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他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27 更新时间:2024/2/5 1:08:32

隋炀帝杨广,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他的对头唐高祖渊起的,意思是“好内怠政,外内从乱”,属于最差的一类谥号。事实上,杨广的“炀”是他独享的,中国历代君,只有一个炀帝。隋炀帝这个君主,真的如史书和后世所言,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可以这样说,隋炀帝可称为一个暴君,但是绝对不是昏君。他今天的坏名声,是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造成的,

网络配图

其一,他是亡国之君,繁荣的隋朝在他手里葬送,人们自然会马上联想,一定是皇帝昏庸残暴,一如明末崇祯皇帝,世人只知他亡了国,却不愿意去了解,他为了守住基业所做的努力。成王败寇,无可奈,只得由后人评说。其二,他确实是用民过度,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他在位修东都洛阳,三征高丽,修长城,修大运河。几乎每年都要征召大量役工。在位十几年,累计征召不下千万,其中死亡数百万人,时有“天下死于役”的说法。其三,有关他的史书和评述,都由唐人完成,隋亡于唐,唐自己带着偏见有意诋毁贬损隋人,例如,唐人说杨广是弑父篡位,但其实,现在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是唐人强加在杨广身上的罪名,实际上杨广并未弑父。其四,个人私生活问题。例如,荒淫好色,大修行宫。这个笔者不做评价,荒淫属于私生活,只陈述一个事实,隋炀帝的妃子数量和子嗣数量,在历代君主中是偏少的。

之所以说隋炀帝冤枉,是因为,隋炀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长远的考虑和伟大意义的。他唯一的错就是,就是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用民过度,可谓功在千秋,祸在当下。具体来看看他做了什么。

1,修建东都洛阳。缺点:劳民伤财。每月需役丁二百万。多有累死者。2,采用科举制。

为什么这两个放到一起说?其一,隋朝起于关中,属于关中门阀贵族,隋之前采用九品中正制,朝政大权,由关中门阀大族把持。关中门阀的大本营就在长安,迁都就是为了打破门阀对于朝政的控制,为帝国长治久安扫清一个大大的障碍。科举制其实也是这个理,科举的意义,本人在上一篇拙作已经简单分析过了,不在赘述,杨广推科举,还有一个重大的目的就为了削弱门阀实力,选拔一批南方问人治理朝政。其二,洛阳地处南北中心,便于政治中心东移,南移。控制南北的方便和物资运输的便利,另外,汉王杨谆曾于并州起兵造反,让杨广意识到,必须东移,才能更好的治理江南。

网络配图

修建大运河。缺点:劳民伤财。

意义:杨广修京杭大运河的用意,可不是后世诽谤的为了下扬州找乐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天下初定,南北虽然归于统一,但是由于经过三百年的分裂,南北又民族不同,所以矛盾很深。南北经济化交流是当时社会的迫切需要,京杭大运河就是为了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它起到沟通南北的重大作用。而事实上,大运河对于后世的作用的确大的不可估量,首先,它连接中国的东南西北,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完成了民族大融合。其二,有利促进了运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大都市。可以说,大运河真正意义上是万世之功。

伐契丹,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恢复,使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文化经济交流得以恢复,意义重大,不赘述。

三征高丽。缺点:劳民伤财,死人多。

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伤了隋朝国本根基之战。征高丽,杨广主要是为了建立边境秩序,使高丽臣服于隋。然而。在国内已经大兴土木的情况下,仍然三次征伐高丽,于国于民,实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仅仅满足了杨广的好大喜功。三征高丽,先后动用数百万百姓,使得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的百姓,日子更加难过,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最终隋覆灭。

杨广之败,其一在于,形势估计不足,急功近利,没有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最终积重难返。其二,得罪了关陇贵族势力,东都修建,科举等等,都意在削弱关陇贵族,最终杨广也是被关陇贵族中的李家灭的。其三,自暴自弃,后期局面失控,杨广索性放弃努力,开始赌博性的征讨高丽。导致最终失败。

