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太后文化学养不高 世间流传书画多为代笔作

慈禧太后文化学养不高 世间流传书画多为代笔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22 更新时间:2024/2/17 0:30:35

编者按: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更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但细观其亲书的密谕和抄写的佛经,就会发现她不仅没有任何书画功底,且文化水平有限,所写的谕旨错字连篇。种种史料已充分证明,现在世间流传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诸多书画作品,实为他人捉刀代笔。

网络配图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么,其人的文化学养究竟如何呢?

有史记载:慈禧学识渊博

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不但深叹其政治手段之高超,而且会被其渊博的学识以及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的精湛造诣所折服。

学识渊博。曾侍从慈禧太后的德龄说,慈禧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可说的确是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曾为慈禧太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说她不但能作诗词,且出笔清新,非同凡响,颇得“大宗气派”;还能以文言写文章,“振笔疾书,洋洋千言不穷,斯真稀有之才……彼于古名家之诗文词,能滔滔背诵,如数家珍。”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也说,她对文史、绘画都非常喜欢,据说6岁时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等文,“包括唐诗宋词,都能用满汉双文背诵。”“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还具有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

工于古体诗词。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明确记述慈禧太后“工试帖诗”,从其所载的两首试帖诗来看,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很有意境。

擅长书法绘画。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称赞慈禧太后不但“能通古今治乱大势”“又能诗、善书画”。《清稗类钞》中也记载她“善书画”“喜作擘窠大字,亦临摹法帖,作小楷。尤喜绘古松,笔颇苍老”。清末学者费行简也说她“书法端腴”。美国画家卡尔极力称赞她“能作擘窠大字,受赐之人,无不珍同拱璧,视为人世希有之至宝……太后之书法,虽翰苑中人,亦不过是”“其所画之著色花草,神采如生,不减名家”。清末太监信修明回忆:“太后喜写‘龙’‘虎’‘福’‘寿’大字,六尺、八尺,极有气魄。”

2002年至2011年,国内多次举办书画展,均有慈禧太后书画作品展出,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

慈禧亲书真迹反差大

然而,我们看到的一些慈禧太后亲书真迹,与上述书法、绘画却有极大反差。

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前,她亲自起草将肃顺等人解任的密谕。

网络配图

从这封密谕,我们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文化素养其实不高。第一,字迹歪歪扭扭,看不出有任何书法功底,与世间所传慈禧太后御笔书法大字比,更有天壤之别。第二,她的文字和文化基础并不好。密谕共237个字,其中有错别字12个,达16处之多,而且语句多不通顺。如“进成(城)后,在(再)传旨著恭亲王总理赞襄正(政)务,是(当)否,求兄弟著议”,23个字中有4个明显的错别字。第三,她本人亦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故在密谕中有“求七兄弟(指奕譞)改写”之语。

4年后,同治四年(1865)三月底,慈禧太后的学养与书法也无多少提高。与1861年的密谕比较后,我们发现,这一罢革奕訢上谕的字迹,同样写得歪歪扭扭,书写水平未见提高。上谕不过226个字,有错别字13个。在前一密谕中,她屡次将“权理朝政”错写为“权理朝正”、将“再行归政”错写为“再行归正”。她也知道自己写得很差,所以“先作诏以待”,后发交文渊阁大学士倭仁、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等人,并说:“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词句不通者,汝等为润饰之!”

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抄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较前述谕旨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字体结构仍然呆滞松散,笔力稚嫩。将以上真迹与世间所传慈禧太后亲书的“福”“寿”“龙”“虎”等大字立轴比较,任何人都可一望而知,两者绝非一人所书。

世间流传多为代笔之作

笔者认为,世间流传的所谓慈禧太后书画真迹,至多为虽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实际由他人捉刀代笔的伪作。有些甚至可能是这些伪作的现代仿制赝品,理由有五。

网络配图

第一,从书法与绘画的技能、技巧上分析。在中国,书法、绘画都需要基本的技能技巧,故有“书画同源”之说。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字书法未达精谙之妙,其绘画不大可能有精湛造诣。第二,从慈禧太后书画的数量上分析。《清稗类钞》称她“喜作大字,用丈余库腊笺,书‘龙’‘虎’‘松’‘鹤’等字,岁多至数百幅”。这么大数量的书法作品,已届老年且身体并不强健的慈禧太后恐怕难以独自完成。第三,从慈禧太后的身高体形以及撰书绘画所需付出的体力体能上分析。卡尔说她1903年“见太后方持其如椽之笔,濒濡其毫端于一大砚台中。既见墨色已浓淡得中,遂振笔疾书,一挥而就。全字长可四英尺,作‘福’‘寿’等字样,笔力绝劲,不作一毫巾帼气”。但从清宫保留下来的老照片来看,慈禧太后并不算高,1.60米左右。一位身材不高、年已68岁老人的体能,怎能支持她挥动如椽大笔,振笔疾书横宽“四英尺”的大字?第四,从慈禧太后绘画的形式及风格上分析。徐珂记载她并不擅长用笔端正、力求形似的工笔画,其绘画风格为写意。然而,目前我们看到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各种画作,却恰是用笔工整谨严、细腻逼真、线条流畅的工笔画,而不是纵笔挥洒、墨彩飞扬的写意画。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绘画风格差异。第五,早已有人指出慈禧太后的书画有捉刀代笔者。徐珂指出,她于“万几之暇,辄画扇及立幅以赐大臣。患不能给,乃觅代笔二人。一为归安姚彦侍方伯之嫂,一为云南缪中书嘉玉之妹(即缪嘉蕙)”。缪嘉蕙多次指出,慈禧太后曾亲选18名最优秀的画家,“他们惟一的职责就是为慈禧作画。这些画师被分为三组,每组每月为她作画十天。”太后“在这些画上盖上自己的名章,再请翰林院的翰林们附上几句相关的诗,每当宫里举行宴会时,她就把这些画赠送与人,好像这些画都是她自己画的”。

