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死商鞅的竟是伯乐秦孝公好心的一句话?

杀死商鞅的竟是伯乐秦孝公好心的一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60 更新时间:2024/3/11 15:22:43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差改革拍档”,恐怕要数王安石和宋神宗了。宋神宗耳根子软,动摇犹豫,王安石心灰意冷,撂挑子走人,一场改革搞得虎头蛇尾,惨淡收场。至于“史上最佳改革拍档”,当然非商鞅秦孝公莫属,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程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你恐怕万万想不到,杀死商鞅的,恰恰也是这种“过分”的信任,是秦孝公“出于好意”的一句话。

网络配图

很多人都以为,商鞅之所以被车裂,是因为他搞变法时,割了太子赢驷(芈月老公)师傅的鼻子。赢驷即位后,为了替师傅报仇,就把商鞅干掉了。这种解读貌似合理,但实在是低估了赢驷的政治头脑和帝王智商。

商鞅运气不错,他的后台秦孝公在位约20年。有了老板长期的坚定的支持,商鞅才能从容展开改革,使变法见到成效。为表彰功臣,商鞅于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被提拔为大良造,相当于18级军功爵制的第16级,放到今天,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军政大权一把抓。①秦孝公对商鞅欣赏和信任到什么程度呢?他临死前,竟打算让商鞅当接班人:“商君,我死后你接着干吧!”这不是我瞎编乱造,而是《战国策》里白纸黑字写着的:“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鞅,辞不受。”②王位居然打算传给一个外国人而不是自己亲生儿子,胳膊肘往外拐,太子赢驷会怎么想?他上位后会怎么做?

公元前338年,赢驷继位,这意味着商鞅的好日子到头了。一般认为,被商鞅割掉鼻子后,8年不好意思出门的公子虔见机会到来,于是告发商鞅谋反。商鞅惧而逃跑,然后被追杀。

不过,这不太说得通。

公子虔告发商鞅是极隐秘的事,不会轻易让对方知道。而且,商鞅这人树敌太多,把人都得罪光了,在朝中没什么铁哥们儿,不会有人通知他被告发了。

网络配图

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保护伞没了。这时,宗室贵族的怨恨情绪公开显露。商鞅担心遭到报复,一不做二不休,带着母亲逃回魏国。③不向国君报告就偷偷跑了,正好给人落下口实,说他企图谋反。对此,《秦本纪》说得清清楚楚:“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④司马迁大概对商鞅没什么好感,所以这个细节《史记·商君列传》里没有,只在《秦本纪》留下蛛丝马迹,很容易被人忽略。

赢驷即位时约17岁,是个有抱负有见识有作为的国君,为什么要杀掉大功臣商鞅?有人说,他的老师被商鞅割了鼻子,是为师报仇。但这也未免太小看赢驷了,他杀商鞅的真正原因,《战国策》说得明白⑤: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轻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鞅反为君主,大王更为臣也。”

赢驷虽然杀掉商鞅,但并未废其新法,说明内心是认同改革的。在他看来,商鞅已经完成使命,该走进历史了。

网络配图

不过,我心里还有个大大的疑问:秦孝公会不会“有意”除掉商鞅,但因为既没有理由也不好意思亲手杀死秦国的最大功臣,于是说出那句看似出于好意,实则最具杀伤力的话,好让儿子来动手,以免自己遭到后人道德谴责呢?换句话说,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父子有可能演了一出双簧。果真是那样,秦孝公也太可怕了。 政治那么脏,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还记得后来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怎么托孤的吗:我儿刘禅要是不行,“彼可取而代之”……其实,刘备哪里想传位给诸葛亮,不过是试探甚至是警告这个太能干的宰相罢了。

当然,但愿我的推测是错的。司马迁在《史记》里为什么不提秦孝公欲传位给商鞅的事呢?也许,他不想玷污这对改革最佳拍档之间高尚而纯洁的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始皇的“东向发展”与汉武帝的“西部开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统一之前,秦偏中国西北一隅。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完成了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很有政治作为。其政治作为,并非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改革。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实施这些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涉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上,秦始皇则作出了两大决策:南北分割,东向发展。南北分割,就是修筑长城,划出游牧民

  • 揭秘: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真不想当皇帝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说起三国,我们不难听到总有人提起曹植的名字,而当时曹植的才情确实可以说是难出其右,那么当初曹操为什么没有把位置穿给他呢?其实史料记载,曹操对于曹植很是喜欢的,曾多次都想立他为太子,不过每次曹植似乎都故意不接这个茬。在多次失望之后,曹操便不再对他重视,觉得他也就是个风流才子之类。网络配图曹植的几次

  • 史上第一位女婴皇帝 只当一天下午就被替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谁",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武则天"。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武则天之前,还有一位女皇帝,曾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她就是北魏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元姑娘(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之女,生母是元诩最为宠爱的嫔妃潘外怜,祖母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胡太后。也许在平常人家,

  • 揭由祖母抚养成人 靠祖母行贿登上皇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之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入朝拜见成帝,定陶国中的傅、相、中尉都跟着来到长安。当时成帝最小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也来朝,但只带自己

  • 不一样的真相?唐高宗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

  • 揭秘:朱元璋为何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

  • 他作为帝王却穷到爆 连6000人军队都养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周赧王姬延是周朝最后一任君王,于公元前314至公元前256年在位,统治周朝58年。周赧王作为周朝在位时间最长(史上第三,仅次于乾隆、康熙)的君王,本有大好时光治理国家,但奈何生不逢时,当时的周朝已经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周赧王死后,东周政府宣告倒台,几年后秦军又消灭了东周公国,于是周王室彻底退出历史

  • 揭秘:隋文帝因为什么冷落三千宫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独孤后,独孤信之女。四岁时嫁给杨坚。武帝死后,杨坚即位,是为周宣帝。独孤氏被册封为皇后。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都封了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独孤后,独孤信之女。四岁时嫁给杨坚。武帝死后,杨坚即位,是为周

  • 清官秘史:康熙帝一生娶了四对姐妹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后妃是中国古代妇女中的一类特殊人物,她们既有着一般妇女的遭遇和命运,又有鲜为人知的宫中陪王伴驾的特殊生活。清王朝作为最后一个统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皇帝的后妃更为近人所津津乐道,这些后妃当中又有几对出自一家的姐妹花,她们为清王朝五彩斑斓的历史添加了一抹亮丽的

  • 封建帝王为何多短寿?汉成帝葬身温柔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是古代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一般人心目中,帝王住的是豪华宫殿,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其衣食住行都有很多人侍候,即使生病,也随时有御医为其治疗,照理说他们的寿命应该比普通人要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据统计,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始,到1911年清朝灭亡为止,经历了2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