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第一屠夫"明太祖朱元璋的残暴刑罚

解密:"第一屠夫"明太祖朱元璋的残暴刑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33 更新时间:2023/12/25 17:51:12

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争霸、战国称雄,还是秦扫六合、楚汉大战、三国风云等等,凡有征战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头台,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文种、韩信等。若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屠夫”,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网络配图

说朱元璋是古代“第一屠夫”,主要指他在和平年代对功臣的大肆杀戮。纵观历代王朝,屠杀功臣最多、最残酷的莫过于大明一朝。朱元璋为让子孙后代坐稳大明江山,不惜血腥屠杀随同自己浴血打天下的那帮“铁哥们”。汉朝的刘邦杀功臣,是一个一个地杀,朱元璋则是一批一批地杀。朱元璋自明洪武元年坐上皇位,到洪武三十一年去世,在位三十年间,明朝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几乎被他屠杀殆尽。

朱元璋杀功臣,主要是借助惟庸、蓝玉两起所谓的“谋反”大案,进行大肆株连。惟庸于洪武六年为相,因精明强干,又是老丞相李善长亲戚,深得朱元璋宠信。朱元璋甚至把早于惟庸两年入相的汪广洋贬为广东参政,让惟庸独居相位。这惟庸大权在握后,便有些得意忘形,经常当皇帝的家。时间一长,自然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洪武十三年,御史中丞涂节等上奏惟庸结党谋反,朱元璋随即诏令严加审讯,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招出之谋反人员,包括告密人涂节,一并处死。

惟庸被处死后,案子未结,专案组继续搜集罪证。十年后,才认定大明开国元勋、时年77岁的李善长是这起谋反案的主犯。李善长遭处死,案才告结。期间,凡是朱元璋欲剪除的文武大臣,一个个被牵涉到案之中,成为“党”骨干。那早成鬼魂的惟庸之罪名,从起先的谋反变成私通日本、蒙古及串通李善长谋反等,牵涉面也越来越广。一旦认定涉及案者,一概予以灭族,前后累计屠杀三万多人,可谓血流成河。

网络配图

案告结不足三年,又引出大将蓝玉谋反案。蓝玉本系常遇春麾下一员猛将,封凉国公。徐达、常遇春死后继任大将,手下聚集一批能征善战的骁将,由此亦成朱元璋的心腹大患。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的特务组织锦衣卫密告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等企图谋反,朱元璋伺机将蓝玉一干人等捉拿审讯,结果遭株连被屠杀者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开国公常升、都督黄辂、汤泉等一批高官,皆枉死于蓝案。

蓝两案,朱元璋残酷屠杀掉近五万人,如此血腥恐怖,冤魂遍地,也只有这位古代“第一屠夫”所能为之。除此两案之外,朱元璋还相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德庆侯廖永忠、永嘉侯朱亮祖父子、江夏侯周德兴、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一批公侯。就连自己的亲侄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亦难逃一死。相传位列明朝开国元勋之首的徐达,背部生痈疽时,被迫吃下朱元璋特赐蒸鹅一只,便痈疽发作而死。

说朱元璋是古代“第一屠夫”,还体现在他惩治贪官污吏时,竟采用骇人听闻的“剥皮示众”酷刑。用重典严厉惩治贪官污吏,该杀的杀,该下大狱的下大狱,这本是一件让百姓拍手称快的事,但活剥人皮便是灭绝人性的“屠夫”所为。

网络配图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有载:洪武四年,朱元璋针对元末贿赂买官成风、官场腐败的弊端,下令凡官吏犯受贿罪,严惩不贷。朱元璋感到对贪官污吏光砍头不足以惩戒后来者,便施行比那“千刀万剐”的凌迟处死更残酷的“剥皮”刑法。这“剥皮”酷刑行刑之法,大抵是先把贪官绑缚,置石灰一筐、稻草一捆备用。然后把人脸孔朝下仆在地上,刽子手用利刀先剖开脊梁及臀部之皮,待剖断手脚便转至前胸,一直剖至颈部,罪犯才在遭受十万分痛苦后气绝而死。之后用石灰渍干剥下之皮,再用线缝合成人形,塞上稻草,高悬至各级官衙内外“示众”,让每天上下班的官员见之心惊胆战。

“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这话是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讲的,可谓一语切中要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一念之仁 竟传下千古隶书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隶书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故事,其中有说神仙王次仲说,有秦国官员程邈说,那么究竟谁才是最可能的隶书发明者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立主“书同文”,就是要原六国疆域百姓,都使用秦国文字。从这个层面来看,为了使六国百姓更容易接受秦国文字,对原来的秦国篆书进行改进,是极有可能的。网络配图《史记·秦始皇本纪》上

  • 喜欢杀宗室的皇帝 28个儿子无一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孝武帝何许人也?他名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之后,身为武陵王的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夺取了皇位。网络配图初登皇位的刘骏是明君,振兴了刘宋朝廷。政治上:他推行一系列改制,削弱士族提拔寒门,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

  • 解密唐太宗为何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

  • 隋炀帝文治武功不逊于唐太宗 见识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学家那里,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被贴上亡国暴君的标签、遗臭万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位顶着千古明君的盛名、为历代歌功颂德的皇帝。两人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隋炀帝曾经离成为唐太宗那样的盛世贤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炀帝的能力也并不逊于唐太宗。网络配图一样英姿飒爽的青年英主隋炀帝年少时就展露

  • 黄帝曾孙竟然会三次喜当爹到底是怎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帝喾,乃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这个帝王血统高贵,他是黄帝的曾孙子。曹植有篇名作《帝喾赞》,曾经这样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帝喾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皆因他不仅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同时更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成为了华夏

  • 昏君隋炀帝杨广骄奢误国却为一棵树赐姓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春天来啦,各位看官们肯定都携家人或朋友出外踏青,春光正好,景色宜人,百花盛开,杨柳依依……等等…… 杨柳依依,杨柳为什么要叫杨柳,而不叫赵柳,胡柳,王柳呢?难道是因为经常和杨树种在一起的缘故?不是这样的,说起杨柳,这要追溯到隋唐时期,还要牵扯出隋炀帝的一段公案,咳咳咳……各位看官,咱们进入主题!网络

  • 她14岁入宫 从康熙身边的侍女变成妃子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乌雅氏,康熙妃嫔,雍正生母,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乌雅氏通入内务府选拔入宫,时年十四岁。进宫后,只是康熙帝身边的一个待女,后来被康熙召幸,得以改变人生。乌雅氏,生性温和,待人处世谦恭有礼,比康熙小六岁,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一个

  • 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酒宴饭局常常是政治大戏上演的舞台。两千多年前,刘邦、项羽在咸阳城外,面对亡秦那只硕大的胜利果实,用一场宴会暂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矛盾冲突。而在太史公司马迁如椽巨笔的生动描述下,这场宴会不但成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也在中国人语库里成了阴谋、凶险的代名词。电影《鸿门宴》正在上映。关于鸿门宴的话题,

  • 明朝万历皇28年不上朝为何期间战争都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颇具传奇性的人物。他是一代英主,也是昏庸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对内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败过,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他十岁继承皇位,由张居正辅佐主持朝政。万历登基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幸好有张居正忠心辅

  • 紫禁城没有厕所?慈禧太后是怎么上厕所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紫禁城为什么会没有厕所?明清时期,皇宫里是没有厕所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避免“臭气熏天”,惹煞皇宫的“风景”,二是为了方便主子们。那妃子们都是怎么解决内急的呢?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很多人可能都去过。我们现在去参观,半天赶下来那是走马观花,认真转一遍至少要一天。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有房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