的丧礼办得无比盛大,接下来就毫不犹豫地与父皇唱起了反调。

在雍正驾崩的第三天,乾隆就把父皇十分信任、供养于宫中的道士们赶出了皇宫,还发布圣旨说“先帝不过将这些道士当作取乐的优伶小丑,没有听过他们的话,没有吃过他们的丹药,还多次当面朕说这些人是市井无赖,最喜造谣生事”。

正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这道圣旨正向天下公布了雍正的真正死因:在道士的劝说下服用了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死。雍正大肆崇佛尚道,曾经亲自在宫中举行法会,还请一位禅师住在宫中,参与国家机密事务,“倚之如左右手”。乾隆如此迫不及待地否定先帝的宗教生活,可见他对雍正信用术士行为的鄙夷与反感。雍正一生酷好祥瑞。在他统治期间内,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祥瑞品种差不多都出齐了,嘉禾、麒麟、五星连珠……一样接一样地出现在官员的奏折里,雍正说这是自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上天感动于他的仁义,便降下这些祥瑞。他想由此证明自己统治合法、治理有成—这自然是对“雍正篡位说”的一种变相回应。

网络配图

在乾隆看来,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了。他一上任就下旨:如果百姓安居乐业,就算没有祥瑞也无损于太平之象;如果国家治理不好,即使天天出现祥瑞也毫无用处。他还明确告诫大臣,应该踏踏实实做事,切不可搞那些祥瑞的虚名。在即位当年的九月,他又宣布:“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

雍正有一项惹人议论的政策:鼓励百姓开荒,并以各地开荒亩数来衡量地方官的政绩。结果各地官员纷纷虚报开荒数字。由于赋税随亩数同步增长,这变相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乾隆即位后,马上要求各省督抚详细核实开荒的亩数,对以前捏造的数字一一处理。

惠民措施的实施减轻了底层贫困百姓的生活负担,朝野一时间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在雍正的所有作为里,最为人诟病的是其对手足兄弟的残酷无情。

当年的“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之狱是爱新觉罗家族史上最大的隐痛和尴尬。在雍正以前,满洲皇族内部虽然也纷争不断,但从来没有撕破脸到亲兄弟相杀、相囚,把亲兄弟连同其子孙后代一起开除出族籍的程度。在崇尚孝悌的宗法社会,无论雍正有多少苦衷,将八弟、九弟削籍、秘密处死,三哥和十弟、十四弟永远囚禁,这些行为都是无法让人原谅的。在雍正执政的13年间,虽然没有大臣敢对雍正的处置提出指责,但乾隆非常清楚,这一过分的举动反而使雍正的政敌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情,包括乾隆自己。为了赢得皇室内部和中上层王公贵族对自己的支持,他必须改正父皇的这个错误。

在即位一个多月后,乾隆颁布了一道震动天下的圣旨:“允禩、允禟等人的子孙血管里流的毕竟是爱新觉罗的血,继续把他们开除宗籍,与普通百姓一样,实在不妥。这件事到底如何处理,请诸王和文武各抒己见,拿出一个方案来报给朕。”

这道圣旨分明是要给雍正的兄弟政敌平反,朝野上下对新皇帝的胆魄无不惊讶。

旨意一下,大臣们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他们建议乾隆恢复这些人的宗室身份。不久,几乎所有因储位斗争而被摒出宗籍之外的人又恢复了天潢贵胄的身份,那些被圈禁高墙的宗室王公也重见了天日。乾隆下令,给允禩、允禟的子孙拨付相当丰厚的产业,以资生活。就连最重要的案犯,雍正当日最大的竞争对手十四弟也被放了出来,乾隆赐给他公爵爵位,给予优越的生活待遇,让他安养晚年。乾隆还想把十四叔被囚13年的俸禄一一发还,因十四叔坚辞不受而作罢。

新皇帝的“宽仁”如春风一样,让这些人重获新生。这一重大举动确实一下子扫除了皇室王公之中对雍正、乾隆一脉的怨恨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南宋度宗赵禥与妃嫔夜夜笙歌:遍寻“壮阳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定妃万琉哈氏,夜夜笙歌对应的词,古代妃嫔等级

    历史上说一代帝王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这三千佳丽其实不过是个虚数,只是为了表明帝王的嫔妃之多而已;但是,其中的一位皇帝一夜召幸三十个嫔妃,这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夜召幸三十妃,这个纪录可令历史上所有的荒淫帝王为之汗颜!这个创纪录的皇帝是谁呢?他究竟有多么强的性欲,又是怎样连续召幸这些嫔妃而创下惊艳历

