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盛唐第一将 是玄宗养子身兼四镇节度使

他是盛唐第一将 是玄宗养子身兼四镇节度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4/2/17 2:40:13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春的王忠嗣心情十分不爽。因为,正当身兼四镇节度使的他倍受玄宗猜忌之时,他的死对头——东北军阀首领安禄山(王忠嗣是西北派系军阀的首领)却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安禄山认玄宗李隆基为父,认贵妃杨玉环为母,还和当朝权相李林甫拜了把兄弟,当真是大红大紫,风光无限。

王忠嗣的心情十分悲哀,想他一生为了李唐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抛洒热血,到了却斗不过一个出身卑贱的杂胡安禄山。没办法,在玄宗心中的天平上,他王忠嗣就是没有安禄山有分量。王忠嗣很快就清醒地意识到,悲哀和怨恨都是无济于事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好继承人,来日再和安禄山一较高低。

网络配图

王忠嗣心目中早已有了两个理想的人选,一个是哥舒翰,另外一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光弼。在这两个人当中,王忠嗣更倾向于哥舒翰。原因当然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却是哥舒翰和安氏兄弟(安禄山和安思顺)之间的紧张关系。哥舒翰之所以看不上安氏兄弟,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安氏兄弟的出身十分卑贱,二是因为安氏兄弟为人太过狡诈。这样的人当然能够坚定地秉持王忠嗣的路线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王忠嗣任命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却把哥舒翰放到了大斗军副使的位置上。大家如果知道大斗军的正使是谁,就不会对这样的安排感到不解了。大斗军的正使正是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王忠嗣提拔哥舒翰,名义上是为了帮助安思顺开展工作,实际上却是为了钳制安思顺的手脚。果然,哥舒翰上任之后,经常与上司安思顺发生冲突,两人是针尖对麦芒,斗得不可开交。

在这段日子里,哥舒翰还抽空立了个功。一次,他率军与吐蕃军队在苦拨海展开激战。吐军在山顶,唐军在山脚。吐军凭借有利地形,分成三个梯队,依次从山顶驰下,猛冲唐军阵形。暴怒的哥舒翰大喝一声,操起长枪,带着军队就向吐军迎了上去。客观地来看,哥舒翰的举动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吐军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而唐军却是逆势而上,很容易被冲散。混战当中,哥舒翰的长枪都折断了,他拿着半截短枪继续给吐蕃人以迎头痛击。他的勇猛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众军奋力向上,接连瓦解吐军三波冲锋,打赢了这场本没有获胜希望的仗。

此战之后,哥舒翰因功被擢升为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使。离河源军不远就是积石军(今青海贵德)。当时,唐朝也仿效曹魏,在边境实施军屯制度。青海一地唐军的粮食基本上都是由积石军的麦庄生产的。

网络配图

当然了,这个情况也被吐蕃人掌握了。所以,每年一到秋收时分,吐蕃都会出动大批军队来积石军的麦庄抢收粮食。这样的抢劫行为十分划算,一来,不用自个儿辛苦,就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来,可以断绝唐军的后勤补给,吐蕃人乐此不疲。由于吐蕃骑兵实力强大,再加上每次都出没不定,所以唐朝守将无人能敌。狂妄的吐蕃人甚至把积石军麦庄改称为吐蕃麦庄。想想这种情形:吐蕃士兵挥舞着镰刀在城外收割麦子,城里的唐军士兵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年辛勤耕耘的果实被人家收了去,真是丢人啊!

哥舒翰上任不久之后,就听说了这个气人的消息。他决心好好地教训一下狂妄的吐蕃人。于是,他找来了部将王难得、杨景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转眼之间,又是一年秋收时。吐蕃出动了五千精锐骑兵前来收割麦子。地方还是从前的那个地方,麦田还是从前的那片麦田,人似乎还是像过去那么怂。和过去一样,唐军听说吐蕃人来收麦子了,早早就跑到城中躲起来了。习以为常的吐蕃人怀着对唐军的无限鄙视,脱掉盔甲,搁下兵器,熟练地操起镰刀,奔着麦田就去了。吐蕃人并不知道,在他们的身后,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正喷射出复仇的火焰。

隐藏在城头的哥舒翰见吐蕃军已经放松了警惕,当即亲率兵马从城中杀出。事发突然,吐蕃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唐军趁机展开猛烈攻击,吐军死伤大半,仓皇逃跑。当残余的吐蕃骑兵跑到东南谷的时候,早已守候在那里的王难得、杨景晖率领伏兵一起杀出,吐蕃军被全部歼灭,“匹马不还”。经此一战,吐蕃人再也不敢来积石军抢割麦子了。青海唐军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哥舒翰的威名远播吐蕃。

