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舌战群儒: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舌战群儒: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78 更新时间:2024/1/4 12:38:34

导读: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成功说服孙权抗曹,成为《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并非这样,说服孙权的另有其人,诸葛亮游说孙权只是其中的一环。

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也败走夏口,时间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本来曹操的兵力就占有很大的优势,刘琮投降,曹操又得到了荆州的水军,可以说是声势更加浩大,顺风顺水的曹操,要想他不趁机攻打东吴都难。

网络配图

面对这种局面,孙权的东吴政权必须做出一个决断:是迎战还是投降?对于孙权来说,要想做出这样一个决断也是两难的。投降,父兄的基业就毁在了自己手上;迎战,力量悬殊,胜算极小。何况,曹操还在安抚荆州各地,追打刘备这个残敌,迎战等于是引火烧身,失败就是加速灭亡。而此时的东吴,笼罩在一片投降阴霾之中,认为曹操不可战胜。可是最终,孙权还是做出了迎战的决定,并派出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刘备并力,和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再加上瘟疫曹操主动撤回到北方,终孙权一生,东吴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危机。孙权从犹豫不决到决心抗曹,是谁说服他做出这样的决断呢?

在《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跨江东行,到吴国“舌战群儒”,用激将法刺激周瑜,最终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实际情况真是这样的吗?《三国志·孙权传》记载:“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就是说,主张抗拒曹操的是周瑜和鲁肃。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先说服孙权的呢?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孙权得到曹操准备渡江东侵的消息,与诸位将领商谈,将领们都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想单独交谈的用意,就拉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分析大家的意见,他们只想害将军,不值得与他们共商国家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至于将军您却万万不可。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迎降曹操,他会将我送还乡里,评定一个名位,还可以做一个闲散官署中的办事官员,乘坐牛车,携带随从,交游于名师荟萃的名城京师,多年之后经过逐级升迁,我肯定还会做到州郡一级的长官。如果将军迎接曹操,还有什么安身立命的处所?希望您早定迎战大计,不要采纳大家的意见。孙权叹息说:“刚才那些人所持观点,使我大失所望,现在你阐明了国家大计,正与我的想法相同,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孙权的指令前往鄱阳县,鲁肃劝孙权派人追上周瑜,招他返回。周瑜是怎么说的呢?《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权召集部下询问计策,与会者多数认为,曹操新得到荆州水军,东吴用来抗拒曹操的长江天险已经不再独有,双方实力悬殊,无法抗拒曹操。因此,最好早日投降。周瑜说:“……请让我为您分析一下:现在假如北方已经完全稳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地和我们争夺地盘,但是否能够和我们在水面上一决胜负呢?现在北方并没有平定,加上马腾韩遂还在潼关以西,实际上是曹操的后患。而且舍去骑兵,依靠舟船,和我们吴越人较量,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又赶上天气奇冷,马无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远远跋涉到江南之地,不服水土,必然生病。所列举的这四点,都是用兵者所应该担心的,而曹操却冒险行动,将军要活捉曹操,应该是在今天,我请求带领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你说应当抗击,和我的想法非常一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呀。”

网络配图

很显然,是鲁肃说服了孙权抗拒曹操,同时又说服孙权追回周瑜。提出让孙权抗曹的还有一人——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来到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了,请您允许我去向孙将军求救。”这时候,孙权在柴桑,观望曹、刘战局的胜败。诸葛亮游说孙权说:“……请将军权衡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当前的局势:如能凭借吴越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对抗,不如早一点与曹操断绝关系;假如无力抗衡,为什么不放下兵器捆束铠甲,干脆向曹操投降称臣!如今将军表面上说是顺从并遵从曹操,内心深处却迟疑不决,情势危急却不能当机立断,大祸没几天就临头了啊!”