  • 他是刘备的第二个法正 为何终究还是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最后被谁打败了,刘备的两个军师是诸葛亮和谁,刘备起义前斩了什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蜀汉不仅有着“第二诸葛”的廖立;还有个“第二法正”彭羕。而老二也注定是个杯具,这两哥们的晚年都不算好。廖立之前已经聊过,本文就说说这个“第二法正”。彭羕字永年,广汉人氏。身高八尺,容貌甚伟。但个性放肆骄横,很多人不曾入他法眼,同郡里只有老学者秦宓受到他的敬重。起初彭羕在州里当书佐

  • 朱元璋杀女婿的故事:铁手腕治理腐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活埋母亲,朱元璋杀老奶奶,朱元璋女婿梅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放牛娃出身,小时候受尽了贪污污吏的压榨。父母早死,大哥饿死,其他几个哥哥和姐姐颠沛流离背井离乡,朱元璋被逼之下,当过化缘和尚,受尽风栖露宿之苦。再后来和尚也做不成,索性参加农民起义军。经过漫长的革命斗争,万幸做了皇帝。因此对贪官污吏痛恨极深,他曾多次告诫百官说:“我以前在民间时,

  • 朱元璋堪称明君,但一个昏招断送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是千古一帝吗,朱元璋叫太阳站下是真实的吗,朱瞻基是明君吗

    话说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最怕大臣们说一个字,那就是“钱”!堂堂大明王朝的皇帝,富有四海,为啥这么小家子气?其实还真不是崇祯帝小气,是朝廷国库真的没有钱了,那么钱都去哪了呢?这事就得从朱元璋制定的一项政策说起啦!话说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知道没饭吃的滋味,自己做了皇帝后,就替子孙后代们着想,于是他制定了宗

  • 娶弟媳娶后妈娶儿媳:唐朝的皇帝太不讲究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帝娶了自己妹妹,哪个皇帝娶了自己的儿媳妇,哪个皇帝娶了自己的亲妹妹

    唐朝的皇帝不讲究,娶弟媳、娶后妈、娶儿媳这种事,都是他们干出来的。下面,咱们就一件件、一桩桩,细细说来。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哥们是著名的“一代明君”,他的“贞观之治”被称为“贞观盛世”。可是,李世民却是唐朝皇帝不讲究的始作俑者。网络配图当年,为了争夺皇位,他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把自己

  • 他权倾朝野 却偏偏选一个弱智儿子做了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奶爸他不务正业全文免费阅读,成了国民儿子他爹北有凉城,1和2选一个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弘农,渑池两地出现了两条白龙,白色,可是晋朝的国色。几天后,大晋迎来了它的太子,司马衷。这孩子后来说出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这位皮蛋瘦肉粥的推荐者,脑子不太灵光,一直到青壮年,智商都比较接近正常值的下限。在司马炎的眼中,这点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必须立自己的长子

  • 被称为“风流帝王”乾隆真的那么多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中国又被称为什么,被称为的英文翻译,中国又称什么

    乾隆真的是一个传奇皇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且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实际在位60年,之后禅位又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还真的是当皇上没够儿啊。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的社会经济到达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也就是说,乾隆是一个开明的帝王,对于当时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起码乾

  • 揭秘:抗金英雄袁崇焕为何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崇焕一刀也不冤,袁崇焕受什么刑死的,凌迟处死第一刀在哪里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抗金的民族英雄。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南宋时期,他曾率领着岳家军大破金军,几乎直捣黄龙,但最终被宋高宗以十三道金牌召回,被害死于风波亭。但是岳飞死后,名声可是非常的响亮,成为国家的民族英雄。而在明朝末年,同样抗击金军的袁崇焕忠心为国,然而不得皇帝信任,最终含冤身亡,年仅46岁

  • 最早的妇产科医生 “六不治”流传千年而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女医生,中国第一个女医生是谁,历史上有名的女医生

    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秦越人)游历各地为人治病。据《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邯郸市赵国的首都,“带下医”就是当时的妇产科医生。网络配图有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妇产科医生就是扁鹊。算算时间,至今已有2300年了。“扁鹊六不治”流传甚广。时光已经过

  • 三种设想: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有多可怕,韩信是谁的手下,韩信想谋反么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