上述史料充分证明,现在世间流传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诸多绘画作品,以及“福”“寿”“龙”“虎”等大字立轴或对联等,是他人代笔、代书的捉刀伪作。

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化素养不高,其书法绘画水平亦处于初学者阶段,为什么前引各种著述却多有溢美之词呢?笔者认为,有些著述的作者是慈禧太后家族的后人或有较为特殊的接触,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有些著述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有些著述的作者可能并未见过慈禧太后手书的真迹,看到的都是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代笔之作。

笔者在此指出慈禧太后的文化学养并不太高,主要是希望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她。慈禧太后与清廷的其他后妃相比,仍属文化学养与综合素质较高的佼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因何冷面杀附马欧阳伦?是因为反腐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驸马欧阳伦,朱元璋驸马欧阳伦电视剧,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多少年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大明王朝建立

  • 揭秘水浒传里唯一当上皇帝的好汉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水浒传梁山老大最开始是谁,水浒传里的皇帝是哪一位,水浒传最后谁活下来了

    他韬光养晦,深谋远虑,在梁山衰败之际,远赴海外成就霸业,延续了梁山精神。网络配图《水浒传》中的李俊,绰号混江龙,安徽合肥人,原为扬子江撑船艄公,兼贩私盐。梁山大聚义后,李俊排名天罡星第26位,为水军统帅。平定方腊后,李俊诈称风疾,拒绝随宋江入京,驾船出海,打出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后来为暹(xiān)

  • 揭秘:秦始皇灭列国一统天下 与占了别人的墓穴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含义,秦始皇举国攻打银河入侵者,秦始皇的暴行

    在中国的历史上,屡屡出现挖祖坟的事件,盗墓者除了觊觎墓陵里面的财宝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破坏风水,使得被挖祖坟的家族从此一败涂地。可以说,在过去,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相信有陵墓风水的存在,所以大多数的皇帝在生前,都会四处为自己寻觅死后的安葬之地。他们大都相信,一个家族或一个朝代的兴隆,很

  • 揭秘:晁盖为什么不想让位给宋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晁盖如果不死梁山会不会反,晁盖不让宋江接位,宋江拒绝晁盖入梁山的原因

    水浒传中有着很复杂的权利角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讲晁盖为何不让位给宋江。晁盖,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是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是当地有名的地主老爷。网络配图晁盖是侠义之士,武功高强。他不取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来你想刀枪棍棒之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武力。初次之外,

  • 陆游素重家风教育:曾写百余首教育孩子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陆游教子的八首古诗,重返2001陆游免费阅读,一重山尽一重山全诗

    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素重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在良好家风熏陶下,陆游的后人皆成长为有用之才,一时俊杰。网络配图陆游不仅有家训,还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孩子的诗,经常告诫子女们说:“但愿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于国有用,于家尽责,于义无暇,于德不亏。”他教育子女要勤奋读书,不虚时光,在《五更读书示子》中写道

  • “蛇蝎兄弟”为什么能够进入天罡星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排名是怎么来排的呢?自身实力,出身,关系等相对硬气的排在前面,这也是梁山集团的普遍规则。但令无数“水迷”们大跌眼镜的是,施大爷在排名第一层次的天罡星36员正将中,竟然出现了解珍解宝的名字,令人惊呼“我大梁山步兵头领无人乎?”说解氏兄弟毒辣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当年两兄弟拿着官府的公文上

  • 李逵杀得了老虎为何却打不过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逵杀四虎是真的吗,李逵打虎是真的吗,水浒传中有谁打过老虎

    黑旋风李逵,在水浒传中霸王似的人物,打虎杀敌从未有过惧怕之意,为何独独在女人面前却漏了怯呢?之前小编就梁山好汉的武功排名,写过不少篇文章,有些人觉得很客观,但有些人觉得不合理。特别是李逵的粉丝认为,凭什么李逵没能上榜,李逵的勇猛、战绩哪一样不是优秀,而且同样杀了老虎,而武松却能进前十,李逵却没人提起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一生中忌讳的一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外国人眼中的隋文帝,对隋文帝的评价,隋文帝杨坚皇后叫什么

    人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信鬼,有的人信……奇怪的是,隋文帝杨坚却迷信古汉字的字义,甚至最忌讳“随”字的字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杨坚,弘农华阴人。他出身于上流社会,是北周武帝时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忠的儿子。大树底下好乘凉,杨坚十四岁时,就步入了仕途,十六岁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网络配

  • 揭秘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有怎么样的北宋名臣包拯,宋朝包拯的妻子是谁,北宋名臣包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爱看电视剧的朋友肯定知道包青天的故事,很多影视剧中都喜欢翻演他的故事。包拯,民间一般都称之为包青天,又因为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去世之后,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网络配图包拯是北宋名臣,著名大清官,断案能手,生于公元999年,去世于公元1062年

  • 真是的曹操节俭清廉:家里用餐仅一道肉菜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一个人一碗饭端好自己的碗,节俭行为,厉行节俭的意思

    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