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文帝为什么会被称为,北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帝王?

孝文帝为什么会被称为,北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4/1/16 2:43:23

北魏孝文帝,为何是北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君主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北魏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帝王,他们为稳固北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北魏孝文帝就是其中一位。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汉文名为元宏,生于公元467年10月13日,死于公元499年4月26日,他是当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同时它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属于少数民族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在他五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当年年号定为延兴,由于他执政的时候年龄太小,所有当时由明太后临时辅佐孝文帝执政。

终于在公元490年,孝文帝自己正式执政,在他当权期间他大力进行北魏的改革,他先后在北魏的吏治和文化经济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北魏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后世也把这次改革称为“太和改革”。

但不幸的是,公元499年4月26日,北魏孝文帝在当时北魏谷塘原处的行宫里离开了人世,后世给了他名为“孝文皇帝”的谥号,并将他的庙号定为高祖,他的遗体被葬在当时的长陵。

北魏壁画南迁洛都

北魏孝文帝在自己亲自处理政务之后,他决心要进行一场规模足够大的改革,关于这次改革,他认为当时北魏的吏治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他首先对吏治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不认同当时官员领取俸禄的方式,他重新颁布了一套俸禄制,同时还设立了三长制,对那些百姓推行均田制。除了上述之外,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当时北魏的都城迁往洛阳。

关于孝文帝迁都其实是有原因的,当时的北魏的首都处于平城地区,而平城地区不仅偏北,而且天气还比较寒冷,即使在六月,当地的风雪和风沙都比较频繁。而它的偏北的地理位置导致北魏孝文帝更加不方便对中原所有地区的治理,于是在经过详细的思考之后,北魏孝文帝下定决心要把都城迁往洛阳。

为了确保此次迁都的顺利展开,北魏孝文帝对此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安排和计划,公元493年五月,他召集手下大臣,对他们说准备要集结兵力进行南伐,并准备在南伐的过程中对外形成自己迁都的事实。但他手下担任任城王的拓跋澄却出来反对孝文帝的意见,在朝会上孝文帝并没有多说什么。

朝会结束之后,他马上单独召见了拓跋澄,对拓跋澄语重心长地说,迁都之事的确不能随便,但现在的都城虽然便于行军打仗,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非常麻烦,所有现在不得不迁都啊,拓跋澄听到之后决定非常有道理,对孝文帝的建议很快表示了认同。

同年六月,北魏孝文帝命令手下将士立即建造河桥,方便大军渡过河流,同时他还让手下大臣李冲负责此次南伐的武选,准备征用有才华并且勇猛的将士。一个月之后,孝文帝将自己的皇长子拓跋恂正式立为太子,并向天下发布文书,进行南伐,到这里为止,孝文帝南伐的准备基本上就完成了。

公元493年八月,孝文帝亲自带领手下百官和大约百万的军队从当时的平城出发进行南伐,同时命令手下大臣拓跋否等人继续驻守平城,让拓跋干担任车骑大将军,专门负责处理关右一带的政事,与其它北魏将领一起驻守关中。

一年以后孝文帝正式向天下宣布北魏将迁都洛阳,在迁都的过程中,有许多鲜卑人陆续进入中原内地,孝文帝此时又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比如鲜卑人和当时中原人的习俗不同,鲜卑人很多都不会讲汉语,很难与中原人进行沟通,而且这些鲜卑人基本上都没有自己居住的地方,不过后来在孝文帝手下一些汉人的支持和帮助之下,孝文帝成功进行了关于鲜卑旧俗的一些改革,大力推行了汉化。孝文帝的贡献之平定反叛

公元496年八月,孝文帝进行对当时北魏嵩岳的巡视,临走前特意留下自己的皇太子元恂驻守金墉城,负责城中政事。但皇太子元恂一向不爱学习,长得有比较胖,最害怕当时都城洛阳的比较炎热的天气,经常想回到以前的都城,不仅如此他还不愿意学习汉语,也不愿意穿汉服,言谈举止依旧保持鲜卑以前的习俗。

他手下的大臣高道悦看见这样的形势经常用言语相劝,但他不仅没有一点悔改的想法,还对高道悦有了怨恨。等到孝文帝出去巡视之时,皇太子元恂和自己左右一起秘密从宫中挑选了大约三千匹御马,私自出城,自己亲手将高道悦。

事情发生之后,此时洛阳领军元俨立即派遣部队严密防守洛阳各宫门,从而阻止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次日清晨,在朝中担任尚书的陆琇向孝文帝详细报告了这件事,孝文帝听后非常生气,立即返回洛阳,对皇太子元恂施以杖责,不久之后元恂被废。

在元恂太子之位被废的同时,刺史穆泰私下里和镇北大将军等人同谋,准备推举元颐为自己的首领,举兵实行叛乱。元颐知道后假装同意,私下里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孝文帝。

孝文帝知道后立即召见手下大将元澄,元澄于是带领军队去劝那些穆泰的同党,向他们认真分析了形势,那些叛党很快就瓦解了。穆泰没有办法,只能带领军队攻打北魏将士,但很快就被打败,不得已只好投降,叛乱于是被平定下来了,公元497年正月,孝文帝改立元恪为自己的皇太子。孝文帝对北魏的巨大贡献

