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泰山封禅的秦始皇,不让史官记载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在泰山封禅的秦始皇,不让史官记载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04 更新时间:2023/12/8 19:26:52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

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是古代君主祭祀天地的典礼。

在五岳之中就有西岳华山,北岳恒山比泰山海拔高,但古人还是坚持认为泰山是群山之首,是天下最高的山。

这是因为古人没有科学测量海拔的方法,而泰山的周围是一望无际且地势平坦的华东平原,以华中平原的角度观测,泰山的确显得高耸雄伟。

例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就有一句:“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例如庄子的《逍遥游》就有一句:“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这是用高大的泰山来形容鹏的背有多大。

可见在古人心中,泰山和“高大”是划等号的。

现代人的祭天表演

古人认为,天空是高不可及,泰山作为天下最高山,与天空最接近,所以在这里祭天最为合适。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祭天当然是封禅典礼最重要的一环,只要祭天的位置选好了,祭地的位置将就一点也无所谓。所以古代的君王一般在泰山祭天,在泰山周围的梁父祭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以为功劳超越了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如此的丰功伟业,离不开上天帮助。秦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上天把“天命”赐给了秦!

为了答谢上天,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第二年,在泰山举行封禅。

方士们的“成仙之道”里也有一条:在泰山举行封禅,就可以长生不死,甚至能飞升成仙。传说上古时代,黄帝在首山开采出铜矿,用来炼铸了一口大鼎,然后带着鼎在泰山封禅。封禅典礼举行时,天上出现了一条巨龙。它降落在地,黄帝带着70多名亲信骑上龙背,龙就带着一行人飞上天空。又有数百名在场的人抓住龙须,也想一同飞升,可是在半空中,龙须断裂,这些人又都掉了下来。黄帝飞升后,子民们对他念念不忘,就葬下了黄帝的衣冠,是为黄帝陵。

如何封禅?

封禅典礼是从上古时代传下来的,到了秦朝时期,由于时代太过久远,封禅典礼的具体事宜早就无人能知了。

鲁国的儒家文化十分发达,有很多博览群书的学者。秦始皇就征调鲁国的儒生们商议封禅典礼的礼仪,可是儒生们的议论都不相同,又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才是对的。

有人说:“上泰山前要在道路上铺满干草,车轮不能伤到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上山先清扫场地,然后再进行祭祀,草席要用农作物的杆编织成的。”

总之,能给出具体意见的人,其建议都很难实行。其他人又各持己见,秦始皇认为这些儒生实际上什么也不懂,就不采取他们的建议,要按自己的想法搞。

秦始皇封禅典礼的记载也只有这一句了:

先令人清理好道路,参加封禅的人先在泰山封天,后在梁父山禅地。

史书说,秦始皇令随从人员严格保密此事,所以封禅典礼的过程没能记载下来,只知道秦始皇用的礼仪,是太祝祭祀上帝的礼仪。

为何要保密?

封禅不是能招来神仙吗,举行封禅后不是能长生不死吗?

秦始皇让人保密,莫非是封禅过程中发生了灵异事件?

据我的分析,原因应该不在此。

秦始皇之所以令人保密,是因为他羞于让后人议论此事。

就算封禅成功真的能招来鬼神……秦始皇封禅时,由于不知道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礼仪,就干脆采用了祭祀上帝的礼仪,可是祭祀上帝的礼仪能跟祭祀天地的礼仪相同吗?就算封禅真的能招来鬼神,你礼仪都用错了,鬼神能来见你吗?

就像你用粘蜻蜓的蜘蛛网去捕鸟,能成功吗?

而且世上本就没有所谓的鬼神,所以据我判断,秦始皇封禅时,是一无所获的(指没发生他想要发生的灵异事件)。

根据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传说,黄帝封禅后有神龙落下,那是因为黄帝的封禅是得到天地的认可的。上古时代还有别的部落首领也举行过封禅,但招来的不是神龙,而是凶狠的怪物,那是因为天地觉得他不配举行封禅,所以派怪物下凡来惩罚他和他的子民。

但是秦始皇明显啥都没招来,如果他让史官把过程记载了下来,后人一读,然后再那他封禅的事情和上古人封禅的事情做对比……秦始皇的形象是不是就要被拉低了?