孙权说:”假如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刘豫州(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能够坚守道义不肯辱没自己,何况刘豫州身为汉朝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人心归附,如同江河流归大海那样,如果功业不能成就,这就只能说是天意了,又怎能再做他曹操的臣下!”孙权非常愤怒,脸上变了颜色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疆土,以十万大军,而接受别人的控制。我的决心已经下定了!似乎除了刘豫州就没有人能与曹操分庭抗礼了。可是,刘豫州新近才吃了败仗,他又怎能抗击强大的对手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兵马虽在长坂战败,但现在失散归来的士卒加上关羽的水军,也还有上万精兵,刘琦整合的江夏士兵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本来就疲惫困顿,听说他们追赶刘豫州的时候,使用轻骑兵一日一夜追赶了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道理。因此兵法上忌讳这种做法,说‘必定会损失上将’。并且曹操的士兵多为北方人,不擅长水战;荆州百姓之所以归附曹操,不过是受到兵威的逼迫罢了,并不是心悦诚服。现在将军确实能命猛将统帅几万兵马,和刘豫州同心协力,就必然能够击败曹操。……”孙权听罢大喜,当即派出周瑜等人率领水军三万人,随诸葛亮去见刘备,合力抗击曹操。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说孙权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境内)观望曹、刘战局成败。暗示着这时候的孙权还没有拿定主意,是诸葛亮的到来,才说服了孙权下定决心抗击曹操。实际上,这段记载有很大的疑问,一国兴兵,而且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决战,自己内部没有一个意见,就凭一个使者的一番话,一国之君可能就会做出决定吗?诸葛亮的话有三部分:孙权你战还是投降?刘备还有没有能力战?要战我方的优势是什么?这第二点是一个联合问题;第三点是双方联合后胜算问题。这一点,周瑜把自家的优势都摆明了,孙权是一个政治家,不可能仅仅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抗曹。否则,那就成了诸葛亮一样的使命,到了危险的时候去求救别人。当然了,知道刘备还有兵能战,这也是孙权要联合作战而不是独立抗曹的关键。现在要说的是第一点,孙权是不是听了诸葛亮的话才决定抗曹的。

网络配图

事情起源于刘表死,鲁肃提出来应该前去吊丧,顺便说服刘备,应该好好安抚刘表的部众使荆州人一心一意,共同抵抗曹操。孙权同意后,就派遣鲁肃前往。鲁肃来到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到了荆州,因此昼夜兼程,等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鲁肃只好向着战场的方向走,到了长坂坡,和刘备相会,劝刘备“与权并力”。刘备很高兴,到了夏口,“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鲁肃也返回去复命。”裴松之注《三国志》说到这事也是有疑问的,孙、刘联合抗曹,本来是鲁肃的“本谋”,怎么会变成开始于诸葛亮呢?很明显,这是作者为了抬高诸葛亮而有意为之。可以想象得到,即便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到达柴桑,孙权可能不听取使者的汇报而先接见一个前来出使的人吗?而这个使者,是前来“求救”而不是来增援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东吴已经做出了决定抗曹,孙权这才决定见诸葛亮,否则,孙权肯定连诸葛亮的面也不会见。而诸葛亮的功劳,就在于成功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一起作战。因为无论是鲁肃还是周瑜,他们劝孙权拒敌曹操,都没有涉及联合作战问题。

回头再说鲁肃,他所说的是孙权有没有归属的问题,也就是生死问题,所以孙权说鲁肃是“阐明了国家大计(廓开大计)”,和我的想法相同,而对周瑜,则只是说“和我的想法相同。”对诸葛亮的说法孙权又是怎样的反映呢?孙权只是“大喜”。从事后孙权对鲁肃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的确是鲁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曹操战败撤离,鲁肃从前线先行返回,孙权郑重其事地请将领们去迎接鲁肃。鲁肃将要入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表示尊敬之意。总起来说,是鲁肃最先说服了孙权抗拒曹操。因为鲁肃的话是生死问题,是国家大计。而周瑜的话是胜负问题,是军事大计。至于诸葛亮的话,则是联合问题,是外交大计。

可见,说服孙权的并非是诸葛亮,而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平庸的鲁肃。并且诸葛亮也没有“舌战群儒”。这只是小说的一贯描写手法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吕布戏貂蝉的历史真相:诛董卓与貂蝉无关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志战略版董卓吕布貂蝉阵容,董卓貂蝉,吕布与貂蝉

    导读:吕布戏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一段故事,吕布的武艺和貂蝉的美貌让后人津津乐道,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吕布戏貂蝉的历史真相吧。网络配图据传貂蝉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某日夜间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

