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建立之初兵力不足 刘伯温又是如何巧妙化解的

明朝建立之初兵力不足 刘伯温又是如何巧妙化解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93 更新时间:2024/1/19 8:12:4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军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队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一切政治集团若想获得最终的统治权,背后都必须要有军队的支持,大明朝也不例外。毕竟明朝和为了推翻元朝干过不少仗,肯定也死了很多人。那么面对大明刚刚成立的时候,兵力不足的情况,刘伯温如此巧妙化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

刘基研究的古代兵制里,有征兵制和募兵制两种。所谓征兵制就是以兵务农、以农养兵,全民皆兵,用时召集,这样做不但兵员素质良好,背景也很清楚,国家平时又不用担心养兵的费用。不过这些兵员几乎全部出自农村,如果遇上长期的战事,必将直接影响农村的生产,而且这种兵源相对有限,不适合迅速集结和进行大规模作战。

除了征兵制,还有募兵制。所谓募兵制就是收揽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让他们以当兵为职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收揽社会上的一些无业游民,并且这些人员在数量上和服役的时间上都可以不受农耕的限制。不过,相对征兵制,募兵制最大的缺点就是国家要维持很大一批常备军,这样一来,在军费方面无疑是个巨大的开销,而且募来的士兵中会有一些来路不明的人,很容易反叛或逃亡。

刘基针对这两种兵制,各取所长,想出了一个比较折衷的方法,既能使战斗力和生产力保持一致,又不会出现太多的失误,这种制度被称为卫所制。卫所制的兵源主要从四个方面获得:第一批称为从征,指那些从朱元璋起事便开始跟随他打天下的士兵;第二批称为归附,指那些从群雄和元朝部队投降过来的士兵;第三批被称为谪发,这类人是在军事行动中,因为战斗急需人手从牢狱中放出来帮助打仗的囚犯,也叫恩军;最后一批被称为垛集,也就是被征召上来的士兵,这些士兵多数是按当时的人口比例,从每户之中征上来服兵役的。

在这四批士兵中,前两批是主要军力人选,后两批则属补充军力。卫所制规定,这四类兵种都必须娶妻生子,世袭为兵,如果无子孙继承,就要从原籍的家属壮丁中选人补充。这种规定既保证了军队的稳定兵源,也让这些武装了的军队成为了兵营式的家庭群体。与此同时,因为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将百姓划分在一定的生活区域中,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规定了他的职业,编辑成明代的户口。在这本户口中,军籍和民籍、匠籍是当时的三大户籍类别。享有军籍的人和普通百姓不同,他们不受普通的地方行政官员管治。

每户若有一人应征入伍,那么这户将受政府的优待,免去这家一人的差役。被充军到卫所的士兵本身称为正军,随军的子弟被称为丁或军余,将校的子弟被称做舍人。这些人平时的粮食支出均由国家按月发送,称为月粮。军中规定,马军月支两石米,步军总旗月支一石五斗米,小旗月支一石二斗米。步军又分守城和屯田两种,守城的月支一石米,屯田的只有半石。恩军的标准是四口以上支一石米,三口以下支六斗米,无家口的为四斗米。其他方面如冬衣、棉布、夏衣、夏布每年都会按人口分到一件,出征的时候还会分给棉袄和鞋裤。军队根据人数和性质分为卫、所两个级别,五千六百人称卫,设有指挥使。卫的下面又分成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一般是一千一百二十人,设有千户。千户之下又分成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设有百户。百户之下是旗,设有总旗两个,小旗十个,每个总旗领五个小旗,一小旗为十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队编制成军,以卫所为单位,分布在地理位置险要的地方,小的据点设所,重要的据点设卫,这样卫所相关联,散布在一个大的地区里,形成了军区,每个军区都由若干的卫所组成,设立的都指挥使成为这个军区的最高军事机构的最高指挥长官。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大明疆域的军事防御体系才算基本定形,全国共建有十七个都指挥使司,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内外共有三百二十九个卫,守御千户所六十五个,京师部队人数占全国士兵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小编有些感叹刘伯温的聪明,面对明朝初期的状况,刘伯温居然能够想到这么周全的办法,不知道朱元璋心里有没有佩服刘伯温。反正小编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能看到各类兵种的利弊,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这种物尽其用的智慧,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大明军事的强悍,和刘伯温真是离不开的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皇后和李治也算上是郎才女貌 王皇后为何不受李治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治和王皇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谈到王皇后,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她是何等人物。王皇后是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为李治亲自挑选的伴侣,是长辈们希望陪伴李治走完一生的人。历史上的王皇后也算得上是娇俏的佳人一枚。能被李世民挑选给自己儿子做媳妇的人肯定也是才貌双全的人,与李治相

