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子龙是个怎样的人?因为抗清而被处死

陈子龙是个怎样的人?因为抗清而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86 更新时间:2024/1/1 6:54:28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子龙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坐啸独悲秋,江云引暮愁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这是明末民族英雄陈子龙的一首诗《渡易水》,这是他家乡松江赴京途中过易水时,有感于荆轲的慷慨悲歌,从容为国牺牲,激情难已,感慨系之,于是援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陈子龙,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官授明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他与钱谦益、吴伟业合称为明末清初三大诗人。是结束明代复古派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大诗人,故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在诗、词、骈文、散文均卓然自成一家,是明清二代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又由其高尚的人格、不屈的风骨,而为当世以及后世敬仰,其人文章气节,皆堪称后人楷模。

他是抗清烈士,在那大明王朝覆灭后,全力抗清,时在南明弘光政权的五十多天中,上书30多次,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却受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排挤,辞官回乡;即使这样,依然坚持抗清,弘光政权灭亡后,他历仕唐王,鲁王,唐王政权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鲁王政权命其为兵部尚书、节制七省军漕;在松江府集众千余人抗清,军号“振武”,联络友军两万余人进攻苏州失败;后事败被捕。

审讯中,他“植立不屈,神色不变”。陈锦问他为何官?曰:“我崇祯朝兵科给事中也。”又问:“何不剃发?”曰:“吾惟留此发,以见先帝于地下也。”其言慷慨激昂,坚贞之志直薄云天。在被押往南京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突然投水,以死自沉殉国。

观陈子龙一生,少年时是文士,中年时是志士,晚年时是斗士。他出生官宦世家,幼承家教,发奋读书,及长,“才高天下,其学为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其才自骚赋诗歌,唐宋古文无不精造横出,天下之士,亦不得不震而尊之矣”。

陈子龙在明末实属文学泰斗,被誉为“一代词宗”。他崇尚南唐二李,以花间为师,效秦观周邦彦等婉约之绝,使词在经元明式微几百年后,重新绽放出光彩。

游国恩教授那上下册的《中国文学史》,是我早年读书时最为崇拜的著述,拜读时见他在评价元明两朝诗人时说:“明人词多率意之作,杨慎、王世贞稍突出,而成就不高。惟明末陈子龙是一个优秀作家。”在记住了这一评价后,便四处寻找陈子龙的著作,然限于当时环境,终未能一览,及至很多年后,才如愿以偿。

陈子龙因抗清而死,所以他的作品在死后多年一直是禁书,不能公开流传出版,导致一些珍贵的明末别集刻本渐渐散佚甚至绝版,直到乾隆年间,乾隆表彰明代忠烈,陈子龙等26人获得级别最高的“专谥”,谥号“忠裕”,他的作品才开始公开流传,但从规模和内容的衔接上看,应该遗失了不少。

按说陈子龙身上的英烈豪杰之气,应如稼轩、东坡一流的豪放才是,但我看他的诗中,才子气明显盖过了英雄气,与豪放词毫无关联,这点也令我大惑不解。可能从骨子里来说,这陈子龙的内心深处,就是个传统文人的底蕴,流淌着才子温婉的血液,只是面对民族入侵时,那民族英雄之豪情才迸发了出来。

著名诗人、词人王士禛不仅对陈子龙诗歌推崇备至,对其词也同样推崇,在《花草蒙拾》中评价:“陈大樽诗首尾温丽,湘真词亦然。譬若安车驷马,流连陌阡,殊令人思草头一点之乐。”王士禛与邹祗谟编选的《倚声初集》评价陈子龙词:“大樽诸词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缅邈凄恻。”这个评价对后代的影响很大,被近现代许多文学史专著采用。

对他的词,我最喜欢的是那首《点绛唇·春闺》:“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借好景不长的自然现象表达出国家败亡之后内心的痛苦,其中表现出来的悲凉之气与早期词作的妍丽柔婉已大不相同。在明清易代之际,陈子龙以其特出之才情文章与铮铮之民族气节,不愧其成为当时文人之代表。

写陈子龙,不能不提他的红颜知己,那便是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现在看来,柳如是的名气要大大地高于陈子龙了,尤其是受到了那些爱好文学的女性追捧。

陈子龙比柳如是大十岁,当柳如是女扮男装来拜访他时,陈子龙早已成家,但他对柳如是一往情深,但却碍于功名未就且家有妻室,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而柳如是对陈子龙的才情佩服得是五体投地,其经世为怀,格调高绝的情操,更是使柳如是相印其心。