别人好歹招来了怪物,你却啥都没招来……

后来,汉武帝也在泰山封禅,他同样是让随从保密过程。

可能汉武帝之前还对秦始皇让人保密的事有所不解,现在他可能就明白秦始皇为何要那么做了。

但汉武帝的封禅也有“成就”:汉武帝在泰山上祭天时,地位稍低的群臣只能在山下等候,他们“都听见”山上有一群人高喊“万岁”。等汉武帝一行人下来的时候,山下等候的人向他们询问“有人喊万岁之事”,一行人也是一脸懵逼,然后大家才知道发生了灵异事件!

可见汉武帝的群臣,是要比秦始皇的群臣更懂做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手握免死铁券的名将,最后却全家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全家代金券如何使用,十大被冤死将军,张灵甫为什么没人救

    说起唐朝的开国名将,人们往往只记得“凌烟阁功臣”,而忽略其他人。其实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有一位人物的功绩比“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要大,官职也要比他们高,甚至被皇帝授予了免死铁券。不过此人的下场却很惨,家产被抄没,而且被皇帝下诏处死,后来全家被杀!那么这位传奇的名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雍正与生母关系冷漠,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与雍正的关系怎么样,雍正与其生母的关系如何,雍正与十三阿哥的关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母、兄弟应该是与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可是有位大人物却是一个例外,他就是清朝的雍正帝。雍正帝名叫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子,生母为德妃乌雅氏。除了雍正帝外,德妃还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祯。但是雍正帝与生母的关系很淡,甚至还与十四弟成为仇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

  • 周天子权威从烹杀诸侯到各国无视,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周天子为什么不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从一言不合烹杀诸侯到惨遭各国无视,周天子权威是怎么消失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大约在周武王元年(前1046),周武王率领着诸侯联军推翻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建立了崭新的周王朝。周朝建立之初,武王选择了采取大规模分封的制度,他将同姓亲属、伐纣功臣和帝王后代分封到了全国各

  • 曾与齐桓是公敌的管仲,为何会辅佐他成为肱骨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管仲劝谏齐桓公的典故,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管仲什么成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齐桓公肱骨之臣管仲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春秋时期,齐国慢慢的强盛起来,齐桓公,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在他的带领下,齐国越来越强盛这自然与齐桓公自身能力分不开,但是也少不了他手下两个重要的臣子,所谓桓公之志,管仲之才,鲍

  • 仅为赵光义第三子的宋真宗,他为何能成为宋朝第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子养亲汤孩子能喝吗,三子能言文言文翻译,宋朝第三个皇帝是谁的儿子

    自古以来,每一个王朝的继承者如无意外的话,必定是属于皇后所出的嫡长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仅为赵光义第三子的宋真宗,他为何能成为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初开宝九年,赵匡胤邀请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宫喝酒,当晚随即宿醉宫中,但第二天清晨就传出了赵匡胤驾崩的消息,而且赵光义就在第三日即位称帝,是为宋太宗。赵光义

  • 刘邦将救命恩人处死,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刘邦死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楚汉战争刘邦胜利的原因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西楚霸王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项羽的十万大军,除了八万被杀外,其余大多数都向刘邦投降,其中包括项羽的叔叔、兄弟,以及众多部将。在众多降将中,有两位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不过俩人的结局却是天差地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蓝玉被诛杀后还牵扯1.5万人,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蓝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众所周知,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所以又有“乞丐皇帝”之称,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自此开始发迹。建立明朝后,由于他生性多疑,害怕别人夺他皇位,篡他大明江山,为了给后世子孙铺路,诛杀了许多开国功臣。就比如我

  • 清朝最倒霉的“太子”是谁?因绯闻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国号虽然由皇太极取的,但人们一般都把努尔哈赤看作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曾经立过两位“太子”,不过两人的结局都不好,一位被父皇处死,另一位则被废黜。特别是第二位,堪称是清朝最倒霉的“皇太子”,他原本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却因一段绯闻被废,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

  • 王忠嗣:盛唐最厉害的名将,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初期,达到了全盛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也就是所谓“盛唐”时期。可是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也无法恢复“盛唐”的局面。在这一历史转折的背后,有一位名将往往被人们遗忘,但如果此人若在,或许根本没有安史之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

  • 此人是卖豆腐的小贩,后来竟成了唐朝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618年5月,李渊废掉傀儡皇帝杨侑,登基称帝,建立唐朝。与此同时,李渊公布了十七位开国功臣的名单,即所谓的“太原元谋功臣”。在这些功臣中,有一位人物的经历堪称传奇,他出身寒微,却头脑精明,通过经商发家致富,还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更厉害的是,此人后来还做了皇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