网络配图

在某种程度上,哥舒翰和安禄山的经历惊人的相似。首先,他们都是少数民族出身;其次,他们都因为玄宗的开边政策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如果没有玄宗开边这个大环境,哥舒翰只能继续做他的纨绔子弟,安禄山估计一辈子都只能当个小小的互市郎将了;最后,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都得到了贵人的提携,安禄山有张守珪,哥舒翰则有王忠嗣。

哥舒翰很快就发现,他和安禄山又多了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当他们打下了事业腾飞的基础之后,提携他们的贵人都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就在这一年的十月,王忠嗣出事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自成败退北京,为何没有带走陈圆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了美女陈圆圆,李自成失去本来已到手的江山,而吴三桂却成为后世骂了几百年的汉奸,使得华夏被满清奴役300多年。因此,作为明末第一美女的陈圆圆想必是非常漂亮的,李自成失败的关键就在于陈圆圆,那么在其败退之时,为何不把陈圆圆一起带走呢?网络配图现代很多人都说,当年李

  • 他放下皇帝尊严让大臣为国捐款 群臣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反贼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了,而守城的士兵却因为没有饷银而无心战斗。“当兵吃饭”这是千百年的规律,没有钱拿士兵自然不会卖命,他们都是大老粗,朝代更迭对他们而言关系不那么紧要,不论谁主宰天下,他们都是奴才,都是穷人百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时间是1644年的3月18日。此时是3月11日,北京

  • 他是东吴最被低估的名士 早期功劳比周瑜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一章节被写得尤为精彩,诸葛亮和刘备一出隆中对,就让后者茅塞顿开。此后诸葛亮被刘备诚意所打动出山相助,最后取下三分天下之一。但是罗贯中的小说只能涵盖三国其中一小部分主要人物的经历,忽略了许多将才和名士的精彩篇章,东吴就是最大的受冷落方。当初小

  • 还原一个真实的和珅: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历史上的贪官,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和珅,和珅的巨贪形象已经被小说、电视剧塑造得深入人心。据史料记载,和珅一生贪污了11亿两白银,等于大清15年的国库总收入。在当时和珅也算是隐藏的世界首富了吧。那么如此巨大大的一笔财富,和珅究竟是如何放进自己的腰包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珅不为人知的一面。网络配图我

  • 真是太没作为了!这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即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1620年),明朝第13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3子。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网络配图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10年由大学士张居正辅政,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神宗20岁时张居正逝世,神宗开始亲政;后期却成为

  • 他是明神宗儿子 却被李自成洗干净还煮着吃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的时候,各地的百姓再也忍受不了明朝的统治,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在众多起义军中,最著名的要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了。李自成的军队中有许多的能人异士,自然也有厨艺高超的士兵。这些士兵曾经活活地将明朝的福王扔进锅里,煮熟了。网络配图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福王这个人。福王朱常洵是当时明神宗的第三个儿子,深得

  • 移情别恋?刘秀为何没封阴丽华为第一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光武帝刘秀在长安游学时曾许下誓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公元25年6月,时年30岁的刘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一年后刘秀册封皇后,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后不是原配阴丽华,而是一位叫做郭圣通的河北女子。刘秀为何会这样做?是移情别恋还是另有内情网络配图1.郭圣通是谁?要了解刘秀

  • 揭秘三国曹丕做了何事?被其母骂为猪狗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初得甄氏,十分宠爱,他当皇帝后又立为皇后,曹丕与甄宓的婚后生活,起初颇融洽,戏说派津津乐道曹丕,曹植与与甄宓的三角恋,那是他们看多了琼瑶阿姨的电视剧,对古人的一种意淫而已。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再美,的美人,做了老婆,也会审美疲劳。就好象倪震与周慧敏相处久了,就去夜店舌吻辣妹.

  • 康熙不为人知的一面:火烧公主强占姑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外史》中记载,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女,顺治的妹妹,辈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康熙听后,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媵了。”和硕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儿,在名分上应该算是康熙的姑姑,

  • 他本是雍正皇帝心腹大臣 为何被赐其自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年羹尧在清朝历史上算得上有名人物。年羹尧之死颇有些传奇色彩。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迁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