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人诗歌互酬,相恋深情,陈子龙作《青楼怨》送他心仪的女神,柳如是作《男洛神赋》献给她心中的男洛神。两人才同神会,因缘而合,宴游唱和,出双入对,形影难离。

但最终柳如是还是离开了陈子龙,嫁给了钱谦益,当清兵入城时,柳如是同钱谦益欲效屈原投水,终因那钱谦益的一句“水冷”而未果,从此两人在情意上分道扬镳,最后柳如是在钱病逝后投缳自尽,留下遗嘱,“以索悬棺而葬”,以示不沾清朝土地。其女子之民族烈性,独具名士气节,甚为后人赞仰。可见她受陈子龙影响之深。而他与陈子龙的这段情缘,亦为后人所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能力出众的高顺不被吕布、曹操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能力出众的高顺不被吕布、曹操重视的原因是什么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咱们很多朋友平时应该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工作中,为什么一些能力出众、为人正派的同事很难得到提拔?相反那些能力平平、善于迎合领导的人却总能飞黄腾达?这反映出了人性中根

  • 陈玄礼在马嵬之变中就已经背叛唐玄宗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严重怀疑陈玄礼是太子李亨安排在唐玄宗身边的卧底。陈玄礼本来是唐玄宗身边的禁军统领,能做到这个位置,可见唐玄宗对陈玄礼是相当信任的,那是真当成自己人来看待。可是陈玄礼这家伙在安史之乱后,对唐玄宗做了什么呢?他的一系列骚操作,让唐玄宗完全看不懂这个人:第一,陈玄礼与太子李亨勾结,逼杀了杨国忠集团的几个核

  • 杨四郎俘虏被抓之后 杨四郎为什么当辽国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四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家将世代尽忠,扶保大宋,令公杨继业被困狼牙谷,头撞李陵碑而死;大郎杨渊平因射死天庆王而被重重围困,与其率领的河东三百敢死军尽皆遇害;二郎杨延广被射落马下,马踏而死;三郎杨延庆被乱剑砍死;五郎杨延德五台山削发为僧;六郎杨延昭镇守三关;七郎杨

  • “将军三箭定天山”,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哪位唐朝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薛仁贵少年时因其父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家境贫困,靠种田为业。在父母去世后,薛仁贵想为双亲改葬,他的妻子柳氏说:“夫有高

  • 秦良玉:是出生儒家的闺秀,也是能上阵杀敌的巾帼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巾帼大将军华若兰爱谁,秦良玉官职,大汉巾帼南施是谁的女儿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良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老妇朽骨余,当负弩前驱说起中国的女将军,巾帼英雄,列出的能有一长串,什么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等等,但这些不是民间传说就是文学作品,全部都史无所载,不说是空穴来风也属不足为凭。据我知道,考古发现的妇好,当属女将军无疑。但因历史久

  • 房遗爱谋反案政变后,唐高宗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房遗爱谋反案政变后,唐高宗是如何处理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朝末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朝是一个繁盛的朝代,但是,在长达289年的唐朝历史上,发生过多达20多次宫廷政变,几乎每一位唐朝帝王都遭遇过宫廷喋血。唐朝初年的三次政变为例:(一)武德年

  • 如果没有曹真早死,曹魏有可能会统一三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真,字子丹,本名秦真,曹操的三大养子之一。他“幼年丧父,力大勇猛”,被曹操授虎豹骑将领。曹真是第二代曹魏宗亲大将,深受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的器重,成为了曹魏大将军,曹魏军队的栋梁。有人说曹真如果没有早死,也就也不会有公元249

  • 王皇后帮助武则天“脱离苦海”,却为什么会引火烧身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大唐王朝的女人,武则天的光芒无人能及,世人皆知她的巅峰之路铺就了无数人的血肉之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十二年后,虽着李世民的去世,武则天的毫无起色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冰点。太宗皇帝规定:自己去薨世后,凡没有生育的后宫妃

  • 房玄龄久掌中枢二十多年并能善终,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房玄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他,名列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五,虽不敢象魏徵那样敢于扯着太宗衣袖拼死直谏;也没有如尉迟恭那样一把钢锏横扫千军的威武,但在初唐之际,可以说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如同一部永动机一般,从不停歇地处理着一切日常

  • 李林甫是什么人?他为何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林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天宝十一年十一月(