  • 王皇后和萧淑妃下场那么惨 李治对此为何毫不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皇后和萧淑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这件事是很奇怪的,因为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在她们被杀害之前,李治还去看过她们,而且在目睹了她们的凄惨景象之后,心里十分痛苦,说自己回去之后会处理的。这样看来李治对于她们还是有感情的,而且也敢于做出自己的决断。但是这件事被武则天知道

  • 说说李治和武则天的爱恨情仇 李治临死前为何不杀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治和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武则天》这部经典电视剧不管是范冰冰版本还是刘晓庆版本在当时都是火得一塌糊涂,武则天作为全剧中开挂逆袭人生的女主角,从一开始那个不起眼数年未受到皇帝宠幸到后来眼看着好日子到了却又受人陷害被送到寺庙折磨受苦,这一步步曲折的逆袭之

  • 作为皇帝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李治为何对武则天如此痴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治和武则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被没入感业寺,成为一名尼姑,如果不出意外,她将在这里度过她的后半生,不过,命运并没有抛弃武则天。一年后,李治到感业寺上香,碰到了武则天,一年的时间,并没有淡化彼此的感情,因为这一次见面,武则天再次回到了皇宫。武则天

  • 武则天好不容易得不到的皇位 武则天为何把皇位还给李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一位传奇女性,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并且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或许最初都不看好她,对她的嘲讽可谓是说不胜数,但最后武则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所具备的治理国家的才能,谁都不能质疑她给历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在当初那个时代,许

  • 蒙恬临终前说了什么?司马光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蒙恬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我国璀璨而又悠久历史当中,有着无数浴血沙场的名将,他们无不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之壮士,今天要说的就是以为名号流传千古的秦朝名将,虽为名将,但他的下场可谓让人感到悲痛。众多周知,秦始皇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第一帝,

  • 揭秘:历史上的马腾到底是在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马腾被写成对汉室十分忠诚的忠臣。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时,马腾为西凉太守,起兵应诏,为十八路诸侯之一。董卓败亡后,马腾同韩遂讨伐李傕、郭汜,因缺粮为其所败,退还西凉。曹操将汉献帝刘协迁往许都后,马腾进入东汉朝廷,参与刘备和董承等人除掉曹操的计划,因事情败露而逃回凉州。接下来

  • 杨慎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如日中天,后半生流放滇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杨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杨慎,明代文学家,又称用修,号升庵,与徐渭、解缙并称为明代三才子,此中又以杨慎居首,后世更是尊其为“明代文化巨人”!说到杨慎,或许知者甚少,但如果读过三国,一定会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开篇词,名作《临江仙》,便是杨慎之作,因毛宗岗父子录为《三国演

  • 诸葛亮去世前,为何选择让马岱去斩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34年,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不久,蜀汉发生了一场火并,大将魏延被杀,而凶手正是马超的堂弟马岱,长史杨仪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据演义中描述,马岱是诸葛亮安排的,被安排在魏延身边,当魏延造反大喊三声我“谁敢杀”时,一刀结果其性命。当时

  • 北宋六贼之首蔡京,倒乱朝纲,他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六贼之首蔡京是什么下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据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这里指的是作为北宋一代权相蔡京的下场,竟然是活活饿死的,虽然宋朝不杀士大夫,但是这样的下场还不如菜市口走一遭。北宋有“苏、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