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19 8:54:58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褒禅山与华阳洞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

网络配图

王安石当年非常后悔

褒禅山华阳洞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下著名的散文《游褒禅山记》。在华阳洞口有一碑廊,刻有全文。当年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章呢?公元1054年的7月,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3年期满回家探亲的途中,路过这里,当时王安石与他的两个好友和两个弟弟一道同游此山,但他们一行5人在探洞时,并没有走完全程就出洞了。所以,之后王安石非常后悔,深有感触地写下这篇文章。

《游褒禅山记》全文仅500余字,短小精悍,谋篇布局曲折多变,读来琅琅上口。这篇文章虽是游记,但重在游后感悟之上,示治学贵在严谨,做事勇于创新,遇事百折不挠。正是这篇游记包含着深邃思想,多年来该文一直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港、澳、台地区也将此文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

为何没有继续走下去

《游褒禅山记》可谓家喻户晓,但人们很少知道王安石到了华阳洞,为何没有再继续走下去。据含山旅游部门介绍,华阳洞最为有名的是它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在洞中可以观赏到中国的文房四宝,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进到洞中,有一片豁然开朗的大厅,叫“回步厅”,就是当年王安石一行5人打着火把从后洞进入走到此处,其中一位说:“不出火且尽。”他们只好一同由此出了洞。出洞后王安石感到很后悔,于同年七月以追忆的形式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这里还有“荆公回步”4个字,是后人在公元1200年怀着对王安石的崇敬心情,沿着王安石当年走过的路重游到此写下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网络配图

在记者一行来到“荆公回步”厅时,才感受到当初宰相王安石不能再走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怕火把用灭了出不来,而是在这“荆公回步”洞口有一块大石头给挡路了。至今人要是不弯腰,是进不去的,洞口离地面只有六十公分高,宽度大约一米多。即使小孩进去,也要猫着腰才能进得去。如果是成年人进这么小的洞口,要扶住石头把身子侧到地面才能进去。我想当时的通判王安石,不会低着头侧着身再进这个洞口了。

“华阳洞”三字是王安石的手迹

华阳洞口有座小石桥,叫“怀贤桥”,意为怀念立志改革的王安石。洞口的右方,有一块石碑,上刻“华阳洞”3个大字,据含山旅游局介绍,这是王安石的手迹,是从王安石的老家江西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拓印来的,字体为行书,既刚健苍劲又俊美秀丽。洞口上方生长着天然的青檀树,树在悬崖石壁之上,“石包树、树抱石”,为褒禅山奇景之一。这种青檀树,其树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目前野生天然青檀林全国仅有三处,褒禅山是其中之一。

据含山旅游局介绍,褒禅山与华阳洞是连在一起的,现在已经成了马鞍山著名旅游景点。

褒禅寺最早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据含山文物局介绍,含山褒禅山中的褒禅寺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其创始人是唐代高僧慧褒禅师,他与唐玄宗的国师慧忠为昆季,慧褒云游至此,见山势幽深,景色宜人,犹如灵山仙境,遂结庐修寺于此。

网络配图

此后宋代高僧中会和尚又扩建了寺庙,到南宋庆元年间褒禅寺香火渐盛。明代永乐年间,褒禅寺院千余间,住僧近千人,达到鼎盛时期。原褒禅寺不远处还有褒山大塔和山腰小塔各一座,大塔砖石结构,七层,高约20多米,塔建于宋元丰3年,“文革”中被造反派用炸药炸毁。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附近农民从大塔地宫中挖到的铜菩萨遗像3尊,银果盒2只,其中一盒内有慧褒禅师7粒五色舍利子。

褒禅山是几座山峰的总称。东起灵芝山,西止鳌鱼岭,北有起云峰、碗儿岭等,这些山峰众星捧月般环抱着一个馒头状的小山,此乃褒禅山。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开篇写道:“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这就是褒禅山名的来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后燕慕容熙撬棺奸皇后尸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一个皇帝,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公元384-407年)末帝慕容熙——不只荒淫,还荒唐。慕容熙荒唐到什么程度呢,竟然荒唐到“奸尸”的地步,对象是自己皇后苻氏的腐尸,不可思议!慕容熙画像慕容氏属鲜卑族。后燕与慕容皝(huàng)所建的前燕(公元337-370年)相对应,慕容熙是慕容皝的第五

  • 中国古代最好色皇帝是谁?曾一夜临幸30宫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们除了长生不老,希望永远当皇帝的心愿外,享乐意识也颇强烈,对女色的追求尤其如此。在服食所谓“不老药”仙丹的同时,还遍寻“壮阳药”,欲幸遍后宫美色。网络配图可以说,中国古代帝王个个喜欢服食春药,400多位皇帝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多在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就死掉了,死因多多。但不少与过量服食性药有直

  • 两千年前60岁王莽染黑发:掩饰衰老 稳定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年轻人追求美、追求时尚,将头发染成金黄、红色等;上了年纪的人为了显得青春仍在,则将白发染黑……网络配图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染发的风气必是来自外国,其实并非如此,染发之风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史书有明确记载,公元23年就有人开染发之先河了,不过不是女性,而是男人。公元8年,王莽篡夺西汉王朝政权,建立了新朝

  • 贞顺皇后武惠妃是因为被"厉鬼"缠身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贞顺皇后是玄宗的宠妃,世人俗称称她为武惠妃。这是因为“贞顺皇后”之名是玄宗宠爱她,在她死后追赠给的谥号。贞顺皇后的死因可谓是扑朔迷离,在今天看来算得上是唐朝的一桩奇案。相传她的死因是被三只“厉鬼”所困,活活吓死的。那么三只“厉鬼”是谁?贞顺皇后是怎么死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也许是沿袭了其姑祖母武则天善于

  • 梁元帝为什么亲手逼死妻子还和其尸体离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戏,掌声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无人不晓,说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联想癖,对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格太不羁,尝试夫妻和睦失败,爱已无望时,索性将心向地一掷,画

  • 残忍:朱元璋为何用铁裙刑处死朱棣生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此言有道理。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

  • 李世民的后宫:李世民的妃子都是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的皇后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图片来源于网络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长孙皇后被舅父收养,在她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成婚后,长孙皇后

  • 前寨主晁盖死前“遗命”:为何让宋江痛苦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宋江对自己一步步的“架空”和深层次的“威胁”,身为粱山一把手的晁盖心里非常不自在,加上宋江时常挂在嘴边的“招安”投降主义路线对梁山兄弟,尤其是军师吴用的“负面影响”,使梁山的发展方向背离了自己的意愿,因此晁盖对宋江从万分感激逐步演变为非常反感,甚至是恨之入骨。梁山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是北宋时期

  • 雍正与孝敬宪皇后的实际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孝敬宪皇后,姓乌喇那拉氏,这个姓氏来源于部落名,是清朝八大姓之一,她是八旗中黄旗人,他的父亲费扬古是朝中的大臣。13岁就被当时的皇帝康熙许配给了雍正,成为嫡福晋,亦是雍正的原配妻子。图片来源于网络1697年,生下了嫡长子弘晖,但只活了8岁就病逝,在后来被他的弟弟乾隆给追封为端亲王,之后她就没有再生一

  • 大贪官和珅到底有多少家产?现在市值算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练一条,令其自尽。此时和珅一看到白练,知道死期已至。他对自己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这一次自己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尝到了凄凉、冷清、饥饿、刑罚、痛苦等苦辣滋味。特别是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