网络配图

杨广是一个有远见,有才能,有抱负的君主,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万世江山,造福后世。于今时今日,我们当然可以说杨广做了很多功在千秋的好事大事。但是,仅仅这样就可以说他是伟大的好皇帝?显然不能,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我生在隋炀帝年间,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徭役,面对如此不考虑人民感受的君主?即便做了再多大事,谁又能轻松的说一句,这是明君?江山社稷。以人为本。抛开了这个,都是扯淡。

总而言之一句话,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而隋炀帝,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屈原之死:是傻还是人格魅力的展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苦雨凄风,涛涌浪起,悲情的汨罗江终于接纳了这一个走投无路的孤高灵魂。一个把“生”看得很重的人,大约都不会像他那么傻,但恰恰是屈原自傲而狂放的性格迫使他不得不走那条绝路。网络配图年轻的屈原有过一段得宠的辉煌史,楚怀王待之若上宾,“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手中握有内政外交的

  • 曹操墓中两具女骨会是谁:15位妻子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两具女骨,其中一个有不完整的头骨,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髋骨保存比较好,性别特征比较明显;另外一个女性头骨保存完整,有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博士鉴定:两个女骨,一个年龄约50岁(一开始公布时称“40岁”),另一个约20岁。如果说60岁男性遗

  •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最痴情的皇帝明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成化二十三年,紫禁城里的太医个个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朝臣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出,皇帝恐怕撑不过这几天了。大明朝已经连续四代皇帝都不过45,现在记录又要扩大,真是够悲催的。病榻上,明宪宗正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病魔蚕食着他为数不多的时间,一切都将结束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总是会来的,没想到这么快。虽

  • 揭秘吕不韦:杂家吕不韦为何终落自尽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伟大,统一了全国,成为“千古一帝”,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皇帝的鼻祖;有人说他专制、暴虐,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一生做尽了坑害老百姓的坏事,是古今少见的大暴君。不论是褒是贬,总之认为他一定是个有性格、有主见、有胆识、有决断的人物,怎么会是一生受制

  • 秦始皇为什么苦苦追寻找长生不老药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清,是重庆地区的一个寡妇,同时也是一个贡矿的矿主,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民营女企业家。她和秦始皇之间存在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在《史记》中就专门记载了这个奇女子。她的家族凭借丹穴山贡矿,赚尽天下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名望家族。网络配图何处此言呢?因为在《史记》中,清楚的使用了“礼抗万乘,名显天下。

  • 揭秘:慈禧6天扳倒权臣肃顺的秘密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处理肃顺一党确实神速而又干练!从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六日,仅仅六天的时间,不仅铲除了肃顺、载垣和端华三位主要人物。1861年十月六日午时,一个在押赴途中被百姓用瓦砾、泥块打得鼻青脸肿、头发凌乱的中年男子,此刻正跪在京城西市刑场上。面对死亡,他面不改色,始终刚强的昂着头,直到被刽子手一刀砍下了脑袋。

  • 大话秦始皇:历数秦始皇嬴政的功过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统一六国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

  • 揭秘:清朝史上谁误把乾隆当哥们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一切从一个叫李禧的人身上说起。这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25岁的弘历,即乾隆皇帝,刚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置才八天,雍正永远离开了他的大清帝国也才两个多星期,李禧来找这位新皇帝了。李禧是什么人?是个比较大的官,当时驻扎在北京的八旗兵,按照部队所在地区的方位,分为东西两翼,又称为

  • 揭秘:萧皇后是如何成为史上最抢手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美女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还能让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萧美娘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皇后的桂冠。就在萧美娘出世的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做了隋文帝。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

  • 汉成帝服赵飞燕所配春药死在赵合德床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赵飞燕除了擅长狐媚术以外,还会配制一种助长性欲的春药,而且这种药一服用就上瘾,戒也戒不掉。他每次与赵氏姐妹上床时都要来上一粒,在温柔乡中享受快乐。刘骜年仅45岁就死了,正是死在服用春药过量上面。当时他与赵合德上床,服春药后搞了一夜,天亮时竟发现死在床上。对于汉成帝的昏庸荒淫,朝臣不断讽劝。有一次,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