  • 宠妃的侄儿告密立大功 乾隆却警告他夹紧尾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爷侧妃救活了可王妃没撑过来,乾隆最宠爱的妃子是谁?,纯悫皇贵妃

    高朴有个好爷爷。他爷爷有个坑货儿子,也就是高朴他爸,高恒。高朴的爷爷叫高斌。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元年被授予内务府主事,一路升升降降。女儿成为乾隆皇帝的慧贤皇贵妃。到乾隆二十年(1755)72岁去世时,“予内大臣衔,发内库银一千治丧”,到二十三年,“赐谥文定。御制怀旧诗,列五督臣中。命祀贤良祠”。网络配

  • 理念冲突!曹操最终逼死了谋士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彧的结局,荀彧为什么不选刘备,荀彧死因

    导读:荀彧之死一直是曹操心中的一块心病,曹操多次感叹,如果荀彧不死这将如何。说明曹操对荀彧是抱有很大期望的,那么他当时为何想杀荀彧?网络配图荀彧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说他重要还不仅仅因为他为曹操平定中国北方做了多少多贡献,而在于他的身份。荀彧出身士族,他是属于士族地主

  • 揭秘:桃园结义中为何刘备是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桃园三结义为什么刘备是老大,桃园三结义哪个是老大,三国演义三兄弟义结桃园

    导读:在《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刘关张三人的历史起点,也是他们友谊的见证点。似乎我们刘备成为老大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试想一下,刘备为何是老大?他用什么征服了两个义弟的心?网络配图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

  • 大唐秘史:唐太宗为何霸占亲表叔杨广妻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李世民与隋朝公主,李世民娶了隋朝的谁,李世民杨妃血统

    隋朝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13岁的杨广,迎娶12岁的萧妃。萧妃是割据政权萧岿的四女儿,因为生辰八字不好,被抛弃到宫外寄养。说起来,这位美丽的萧四小姐,也是小姐身子丫鬟命。先在民间吃糠咽菜,嫁给野心勃勃的杨广之后,又一起在公众面前低声下气地“装孙子”。好容易熬到杨广当了皇帝,新君便迫不及待地跟

  • 隋唐十八好汉排行榜:秦琼仅排第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十八武将排行榜,隋唐好汉武力排行榜,隋唐英雄传排名好汉排名榜

    导读: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响马传》对隋唐英雄特别感兴趣,里边排的隋唐十八好汉是四猛四绝十三杰。当时对里边首杰李元霸血腥的作战方式吓得不轻。书中描述,李元霸只要和别人作战都是一手捞过去,直接把人击上天,然后抓住大腿生生撕裂。此外更有众多好汉,他们的排名请看下边。网络配图对于隋唐,一共有四个版本:《隋唐

  • 陈宣帝皇后柳敬言给陈朝带来了安定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朝裕,陈宣任,陈朝平

    陈宣帝皇后柳敬言家世显赫,她的祖父和父亲在南朝梁担任高级官员。她的母亲是南朝梁的公主。柳敬言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她容貌秀美,品格端正,在舅舅梁元帝的撮合下,她嫁给了陈宣帝,当时的陈宣帝是陈霸先的侄子,梁元帝为了拉拢陈霸先,就将柳敬言嫁给了陈宣帝。图片来源于网络陈宣帝皇后柳敬言嫁给陈宣帝以后,不久就生

  • 李暠的家训:既教育后代又给他们留下财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奕譞家训,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家风家训教育效果

    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他博学多才、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手,摆脱后凉,李暠被众人拥护建立西凉。图片来源于网络武昭王李

  • 兴圣皇帝李暠志建立西凉为何却不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他博学多才、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手,摆脱后凉,李暠被众人拥护建立西凉。图片来源于网络武昭王李

  • 历史上唯一的两国皇后羊献容究竟是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丹四位王太后,武则天历史真实形象,海兰珠到底有多美

    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两国皇后的女人。出身世家的羊献容,先后嫁过两个国家的皇帝,当过两任皇后。先是西晋国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皇后;后是前赵国首任皇帝刘曜的皇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羊献容嫁给司马衷司马衷天生弱智,因是开国皇帝司马炎宠爱皇后杨艳生的嫡子,不忍心另立太子的缘故,阴差阳错地继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