言而总之,北魏孝文帝对北魏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南迁洛都、平定反叛,还有许多其它的方面。这一切都对北魏政权有着巨大的贡献。从北魏孝文帝开始登上皇位,到最后北魏孝文帝离开人世,北魏孝文帝大大稳固了当时北魏的政权,让当时的北魏具有了非常强大的实力。

结束语: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对北魏的政治、军事都有很大的贡献,提高了北魏当时的综合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纳兰明珠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仕途2,纳兰性德和纳兰明珠,清朝纳兰明珠简介

    纳兰明珠,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说到纳兰明珠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知道这个人,他这个人其实挺厉害的,他是清朝康熙时期的重臣,其实小编觉得他厉害还是因为他这个人的姓氏挺有意思的,竟然叫纳兰,这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小编第一次见还是在游戏里面呢,所以最近看到这个人还是挺感兴趣的,

  • 宇文赟:历史上唯一的五后并存,他为了立了5个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太后一生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宇文玥,历史上燕洵的结局

    按照中国古代的惯例来说,一位皇帝同时只能有一位皇后,如果皇后去世或被废,可以再立新的皇后,但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皇帝就不一样了,他同时拥有五位皇后。这五位皇后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周宣帝宇文赟(yūn),是北周的第四位皇帝,父亲为

  • 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宋徽宗是什么下场?他过的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康之耻与南宋的建立,靖康之耻宋徽宗下场,宋徽宗宋钦宗什么关系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宋徽宗是什么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国出动十万大军攻伐北宋。在主和派的提议下,北宋朝廷不断让步,结果错失抵御金军入侵的最佳时机。短短几个月后,金军就攻破北宋京师开封。包括宋徽宗在内的北宋皇室、后宫妃嫔、朝臣贵戚都成

  • 揭秘:蹲过大牢的杨溥是怎么成为内阁首辅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清代大臣成功收复,蹲大牢什么意思,李卫怎么当的官

    明朝时候很多皇帝宠信的权臣,比如李善长、胡惟庸、杨士奇、徐阶、张居正等等,他们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大臣,能帮助皇帝更好的治理国家,还有郑和、刘瑾、冯保、魏忠贤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虽然他们是太监,但是也有才学,可以帮助皇帝分忧和做事,皇帝在某些方面也非常需要他们的能力。不过在明朝,还有一个奇人,他是皇帝身

  • 历史上唯一跪祭父亲的皇帝,雍正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帝需要向父母下跪吗,康熙皇帝的父亲是哪位皇帝,雍正弑父夺位是真的吗

    雍正是整个清朝皇帝里面谜团最多的一个,比如他是被吕四娘所杀,还是自然死亡?他有没有篡改遗诏夺取皇位?还有康熙是不是被他下毒导致身亡?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69岁的康熙皇帝身体依然很是硬朗,在1722年11月初还饶有兴趣的去南苑骑马围猎。11月6日康熙召十四阿哥回

  • 爱子深切的李世民为何会废掉李承乾?唐朝太子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爱之深切的意思,李承乾与称心,李世民的第一个太子李承乾

    历史上的众多皇帝中,李世民的评价较为不错,他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李世民虽然称得上是一个厉害的人,但先后立了两个太子,一个早早的被贬黜,另一个上位没多久就被武则天夺取了大权。今天就来聊聊皇太子李承乾究竟做了什么会让甚是宠爱宽容的李世民要贬黜他呢?李承乾生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的嫡长子,

  • 达延汗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为什么能享有美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满都海,达延汗日满都海,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

    达延汗,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说到达延汗这个人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话说他被誉为是蒙古族的“中兴之主”,其实从字面的意思来看的话,就是说的这个人真的超级厉害了,蒙古族有这个人就会当时的繁荣吧,那么这个达延汗到底是做了一些什么,才会有这样的称号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

  • 赵括的能力如何 赵括真的是一个无能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还是有真本事,白起坑杀40万赵军真相,赵括真的无能吗

    你真的了解赵括实力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双方近百万大军对峙,打消耗战,从两国的支撑能力来说,赵国肯定是要逊色秦国的。2.廉颇被换是因为坚守不出,而赵王十分反感坚守不出。要知道,赵国当时接受上党后是处于防守方,是防守方的国王希望出击决战。3.换赵括和主动出击此二者都未必是错的。(

  • 隋朝名将史万岁有哪些生平事迹?为何会死于朝堂之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宿主召唤到史万岁,唐朝开国功臣善终的有哪几位,韦孝宽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

  • 霍去病为何能精确定位打击匈奴?真相让人叹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霍去病追击匈奴多远,匈奴人,霍去病抗击匈奴

    自从卫青封侯后,基本都是汉人,可见骠骑将军于他舅舅是不同的,更不同于其他的将军,他善于任用匈奴人。匈奴封侯的头领已经不少,不难想象骠骑将军手下匈奴士兵更多。这么多的匈奴将军和士兵,是骠骑将军能实施精确打击的先决条件!网络配图匈奴的部落基本都是几千几万人的大型部落,在加上牛马畜生,必须要居住在水草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