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为何不被汉武帝重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李广为何不被汉武帝重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96 更新时间:2024/2/7 22:46:47

汉景帝时期,七王作乱,吴楚叛军西进之时,梁国首当其冲。此时的李广作为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驰骋梁国,协同景帝之弟梁王打了几场胜仗,并且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李广所向披靡,一鼓作气,夺了敌方的主将之旗。无敌的李广自然赢得了满堂喝彩。虽然他仅仅是个都尉,李广还是被前敌总指挥梁王破例私下授予了将军之印。这是破格的奖励,不知深浅的李广只顾着高兴,哪知这次私下的破格奖励将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廷内部的事情李广当然无缘知晓,他所知道的是,就因为梁王的这次奖励,朝廷取消了对他的任何封赏。之后,李广就成了边将,一直在太守职位上徘徊,从来没有任何提拔。

多年后,汉武帝即位,此时的李广依然是举国公认的名将之花。新皇帝,新气象,李广终于从地方来到了中央,被汉武帝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只是多年的边地生涯之后,李广已告别了中年。

老将蒙羞

汉武帝一改文景之时的韬光养晦政策,时时表现出有所作为的政治姿态,使李广再次看到希望之光。

李广跃跃欲试,大概又等了四年,李广才正式由卫尉升任将军,带兵出雁门关进攻匈奴。这次迟来的机会却让李广蒙受了耻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匈奴兵多势众,生擒了李广。受俘的李广被放在绳编的网兜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最终逃脱,灰头土脸地回到长安,被判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被削职为民。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在伟大的时代,李广只能在闲居中打发光阴。

多年之后,匈奴再犯入辽西太守,李广再次进入汉武帝的视野,被任为右北平太守。多年的威名,让匈奴望而却步。不久,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征伐匈奴,可惜这次李广依然是无功而返。

主动申请带兵

汉朝将军的后起之秀,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高调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李广的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

李广对自己迷失在沙漠中感到非常的羞耻,已经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这次打仗偏偏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李广拔刀自刎,一代名将陨落。

李广为何不得重用

文景两帝时代,李广在北部边境7个地方任过太守,飞将军名号就是那时候挣来的。当时,汉军对匈奴取战略守势,往往依托关塞亭障抵御敌军。在居高临下的阵地战中,李广充分发挥箭术高超的特长,射杀了一些靠近亭障的匈奴骑兵,故匈奴送其飞将军之誉。到了武帝时期,对匈奴改取战略攻势,运动战取代了阵地战。汉武帝是听着李广的大名长大的,上台后也给了飞将军表现机会,可惜李广基本上都没有抓住,还在野战中有过被俘记录。渐渐地,汉武帝就把他晾在一边了。漠北决战,李广执意请战,汉武帝拗不过,同意了,但私下又悄悄交代卫青只给李广一支偏师,由于本文主题是汉武帝军事改革,李广的事扯太多就喧宾夺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之,汉武帝得出结论——老将们不中用了,必须从青年才俊中选拔新生代将帅。问题是:如何观察和发现人才呢?

汉武帝决定亲力亲为,办法是在宫廷和宫城近卫军中新建几支部队,并且多从名将多出焉的北部边郡挑人。若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大多具有相似身份——宫廷侍卫武官出身。最典型的莫过于卫青与霍去病:卫青——出身羽林(增设的宫廷近卫军,约2000人),选任车骑大将军、大将军。霍去病,侍中出身,选任骠姚校尉、骠骑将军。这也就是为什么曾被称为“飞将军”的一代名将李广,却不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嬴政到了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同时把“朕”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 萧宝卷做了什么?为什么他去世后会被剥夺皇帝的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萧宝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封建社会中,但凡是皇帝,在死后经常会得到一大堆评价极高的谥号,就算是生前作恶多端的,一般顶多被人冠上“昏君”的称呼,但皇帝的称号基本是不会剥夺的,总之一切围绕着“死者为大”来进行。但南齐有位皇帝萧宝卷是个特例,生前是万

  • 真实的陆令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如何将前朝和后宫一并掌握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陆令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古装剧《陆贞传奇》演绎的是北齐女性陆贞的励志人生,在这部剧中,陆贞从卑微的宫女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让观众倍感振奋。但实际上,《陆贞传奇》中所呈现的所有故事,都是对历史人物的美化和洗白。陆贞以北齐时的陆令萱为原型,此人心

  • 荣妃为康熙诞下了很多子嗣,为何她最后却孤独的死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一生有很多孩子,但是并没有多子多福,多个儿子对于皇位的血腥争夺上演了十分残酷的戏码,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为康熙生下最多孩子的一位妃子荣妃。康熙是清朝时期第四位继承人,享年六十八岁。康熙为政的时间里作出了对清朝的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康熙的生母是佟佳氏,她只是宫中一位不受宠的妃子之一,并没有过于耀眼

  • 萧瑀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萧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为了纪念那些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将或臣子,李世民设立了凌烟阁,其中陈列了二十四位功臣,文有大名鼎鼎的魏征、房玄龄等人,武有程咬金、秦叔宝等人,随便提起一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位名叫萧瑀的人,名气似乎不如

  • 孙权为什么苦等30年才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个群雄纷争的年代,但都怀有各自目的,可终究还是为了一个皇位。像袁术本事不大,但因玉玺在手,就昭告天下称帝登基,虽然这种举动有点愚蠢,但足以证明的皇位的吸引力有多大。曹丕继位后,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篡位,但却是通过装模作样的推辞,夺取了政权。当然还有刘皇叔亦是如此,为了不甘示弱,打着兴复汉室的幌子称

  • 明崇俨与武则天是什么关系?明崇俨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明崇俨,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说到明崇俨和武则天两个人,真的是关系有点让人说不清楚的那种,不过明崇俨的死确实是非常奇怪,而且是那种莫名其妙的。所以很多人都会猜测一些关于他的死因,但是并没有什么收获。那么明崇俨和武则天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明崇俨又是

  • 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是谁,徐庶怎么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并非东吴的孙氏家族,而是曾经为他效力的刘备。刘备出身于皇室,但在东汉王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即便出身皇室也全无高贵之处。更何况刘备跻身于乡下之所,一穷二白。可刘备得了先机,请来卧龙先生诸葛亮来当自己的军师。那时候,曹操对诸葛亮这个人物还浑然不知。直到一次宴席之上,徐庶对诸葛亮进行点

  •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兵仙韩信为什么还是被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与萧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谈起韩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的开国的功臣,可以毫不夸张说刘邦的天下有七分是韩信帮帮他打下来的。韩信与萧何、张良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韩信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与白起、李靖、岳飞并称为“兵家四圣”。韩信在军事中有着极高天赋

  • 蜀国灭亡后,刘禅是怎么度过余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刘禅,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的,他的父亲刘备是一个厉害人物,在乱世里打下了基业,建立了蜀国,还给他留下了诸葛亮这种忠诚又有能力的老臣。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刘禅稍微争气一点的话,也许蜀国就可以延续很久。可惜刘禅虽然有一个很厉害的父亲和一大堆靠谱的属下,但是自身却是个庸人,因此蜀国在他手里越来越弱,没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